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填料型A~2/O工艺是在A~2/O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向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投加醛化纤维式组合填料,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组成一套脱氮除磷的新系统,文章对填料型A~2/O工艺与传统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对该复合式工艺在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反硝化除磷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填料型A~2/O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要优于传统A~2/O工艺,分别使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5%和93.1%.试验通过增加硝化液回流比的措施使得反硝化聚磷菌在填料上富集程度增大,当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缺氧池的NO-3-N浓度为3.03 mg·L~(-1),吸磷量最大为26.28 mg·L~(-1),胞内聚合物PHB代谢活性最好,利用率最高为1.32 g·g~(-1)·L~(-1).体现了填料型A~2/O工艺具有显著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2.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3D-EC) reactor with int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AC) as particle micro-electrodes was applied for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secondary wastewater effluent of a wet-spun acrylic fiber manufacturing plant.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current density of 500 A/m~2, circulation rate of 5 mL/min, AC dosage of 50 g, and chloride concentration of 1.0 g/L),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_(cr)), NH3–N,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 ultraviolet absorption at 254 nm(UV_(254)) of the 3D-EC reactor were 64.5%, 60.8%, 46.4%, and 64.8%,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COD_(cr), NH_3–N, TOC, and UV_(254) were 76.6, 20.1, and42.5 mg/L, and 0.08 Abs/cm, respectively. 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COD_(cr) was less than 100 mg/L, which showed that the treated wastewater satisfied the demand of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GB 8978-1996). The 3D-EC process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ies with synergistic effects for COD_(cr), NH_3–N, TOC, and UV_(254) during the stable stage of 44.5%, 38.8%, 27.2%, and 10.9%,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e sum of the efficiencies of a two-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2D-EC) reactor and an AC adsorption process, which was ascribed to the numerous micro-electrodes of AC in the 3D-EC reactor.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did not generate more toxic organics, and it was proved that the increase in acute biotoxicity was caused primarily by the production of free chlorine.  相似文献   
83.
三维电极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填充粒状活性炭的三维电极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实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废水处理前后可生化性的变化.阳极为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为网状钛电极,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 电解电压、 pH值、 曝气量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电压和pH值对废水有机物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在最优实验条件:电解电压为15V,pH值为3,曝气量400 mL/min的条件下电解120 min,腈纶聚合废水的COD、 TOC和丙烯腈的去除率分别为32.59%、 22.17%和89.70%,并且经过电解处理,废水BOD5/COD值从0.02上升至0.42,可生化性显著提高,为生物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4.
超滤法处理回用印钞厂擦版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擦版液的特性,选择了适合处理擦版液的单皮层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对超滤过程中的操作压力、料液温度、料液流速和固含量等工艺参数以及清洗药品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压力为0.17MPa,膜面流速在2,7m/s左右,循环液温度在40℃左右时,透水速度可达到50—60L(m.h)。操作过程中,只用透过液作简单清洗即可使透水速度得到较好的恢复。只有当透水速度衰减严重时,才在70℃条件下进行化学清洗,而且可以使透水速度得到较为彻底的恢复。化学清洗周期至少在1星期以上。  相似文献   
85.
超滤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CMPS,PS,PS/CMPS共混,PAN,PS和PDC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对乳化油废水进行了超滤实验和比较,探讨了料液流速,操作温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清洗方法对膜性能的恢复效果,试验表明,采用CMPS,PS/CMPS中空纤维膜处理乳化油废不效果较好,透过液含油量符合生产回用标准(300mg/L)适宜的适宜温度为50℃,进口压力为0.12MPa,出口压力为0.10MPa,  相似文献   
86.
UASB+AF处理维生素C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有效容积为6m3的UASB+AF反应器处理维生素C高浓度有机废水,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容积负荷可达10—12kgCOD/(m3·d)COD去除率大于80%,容积产气率大于3.0Nm3/(m3·d),并具有启动速度快和较强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87.
气液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CO2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膜接触器吸收CO2 ,溶液热再生连续循环实验装置 ,评价了疏水性PP(聚丙烯 )微孔膜 ,MDEA(N 甲基二乙醇胺 )溶液及添加活化剂PZ(哌嗪 )的活化MDEA溶液吸收CO2 传质过程。结果表明 :在溶液浓度 2 5mol L ,气速0 5~ 3 0L min,液速 15~ 15 0mL min时 ,总传质系数Kov为 1 0× 10 - 5~ 3 6× 10 - 5m s(MDEA) ,1 6× 10 - 5~ 4 5×10 - 5m s(MDEA +PZ)。采用阻力层无因次关联方程模型预测Kov值 ,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基于模型和实验结果 ,将PZ的吸收行为作为溶液的活化作用 ,在计算Kov值时 ,考虑活化作用因素并归结于化学增强因子E中 ,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证明在单一醇胺组份MDEA中添加少量PZ能提高总传质系数Kov值  相似文献   
88.
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结构及其吸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的吸附模式,Henry定律、Langmuir模型、BET模型、D-R方程、D-A方程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表面结构,对于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orbon Fiber,ACF)这种特殊的炭吸附材料适用于哪种吸附模型,未见有文献专题论述。本论文在对ACF材料进行了大量表面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ACF的表面结构与颗粒活性炭(GranularActivated Carbon,GAC)的表面进行了对比,并尝试性地对适用于ACF的吸附模式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徐东群  崔九思 《环境化学》1999,18(6):566-572
本文以活性炭纤维为吸附材料,建立了活性炭纤维吸附/二次热解吸 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VOCS的方法,讨论了吸附剂的安全采样体积,湿度控制及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回收率。本法对苯,甲苯,四氯乙烯,对-二甲苯和苯乙类的最低可测浓度分别为0.13,0.02,0.12,0.05和0.05μg.m^-3,适用于低浓度VOCS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0.
采用浸渍法在活性碳纤维(ACF)上负载MnOx制备了MnOx/ACF催化剂,考察了将其用于常温催化氧化二氯甲烷的活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MnOx负载量(质量分数)为9%的9%MnOx/ACF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25 ℃、二氯甲烷质量浓度为600 mg/m3时,反应90 min后9%MnOx/ACF催化剂对二氯甲烷的去除率达71%。9%MnOx/ACF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对二氯甲烷的去除率仍可达57%,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催化剂表面的主要元素为C、O和Mn,且Mn主要以Mn4+形式存在。使用后的催化剂中存在二氯甲烷降解的中间产物甲酸盐和甲氧基物种,说明二氯甲烷已被成功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