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487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了解无锡市大气中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ioxin-like PCBs,DL-PCBs)水平,利用大流量空气采样器在无锡市分别采集了6个气相和6个颗粒相大气样品,气相色谱-质谱(GC-NCI-MS)测定样品中12种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结果显示,大气样品中∑_(12)DL-PCBs的总浓度(气相+颗粒相)为1157~2 747 fg/m3,平均浓度为1759 fg/m3,平均浓度为1759 fg/m3。其中,气相的浓度为11 124~2 721 fg/m3。其中,气相的浓度为11 124~2 721 fg/m3,平均值为1 701fg/m3,平均值为1 701fg/m3;颗粒相的浓度为26~143 fg/m3;颗粒相的浓度为26~143 fg/m3,平均值为58fg/m3,平均值为58fg/m3。气相中∑_(12)DL-PCB含量占总量的97%,而颗粒相仅占3%。DL-PCBs的总毒性当量(气相+颗粒相)为2.16~4.47fg TEQ/m3。气相中∑_(12)DL-PCB含量占总量的97%,而颗粒相仅占3%。DL-PCBs的总毒性当量(气相+颗粒相)为2.16~4.47fg TEQ/m3,平均值为3.53fg TEQ/m3,平均值为3.53fg TEQ/m3。DL-PCBs单体中PCB-118的浓度最高,平均占总浓度的54%,其次是PCB-105和PCB-77,PCB+81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在所有DL-PCBs中,毒性当量浓度的主要贡献者为PCB-126,其平均贡献率为95%,其次为PCB-169,平均贡献率为3%。  相似文献   
42.
从总体状况评价、浓度变化特征、疑似源探寻等角度初步分析了某化工园区大气特征因子自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合理选用不同水平的数据集可以突出大气特征因子的规律性,尤其是疑似源探寻;采用现场检查等手段与自动监测的相互校核十分必要,特别是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对特征因子自动监测系统“假阳性”识别。  相似文献   
43.
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周裕敏  郝郑平  王海林 《环境科学》2011,32(12):3566-3570
采用低温固体吸附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评价模型,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芳香族类的非致癌风险值在10-4~10-1数量级,卤代烃的非致癌风险值在10-4~10-5数量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系数〈1,不会对暴露人群健康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危害.但苯的致癌指数较高(2.21×10-5),超过了USEPA的建议值(1×10-6),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在一年四季的健康风险中,冬季VOCs的健康风险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44.
作用距离是红外系统核心性能指标之一,受大气、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作用距离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优化计算方法,首次精确计算了作用距离与实际距离之差的大气衰减值,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红外系统性能预测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45.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涵义及定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概念对防治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不同于颗粒物本底值。本底值是指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条件下颗粒物的浓度值,而背景值是个相对值,其所在的环境条件有可能已经受到了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本地源排放和外来颗粒物,二是颗粒物扩散的天气和气象因素。将城市大气颗粒物的背景值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城市本身的排放,城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浓度水平。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人们对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采用监测一定高度处大气颗粒物,结合气象因素确定城市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黑碳气溶胶(BC)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背景点位BC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有助于掌握BC在区域尺度上的辐射强迫特性和环境影响。2009年秋季在华南沿海某区域大气背景点进行了为期约40 d的BC在线观测。观测期间BC的平均浓度为(2.34±1.33)μg/m3,与其它区域背景点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利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拟的高分辨率三维气象场数据驱动HYSPLIT-4反向轨迹模式,模拟观测期间每小时的气团轨迹,将所有轨迹分为来源特征明显的东北沿海、北方内陆、香港方向和东南海面方向四类。当受到东北沿海来源气团影响时,BC的浓度为平均水平的1.4倍,BC和CO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而其它三类气团影响时的BC浓度都低于平均浓度,且BC和CO的相关关系很差,说明来自东北沿海地区的较近距离区域传输是影响该背景点大气BC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47.
美国综合风险评估系统(IRIS)提供了污染物的参考剂量(RFD)和污染物参考浓度(RfC)的相关数据,但某些化合物的RFD和RfC数据不全,造成了风险评价的困难,基于RFD的风险评价很难确定污染物由呼吸系统的准确摄入量。应用SPSS软件剖析了RFD和RfC的相关性,提出了以RfC为基础的风险评价体系,与RFD评价结果对比表明:基于RfC的风险评价更能准确反映VOCs污染的风险。尝试应用RFD和RfC值对沈阳、鞍山、抚顺、葫芦岛四个城市空气中VOCs进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48.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CO_2浓度特征及其碳源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2006年8月~2009年7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Flask瓶采样获得的CO2浓度特征,结合碳追踪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碳源汇变化对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CO2浓度分布在368.3×10-6~414.8×10-6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波动变化特征,冬季高、夏季低,浓度年较差接近...  相似文献   
49.
春季黄渤海大气气溶胶的离子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磊  张洪海  杨桂朋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329-2335
于2010年春季在黄海、渤海海域采集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并运用离子色谱法对其中主要的水溶性阴离子(Cl-、NO3-、SO24-、CH3SO3-(MSA))和阳离子(Na+、K+、NH4+、Mg2+、Ca2+)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黄海、渤海气溶胶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分别为10.2~47....  相似文献   
50.
光腔衰荡光谱(CRDS)法观测我国4个本底站大气CO2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09年在青海瓦里关、浙江临安、北京上甸子和黑龙江龙风山4个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在线观测.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站全年大气CO2体积分数最低值出现在7~8月,夏季临安、龙风山和上甸子站CO2平均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