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45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天津市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地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天津土壤中Cu,Pb等13种微量元素背景值在行政区,土壤类型中的差异规律,并分析了引起元素背景值地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应用分层抽样统计方法,调查研究广西桂东北地区农业土壤环境Cu、Zn、Pb、Cd、Ni、As、Cr、Hg等8种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并分别求算出各元素背景值95%的置信区间。经方差分析,各成土母质间几种元素背景值都有不同程度差异。探讨了该区域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与世界土壤、地壳丰度和国内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差异,为开展农业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A key question of evolutionary importance is what factors influence who becomes dominant. Individual genetic variat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fitness traits, including behaviour. Could it also be a factor influencing social dominance?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status and the amount of intra-individual genetic variation in juvenile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Genetic variation was estimated using 12 microsatellite loci. Dominant individuals had higher mean heterozygosity than subordinates in populations with the longest hatchery background. Heterozygosity–heterozygosity correlations did not find any evidence of inbreeding; however, single-locus analysis revealed four loci that each individuall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dominant and subordinate fish, thus giving more support to local than general effect as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diversity and a fitness-associated trait. We did 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mean d 2 and social status, or internal relatedness and social statu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ividual genetic variation can influence dominance relations, but manifest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may depend o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34.
上甸子区域本底站大气痕量活性气体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TE公司C系列气体监测仪,于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连续观测SO2,CO,NO-NO2-NOx和O3的浓度.分析了晴天、雨天、霾天和沙尘天气条件下,不同气体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痕量活性气体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浓度及日变化特征,晴天和雨天日变化最小,而霾天日变化最大;(2)风向和风速是影响上甸子气体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夏季降水对SO2和NOx的去除作用较为明显;(3)上甸子O3白天最大值与夜间最小值的比值低于4,远低于城区,不利于光化学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5.
冰雪是一类重要且普遍的环境介质,而冰雪环境光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比较冰中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有助于揭示冰雪光化学与水环境光化学之间的异同.本文以四环素(TC)为模型化合物,比较了模拟日光(λ>290 nm)照射下不同水体冰相和水相中TC的光降解动力学,研究了不同相中溶解性物质(腐殖酸(HA)、Cl-、NO3-和Fe(III))对光降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揭示冰雪环境光化学和水环境光化学的异同.结果表明,冰中和水中TC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纯水冰中表观光解量子产率为4.76×10-3,高于纯水中表观光解量子产率(3.85×10-3).在不同水体中,冰相TC的光解快慢顺序为海水冰中 > 淡水冰中 > 纯水冰中,而在水相中光解快慢顺序与冰相不同,为淡水中 > 海水中 > 纯水中.通过考察主要溶解性物质对冰/水中TC光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在冰相还是水相,Cl-、HA、NO3-和Fe(III)均加快了TC的光降解,且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在水相与冰相中每个因素促进的程度却存在差异,相对于水环境,冰中HA、NO3-、Fe(III)敏化作用较大,对TC光降解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冰中Cl-对TC光解的促进作用较水相中弱.这些溶解性物质对TC光解的促进作用能够解释海水冰、淡水冰与海水、淡水中TC相对于纯水冰相/水相具有较强的光降解能力.进一步地,将实验数据外推到实际环境,在35°~50°N地区的仲冬季,冰雪表面和水体表层TC光化学降解的半减期分别为15.4~38.9 min和19.0~48.0 min,其不仅依赖于光解发生的纬度与季节,还受到反应基质(冰/水)的影响.以上结果揭示了冰中和水中TC光化学转化行为的异同,这对于准确评价寒冷环境中此类新型污染物的归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基于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针对1615—1619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旱、蝗、涝等群发灾害,以蝗灾为主线,复原蝗灾事件的时空演化过程,解析其发生的气候背景和社会响应。结果表明:(1)蝗灾事件呈现五年的发生发展衰亡周期,县次波动明显,1616和1617年为峰值年份;(2)蝗灾以中、高等级发生为主,核心区域为黄淮海平原,热点地区为山东、河南、安徽等;空间上呈现“北密南疏”、“北方主导”的分布格局;(3)蝗与旱、涝的空间叠加显示,旱-蝗组合集中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及其毗邻地区,涝-蝗组合则呈零星分布,旱蝗并发的频次高于涝蝗,旱蝗关系更紧密;(4)蝗灾频发与大发伴生饥荒、疫灾,体现了灾异的时空传递与承继,且次生灾害的出现存在滞后效应;(5)在寒冷期,蝗灾与温度呈现正相关,与降水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37.
基于天气背景天津大气污染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蔡子颖  杨旭  韩素芹  姚青  刘敬乐 《环境科学》2020,41(11):4855-4863
区域输送是大气污染防治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大气化学模式定量估算2016年10月~2017年9月区域输送对天津的影响,重点基于天气背景分析区域输送影响和气象条件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区域输送贡献百分率平原城市显著高于沿山城市,天津一次PM2.5本地贡献62.9%,区域输送贡献37.1%,主要受沧州、廊坊、河北中南部、北京、唐山和山东等地输送影响,每年4~6月区域输送最显著,7~8月区域输送最弱.区域输送与天气形势、风场和降水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高压后和锋前低压是区域输送占比最高的两种污染天气类型,西南风、西风和南风3个风向下天津大气污染输送影响最为明显,风速2~3 m ·s-1时最有利于PM2.5区域传输,降水超过5 mm以上将降低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效率.对于不同污染类型和重污染阶段,轻度污染天气时区域输送贡献最为明显,比均值偏高20.5%,重污染天气虽受静稳气团控制,但由于周边区域高浓度的PM2.5,污染气团迁移对区域内污染聚集传输有显著影响,重污染期间PM2.5输送贡献占比超过均值,约偏高10%~15%.重污染过程中,开始积累阶段和峰值阶段,输送贡献占比高于其它时期,与暴发阶段相比偏高14.5%和19.5%,重污染暴发阶段本地排放贡献更明显,比均值偏高9.9%.  相似文献   
38.
利用O_3、PM_(2.5)监测数据、紫外辐射观测数据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WRF模式模拟的大气环境背景场,分析了2014年9月3—8日北京一次近地层O_3与PM_(2.5)复合污染过程。结果表明,O_3和PM_(2.5)出现高质量浓度污染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系统的相继持续控制有关,较强的紫外辐射及高压形成的下沉气流是造成边界层复合污染,尤其是O_3污染的主要原因。此次复合污染过程中,O_3于9月4—7日连续4 d超标,PM_(2.5)于9月5—7日连续3 d超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受大陆高压和副高的持续高压影响,北京地区天气晴朗、紫外辐射较强,地面风场较弱,700 h Pa以下持续存在下沉气流,O_3日均质量浓度逐日上升,于9月5日先到达峰值,同时PM_(2.5)日均质量浓度逐日升高;6日在副高西部边缘偏南暖湿气流输送及形成的平流逆温作用下,PM_(2.5)质量浓度突增,削弱了太阳紫外辐射强度,O_3质量浓度开始下降。此后,在低压槽作用下PM_(2.5)质量浓度增到峰值,O_3质量浓度保持下降趋势。9月5—7日形成了3 d的O_3与PM_(2.5)复合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39.
氯苯紫外光降解产物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过滤技术对难生物降解VOCs的处理效果较差,构建紫外光降解-生物过滤联合处理工艺是解决难生物降解VOCs处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已有研究表明,紫外光降解预处理对氯苯生物过滤塔的去除性能有促进作用.为了考察紫外预处理对生物过滤塔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分别考察了氯苯紫外光降解主要产物氯酚、乙酸以及副产物臭氧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乙酸降低了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在增加喷淋量后去除性能有所恢复.加入邻氯酚使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略有降低.臭氧明显促进了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当进口臭氧浓度在60~120mg.m-3时,氯苯平均去除率可由70%提高到90%以上.因此,臭氧是紫外预处理促进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利用海北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a气象观测资料和2000~2007年雷灾资料,从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海北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和土壤环境背景角度分析了雷暴多发和雷灾多发的原因.结果表明,海北地区雷暴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各地雷暴日数不同,门源为多雷区,托勒为少雷区;雷暴出现最多方位为西北方和西南方;雷暴活动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的不稳定有关,地气温差的高低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与海北雷暴活动关系密切;气候变化是导致海北雷暴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雷暴日数和雷击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盛行风向、土壤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