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4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添加H2O2加速低合金钢海水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极化曲线、旋转圆盘电极试验和失重(质量损失)法研究了低合金钢在添加了H。o:的海水中腐蚀加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低合金钢在添加H2O2的海水中腐蚀加速主要受到了H2O2浓度、温度、搅拌速度和H2O2添加周期的影响。研究表明,搅拌速度不变、H2O2添加周期相同的条件下,在H2O2浓度为0.8mol/L的70℃海水中,低合金铜的腐蚀加速最显著;在试验的转速范围内,加速作用随搅拌速度增大变得更为显著;H2O2加入后350min内加速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阴极催化剂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制备成本低廉、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高的阴极催化剂来替代Pt/C对于实现MFC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前驱物、以黑珍珠2000或乙炔炭黑作为碳源,外加醋酸亚铁作为铁前驱物,合成了两种铁氮掺杂碳纳米管/纤维复合物(FeNCB和FeNCC),作为MFC的阴极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环电极分析FeNCB、FeNCC和Pt/C的ORR催化活性的差异,并用MFC验证其差异.结果表明,FeNCB性能与Pt/C相当,优于FeNCC,其催化路径是通过4电子途径催化氧还原反应;MFC-FeNCB性能略优于MFC-Pt/C,显著优于MFC-FeNCB有助于MFC的扩大化,其最大功率密度为1 212.8mW·m~(-2),开路电压为0.875 V,电池稳定电压为(0.500±0.025)V.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光谱、拉曼光谱等进一步分析显示,复合物中碳纳米管管径的大小、铁氮掺杂的类型和含量以及氧含量是引起制备的复合物催化氧还原性能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导管架平台,通过对比新型阳极和常规阳极用量来评价新型阳极的优势和不足。方法 针对设计寿命15年和30年的导管架平台,计算满足不同阶段保护电流需求的新型阳极和常规阳极的需求量。结果 当导管架平台设计年限较短,比如15年,牺牲阳极用量由初期保护电流需求量决定,新型阳极的使用可以达到节约阳极用量的目的。当设计年限较长,比如30年,牺牲阳极用量则由维持电流需求量决定,采用新型阳极并不能节约阳极用量。结论 并非所有设计年限的导管架平台使用新型阳极都能达到节约用量的目的,具体要根据实际计算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试验来研究不同Si含量的试验钢的平均腐蚀速率.测定试验钢带锈试样的阳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从失重和电化学角度来评价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试验钢平均腐蚀速率增加,阳极极化电流增大,锈层电阻变小,试验钢锈层的保护能力变弱,说明Si的添加对试验钢耐工业大气腐蚀性能有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试验过程中SiO2 -3 离子团的加入对脉冲自动倒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硅酸铝中Alb 含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摩尔比。在脉冲倒极周期和电解槽电流一定的情况下 ,当总铝AlT 与SiO2 -3 的摩尔比为 10∶1~ 2 0∶1时 ;在此合成条件下制备液中Alb 含量超过 80 % ;处理模拟水样最佳投药量为 :0 5~ 5mgAl2 O3 /L。在制备过程中 ,极化现象得到了极好的控制 ,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杂散电流干扰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通过现场测试典型深井和浅埋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探讨地表电位梯度分布规律,分析阳极地床杂散电流干扰特性。结果表明:深井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沿阳极井中心辐射线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浅埋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沿垂直于阳极体方向呈递减趋势;浅埋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峰值和衰减速率均大于深井阳极,但强干扰平均影响半径仅为深井阳极的1/2;从强干扰影响半径看,应优先选用浅埋阳极地床;可通过适当增加井深、对干扰区内金属构筑物排流等方式,缓解深井阳极地床杂散电流干扰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强制电流阴极保护阳极地床选型和选址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suggeste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ge diversity on labor productivity: positive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knowledg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employees of different ages and negative because of the age‐related value differences that might reduce cohesion and cooperation, hampering firm performance. Using a Belgian sample of 5892 organizational observations (2008–2011), we unraveled these countervailing effects in two ways. First, we built on prior studies to suggest that the effect of age diversity depends on the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age distribution: positive when it is heterogeneous (i.e., variety) and negative when it is polarized (i.e., polarization). This was supported by our findings. Second, we explored the moderating impact of two contextual contingencies, firm size and job security. As expect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ge variety is reinforced in large firms and in firms where job security is high. Although firm size also emphasize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age polarization on productivity, job security, unexpectedly, does not moderate this relationship. Our study offer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as it reveals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competing implications of age diversity and, thus, allows one to account for the inconclusive findings report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构型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牺牲阳极,使其在与常规阳极质量相当的前提下,增加初期发生电流,使被保护体较快极化到保护电位,后期发生电流降低,满足平均和末期保护电流需要,达到节约牺牲阳极用量的目的。方法在传统梯形阳极两侧增加两个翼翅,降低接水电阻,增加初期发生电流。翼翅优于本体快速溶解,其表面积迅速减小,发生电流随之降低。结果质量与常规阳极相近的新型阳极,初期发生电流增加30%以上,远高于设计值10%,初期极化完成后,新型阳极发生电流快速降低,达到与常规阳极相当的发生电流。结论据此试验结果对导管架平台水下结构进行阴极保护设计,可达到节约牺牲阳极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表面喷丸处理对于Aermet100钢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借助显微观察、电化学测量及XRD分析等手段,开展喷丸与未喷丸2类A100钢试件的中性盐雾试验。结果 腐蚀形貌上,两者腐蚀表面变化均为先出现红褐色物质,后出现红棕色与绿色絮状物,在出现变化的时间上相差约1个周期。随着腐蚀时间增长,XRD衍射峰发生右移,2类试件XRD结果均在144 h变化明显。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结果与海洋环境下电化学结果在溶液电阻、腐蚀产物电阻和腐蚀反应电阻上均有差异,自腐蚀电位略低,自腐蚀电流则低了2个数量级。结论 两者腐蚀现象规律一致,XRD衍射峰右移表明试件晶格参数变小。2类试件腐蚀速率呈现增加到减缓再到增加的趋势。喷丸能明显提高A100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颗粒物监测仪数据,结合风廓线等气象资料分析讨论了2012年3月25日广州浮尘天气气溶胶污染事件,通过气团后向轨迹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来源及路径.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与我国西北地区大部沙尘暴产生的浮尘远距离输送有关;浮尘期间相对湿度迅速下降,测点PM10中PM2.5所占的比例在28%~31%之间,与广州地区以细粒子污染为特征不同,本次气溶胶污染事件主要是由粗粒子引起;影响近地面的沙尘层主要分布高度在1000~2000m区域;沙尘过境期间探测到气溶胶最大退偏比为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