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40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793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观测数据、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研究了2017年11月西安市一次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特征及其成因,并使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细颗粒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主要类型为有机碳(OC)、元素碳(EC)、混合碳(ECOC)、富钾(K)、钠-钾(Na-K)、有机胺(amine)、矿尘(dust)和重金属(HM),其主要来源为燃煤(24.9%),二次(29.3%),工业(19.3%),交通(13.3%),生物质燃烧(5.2%)和扬尘(1.9%).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污染过程细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发现高湿度,低风速的不利气象条件和供暖及工业生产导致的燃煤污染、二次污染,是此次重污染过程的主因.  相似文献   
92.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A Multi-Criterion Framework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 far, the elementary question of whether one country’s or region’s economy is moving towards sustainability or away from it cannot be answered with unanimous consensus on the ‘measuring rod(s)’ to be employed. The main assumption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needs a set of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s. From this assumption a question arises: how could such indicators be aggregated? Often, some indicators improve while others deteriorate. For instance, when incomes grow, SO2 might go down while CO2 increases. It has to be noted that this is the classical conflictual situation studied i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theory. The use of a multi-criterion framework for making operational the ‘measuring of sustainability’ is discussed here by means of illustrative examples and more formal arguments.  相似文献   
93.
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积累及其Pb、S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榨子厂附近一个废弃多年的古老土法炼锌点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积累及污染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土壤、沉积物样品中Pb、Zn、Cd含量已大大高于该地区的背景值,zn的积累明显大于Pb的积累程度。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和沉积物中Fe2O3对重金属有强烈的固定作用。沉积物和土壤中有很高的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很高。化学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以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有效态所占的比例很低,但其含量并不很低,在酸性条件下,有释放导致污染的可能性。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和沉积物中积累的Pb、S为矿山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94.
粉喷桩成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动桩间土产生强烈的挤压和振动,在固化剂与桩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同时,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也进行了固化和挤密,使得在桩土交界处形成环向变化的过渡区,过渡区的材料由桩逐渐过渡到桩间土,因此有必要考虑该过渡区对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本文从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交界处的特点出发,考虑了桩土材料性质变化的过渡区单元,利用上的摩尔—库仑本构模型,和Plaxis专业岩土软件对粉喷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就粉喷桩复合地基中桩和土的承载特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PM2.5)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在1999-06-23北京市出现长达13d的持续高温期间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数据表明,持续高温期间细粒子质量浓度比非高温期间要高出2~3倍.但是通过对持续高温期间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还是很利于污染物扩散.进一步分析同步监测的O3浓度、颗粒物中SO42-的粒径范围及其含量等数据,发现夏季持续高温期间活跃的光化学反应应该是北京市细粒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6.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90,自引:12,他引:78  
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污染是许多城市重要的大气环境问题.从1999年至2000年对北京市细粒子展开了4次采样和化学分析,有效采样天数为40d.利用正定矩阵分解(PMF)方法对细粒子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化学成分包括EC(元素碳)、有机物、SO42-、F-、Cl-、Fe、Ca、K、Mg、Al、Na、Zn、Mn、Ti、Pb、Ba和P等17种.发现主要来源有6类:地面扬尘、建筑源、生物质燃烧、二次源、机动车排放和燃煤.  相似文献   
97.
用核子微探针进行单个大气颗粒物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沙因  谷英梅 《环境化学》1995,14(6):518-523
本文对单个大气颗粒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用核子微探针对首钢地区单个大气颗粒物进行了扫描分析,用三维等高线法给出了各种元素在一群单个大气颗粒物中的二维分布。从一群单个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的二维分布可对首钢地区大气污染的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8.
玻璃弹簧负载镶嵌纳米粒子TiO2膜光催化降解活性深蓝K-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儒  高健  张鹏  赵春禄  刘辉 《环境化学》2007,26(2):161-163
以玻璃弹簧负载镶嵌纳米粒子的TiO2膜降解活性深蓝K-R模拟废水,考察了pH值和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以及CODCr去除率与脱色率之间的关系,并用XRD和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对脱色率均有显著影响,CODCr去除率与脱色率的比值约为70%左右;XRD表明,TiO2矿相主要为锐钛型,SEM表明,镶嵌TiO2粒子均匀,粒径约50nm.  相似文献   
99.
傅剑锋  武秋立 《环境化学》2007,26(4):519-522
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UV/TiO2光催化降解酸性玫瑰红B的主要因素(初始pH值、K2S2O8浓度、TiO2浓度)进行分析.其中初始pH值、K2S2O8浓度和TiO2浓度的高、低水平分别为4-5.6,26-36mg·l-1和0.53-1.87mg·l-1,分析参数为脱色率的变化.通过使用Design-Expert 5软件可得到1个2次响应曲面模型,最佳的初始pH值、K2S2O8浓度和TiO2浓度分别为4.69,29.73mg·l-1和1.18 mg·l-1,脱色率达到最大(94.21%).  相似文献   
100.
纳米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脱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实验室合成的纳米双金属颗粒(Ni/Fe和Cu/Fe)为反应材料,对四氯乙烯(PCE)进行脱氯试验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直径范围在1~100nm)比表面积比微米级铁颗粒高数十倍.结果表明,纳米Ni/Fe和Cu/Fe对四氯乙烯有明显的脱氯作用,且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作为还原剂的铁表面镀上一薄层起催化作用的金属Ni或Cu,催化剂的存在大大降低脱氯反应活化能,提高了脱氯速率,并减少氯代副产物的产量.与零价铁及微米级双金属系统(Ni/Fe,Cu/Fe)相比,纳米颗粒对PCE的脱氯速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纳米Ni/Fe,标准化反应速率常数KSA为4.283 mL·m-2·h-1,分别比零价铁和微米级Ni/Fe系统快33.23倍和11.59倍.纳米Cu/Fe标准化反应速率常数KSA为1.194 mL·m-2·h-1,分别比零价铁和微米级Cu/Fe双金属系统快9.26倍和5.24倍.在相同条件下,纳米Ni/Fe脱氯速率常数KSA是纳米Cu/Fe的3.5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