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pear are conceptualized as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systems in which several levels of organization or subsystems can be recognized between the population level and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An individual pear tree is taken to be the community habitat with arthropod subcommunities developing on leaf, fruit, and wood subcommunity habitats. Each subcommunity is composed of trophically organized systems of populations. Each system of populations is comprised of a functional group or guild of phytophagous arthropods that use the habitat primarily for feeding but also for overwintering or egg deposition, and associated groups of specialized predators, parasitoids, and hyperparasitoids. Several species move from one subcommunity to another during the course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us integrate community subsystems. Community development or change in organization through time is conceptualized as being jointly determin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bitat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pecies pool. The influence of habitat development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within a species pool is emphasized in this research. Seasonal habitat development is expressed as change in the kinds and biomasses of developmental states of wood, leaf, and fruit subcommunity habitats. These changes are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the kinds, biomasses, and distributions of associated community subsystems.  相似文献   
42.
环境污染与果树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雨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粉煤尘污染、盐污染5个方面讨论了环境污染对果树的影响,还简单介绍了污染与虫害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减少污染对果树影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3.
高浓度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物滴滤器处理低流量、高浓度有机废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高浓度下的有机废气净化。研究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生物滴滤器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不同的污染物在相同的填料高度下具有一定的处理效率,且在一定的填料段内生化去除速率基本稳定,整个填料塔存在最大生化去除速率。  相似文献   
44.
华北山区温度推算模式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菱 《自然资源学报》1996,11(2):150-156
利用华北山区气象站观测的温度与其所在纬度、经度和高度,分山区建立宏观地面气温场方程。采用1:20万地形图,以10'经、纬度为步长,判读其高度值,代入已建立好的方程中,经地形项订正,推算华北山区年、月平均温度、年较差和ΣT'≥10℃,其精度达极显著水平。计算结果使我们对华北山区热量资源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求算华北山区的主要水果最优品质种植上限高度。  相似文献   
45.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果树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观测仪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内在因素(种类、品种、年龄、叶位、叶绿素含量、酶系统)和外部因素(光照、CO2、温度、湿度、土壤、外用药剂)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以天津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处置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目前分散处置和集中处置存在的缺陷,提出"区域集中处置"设想;并运用模糊决策模型理论,建立较完善的处置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区域集中处置"是最佳的医疗废物处置方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区域集中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47.
作者从WTO对果业的影响及现代果业科技创新的表现,揭示了衡阳果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科技创新制度,提高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科技创新,提高衡阳果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8.
模拟酸雨对龙眼幼果纤维素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酸雨胁迫后,龙眼幼果IAA、GA1 3、ZRs、DHZRs、iPAs含量下降,ABA含量升高,生长抑制物ABA和生长促进物(IAA、GA1 3)的比值提高,酸雨胁迫还使纤维素酶活性上升,促进幼果脱落.易脱落幼果的纤维素酶活性和ABA含量高于正常幼果,而IAA、GA1 3、iPAs、ZRs、DHZRs含量低于正常幼果.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49.
生化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动力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针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吸收-生物膜理论,在描述生化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机理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吸附-生物膜的新理论,并依据这一新理论建立了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动力学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其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P〉0.93,利用这一新理论及模式,可由已知操作参数对生物膜填料塔的净化效果进行预测计算,也能为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高含沙紊动系统中影响泥沙和铜垂向分布的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谐振式紊动模拟装置和回归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均匀紊乱条件下高浓度固液两相系统中初始投沙量、颗粒级配和紊动强度等因素对泥沙和铜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得到了泥沙吸附铜量、水相铜浓度和含沙量与各因素变量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投沙量与泥沙吸附铜量和水相铜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紊动强度与泥沙吸附铜量和含沙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泥沙吸附铜量和水相铜浓度均与投沙量显著相关,各因素对两者的影响程度均以投沙量影响为最大,而且远远大于紊动强度和颗粒级配的影响,三因素对铜的水沙分配没有交互作用影响,沿垂向分布的实际含沙量与投沙量、紊动强度及其交互项显著相关,投沙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