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根据采集的某炼油厂一年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的故障数据,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对该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由该系统结构特点,划分了水冷塔、换热器、水冷塔风机、水泵、水管、阀门等7个子系统及19种故障模式,统计了各子系统的故障率,分析了系统的故障模式及其故障原因,计算了各子系统的危害度.结果表明水泵及水冷塔风机的危害度最高,换热器的危害度排第三,但其故障率排第四,说明在做故障分析时不能只统计故障率而不进行危害度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经过一年的实际运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2.
为有效降低室内PM2.5,指导间接蒸发冷却新风机组的设计选型,推导了新风机组净化效力和净化能效评价指标的数学表达式,并利用自行研制的间接蒸发冷却新风机组,分析了2种过滤器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净化PM2.5的特性。结果表明,MERV 7+16和MERV 7+13的计数效率均随颗粒物粒径增加而提高,且前者的计数效率高于后者;由于滤材的不同,MERV 7+16的初阻力更小。MERV 7+16的渗透系数更小,其净化效力也要大于MERV 7+13;由于PM10在室内的自然沉降作用更显著,过滤器对PM10的净化效力明显大于PM2.5和PM1。将室内新风负荷作为新风机组能耗的一部分,在对比天津和南宁地区新风机组的净化能效时发现,由于两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处于天津地区的新风机组若要在冬季获得同等的洁净空气量,需付出更多的能耗代价。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光/电法在氨氮降解过程中的协同作用,采用光/电法降解模拟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氨氮,并对氨氮降解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氯离子浓度和溶液p H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光催化法和电化学法相比,光/电法在氨氮降解过程中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因而具有更高的氨氮去除率,这主要归功于溶液氯离子的促进作用。另外,在酸性条件下,氨氮降解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当p H在4~5之间,电流密度为10 m A/cm2,Na Cl浓度为100 mg/L时,在经过90 min光/电法处理后氨氮去除率高达95%,且N2占总氨氮降解产物的84.2%。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防灭火的规律,自主研制了产生超临界CO2和模拟采空区遗煤自燃升温试验系统,得到了不同温压条件下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前后不同监测点的温度、O2和CO浓度变化数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注入采空区的超临界CO2发生相变,有序结构急速失序,大量吸收热量,采空区内的煤体、空气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快速下降规律,其降温能力是气态N2的10倍;超临界CO2在自燃发火煤体中的强渗透扩散特性,使自燃煤体快速惰化,防灭火效率高;停止注入后,小范围回温符合反二次函数特征;高压力超临界CO2相对于低压条件,防灭火性能更佳;超临界CO2是1种降温降氧能力显著,且输送性能优良的采空区新型防灭火材料,超临界CO2防灭火效果优于气态N2。  相似文献   
45.
石化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处理后的石油化工污水为水源,开展了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的试验研究。针对回用污水的特点,研究了预膜、阻垢、缓蚀、杀菌等技术。达到了中石化循环冷却水运行“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简要介绍了工业循环冷却水缓蚀阻垢剂的发展概况 ,阐述了低磷聚合物及新型无磷缓蚀阻垢剂的研究现状 ,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7.
火电厂冲灰水经絮凝沉降和反渗透处理后用作电厂循环冷却水 ,经多项试验证明 ,此工艺方法技术可行 ,灰水处理回用后不会增加冷却水系统结垢和腐蚀 ,且回用灰水代替部分地下水增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8.
采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低基质比、降温方式及pH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30℃时,控制进水NO_2~--N浓度为(30±0.2)mg·L~(-1),基质比(NO_2~--N/NH_4~+-N)由0.9升至1.4,系统NH_4~+-N和NO_2~--N去除率均值分别从54.4%和65.3%升至95.8%和92.5%;当基质比继续升高至1.6时,NH_4~+-N去除率基本不变,而NO_2~--N去除率降至54.6%,即基质比接近理论值1.32时,其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较强.当反应温度一次性从30℃降低至15℃时,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由97.5%和98.5%分别降至35.2%和40.1%,当采用阶梯式降温方式(30℃→25℃→20℃→15℃)时,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由97.7%和98.6%逐渐降至52.7%和62.4%.控制NO_2~--N/NH_4~+-N为1.4,逐步升高pH由7.7至8.5时,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当pH为8.3时系统脱氮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9.
阐述了密闭铁合金电炉煤气干法净化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铁合金煤气干法净化新工艺和主要设备,强调了煤气干法净化系统操作要点。运行试验表明,该干法工艺净化效率高,节能40%以上,节水90%,是未来铁合金煤气净化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50.
多铵复合盐分离方法是利用纯物理的方法对焦炉煤气进行处理并分离出相应的盐类,在冷却结晶的过程中,从提高物料终冷温度的角度,对该方法进行相应的节能分析。一方面可以为当前生产提供节能改造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该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