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7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287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手段结合吸收光谱分析,研究了小球藻指数期和稳定期培养液中溶解有机物(DOM)在秋季天然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光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小球藻生长过程中除能产生短波激发类腐殖质组分C1(其荧光峰的激发/发射波长位置为240,335 nm /406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3(225,275 nm/334 nm)外,还会形成长波激发类腐殖质组分C2(260,395 nm /502 nm),表明C2组分并非仅有传统认为的陆源属性,同时也具有自生源属性.稳定期培养液的吸收光谱在250~300 nm范围内出现的肩峰,可用于指示水环境中现场自生源的贡献.不同生长时期培养液中DOM的吸收系数和荧光组分的降解动力学都符合一级反应方程.稳定期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和C2)的光降解程度略高于指数期,但指数期类色氨酸组分(C3)的光降解程度略高于稳定期.经太阳辐照6 d后,小球藻培养液的吸收系数a350及各荧光组分的平均损失率分别达到83.0%、84.0%、64.8%和80.0%,对应的半衰期只有1.6~5.0 d,揭示出藻类自生来源的DOM具有很强的光化学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852.
Upon aeration, the mixed microbial SCD ProBio OriginalTM culture may be used as the first stage in a two- or multi-stage system for the biodegradation of beet molasses vinasse.  相似文献   
853.
稻秸还田对水稻土CH4排放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微宇宙厌氧培养,研究了两种水稻土[江西(JX)和广东雷州半岛(GD)]在稻秸(RS)添加条件下经相对较长时间的厌氧培养后产甲烷古菌及细菌菌群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RS添加量对JX水稻土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对GD水稻土产甲烷古菌群落的影响不大. RS添加量与mcr A基因拷贝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JX水稻土的mcr A基因拷贝数变化对RS添加量的响应更敏感.相同RS添加条件下,JX水稻土mcr A基因拷贝数大于GD水稻土.相同稻秸量添加条件下两种水稻土的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也有差异. JX水稻土共检测到的产甲烷古菌有Methanosarcinaceae、Methanocellaceae、Methanomicrobiaceae、Methanobacteriaceae以及未知菌群(494 bp). GD水稻土中仅有3大类产甲烷古菌,分别为Methanobacteriaceae、Methanosarcinaceae和Methanocellaceae.对2%RS处理培养第270 d的细菌菌群进行了测序,发现两种水稻土的细菌菌群明显不同,GD水稻土的细菌多样性高于JX水稻土,而其优势细菌数量(共有Longilinea、Acidobacteria/Gp6、Bellilinea及Thermosporothrix)低于JX水稻土(共有Bacillus、Desulfovirgula、Thermosporothrix、Acidobacteria/Gp1、Acidobacteria/Gp3及Ktedonobacter). RS作为底物促进产甲烷古菌的生长.不同类型的水稻土经相对较长时间的厌氧培养后其产甲烷古菌及细菌菌群结构也不同.  相似文献   
854.
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潜力的评价,是对文化资源是否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条件和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化途径获取经济效益前景的衡量.针对评价过程中部分指标难以精确计量、模糊性较高的难题,创新性地引入了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潜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了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在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潜力评价过程中的可靠性与优越性,该结论有利于促进文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55.
为加强安全文化研究成果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对研究成果的研究样本、思路到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在安全文化关键要素研究方面没有得出一致性结论的原因,并按对安全文化内涵理解的不同将其归纳为A,B两大类。采用文本资料分析法,对高危行业的经验文本资料进行定性研究,得到高危行业B类安全文化的7个维度和29个题项要素,最终得出B类安全文化要素关系模型。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支持了安全文化是"有影响安全业绩的、存在于企业行动、管理政策、作业过程中的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态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56.
安全文化对于改善企业安全生产、公民安全意识、预防事故都有不可低估的力量。安全文化定量测量数据可以用于定量跟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展,因此证明安全文化定量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析2007年以来已经在39个煤矿测得的安全文化量值和安全业绩数据,得到我国安全文化值在国际最好企业和最差企业之间;分析某集团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数据,得到安全业绩和安全文化的逻辑对应关系;应用自2007年以来已经在39个煤矿测得的安全文化量值和安全业绩数据得到百万吨死亡率和安全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调研并得到结论———77%的企业经理认为安全文化定量测量与改善对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很有效果。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证,证明我们的安全文化测量数据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7.
目前,我国地铁建设发展迅猛,安全隐患、事故的出现和发生屡见不鲜。本文从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出发,结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分析、总结西安建立地铁工程安全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原则以及建立的着重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如何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得到落实,使西安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858.
安全文化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安全文化的定义,对企业优秀安全文化特征的论述也多种多样。总体看来,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应具有鼓励报告性、公平公正性、持续改进性和灵活可塑性四种基本属性。此外,在拥有优秀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组织的全体成员应具有积极的安全态度、较高的风险认知能力和安全行为能力。优秀的安全文化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正确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基于对如何建设优秀安全文化的分析,建立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优秀安全文化的特征内容和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通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建设安全文化的思路,避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复和交叉。  相似文献   
859.
培养转速与镁离子对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析培养转速与镁离子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的影响对酸性矿山废水(AMD)治理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Mg2+浓度分别为48与4.8 mg·L-1,其它元素组成与富含Fe与SO2-4的9K液体培养基一致的体系在180 r·min-1与100 r·min-1转速条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合成次生铁矿物过程.考察了不同次生铁矿物合成体系pH、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次生铁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180 r·min-1的培养条件下,Mg2+浓度分别为4.8与48 mg·L-1两体系培养48 h后,pH从原始的2.50分别降低至2.07与2.12,Fe2+均可在48 h内实现完全氧化.Fe2+完全氧化时,Mg2+浓度为4.8 mg·L-1体系总Fe沉淀率为37.4%,合成的次生铁矿物均匀分散于溶液中,而Mg2+浓度为48 mg·L-1体系中,总铁沉淀率仅为31.7%,且70%的矿物牢固粘附于摇瓶底部.培养转速为100 r·min-1时,Mg2+浓度分别为4.8与48 mg·L-1两体系经过72 h培养后,pH均从原始的2.50降低至2.21与2.17.Fe2+需要72 h才能被完全氧化,两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仅为21.3%与23.0%,产生的次生铁矿物几乎全部牢固粘附于摇瓶底部.本研究所有体系产生的次生铁矿物均为黄铁矾与施氏矿物的混合物.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工艺的优化及其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领域的有效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860.
于娟  张瑜  杨桂朋  田延旺 《环境科学》2012,33(10):3352-3360
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海洋酸化会对大型海藻的生长、生理生态以及营养盐的吸收产生影响.本研究分析了3种pH条件下,3种大型海藻[孔石莼、萱藻、小珊瑚藻(钙化藻)]单养和混养的生长以及营养盐(磷酸盐PO34-和硝酸盐NO3-)的吸收利用情况.单养时,孔石莼、萱藻、小珊瑚藻的第10 d湿重增加百分比分别在pH 7.9、7.6、8.2条件下最多,并且小珊瑚藻在pH 7.6时的相对增长率显著低于在pH 8.2时的相对增长率.混养结果表明,低pH有利于萱藻生长,而高pH有利于小珊瑚藻生长.无论单养还是混养,3种pH条件下的培养液中PO34-、NO3-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0~2 d培养液中PO34-含量急剧下降(降低了71.9%~99.0%),随后PO34-含量下降缓慢.单养时,孔石莼、萱藻、小珊瑚藻分别在pH 8.2、8.2、7.6时的PO34-吸收速率最高;孔石莼、小珊瑚藻分别在pH 8.2、7.6时的NO3-吸收速率最高.混养时,孔石莼+萱藻、孔石莼+小珊瑚藻、萱藻+小珊瑚藻分别在pH 7.6、8.2、8.2时的PO34-吸收速率最高;孔石莼+小珊瑚藻在pH 7.6时的NO3-吸收速率最高.小珊瑚藻单养在pH 7.6时的低生长以及营养盐(PO34-和NO3-)的高吸收速率结果表明,PO34-和NO3-的吸收与同化作用并不相偶联.尽管两种藻混养中的优势种并未因海洋酸化而改变,但藻的种类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因此,自然环境中海洋酸化对不同海藻的生长和营养盐吸收的长期影响可能会导致藻群落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