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上海浦东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尤其1990~2001年,是浦东新区快速城市建设和扩展时期。依据1990、2001年两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监督分类,提取了浦东新区两时相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浦东新区1990~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特征,探讨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效应。研究表明:①11年间浦东新区农业用地和水体急剧减少,其中农业用地减少了58.16%,水体减少了 17.4%;②1990~2001年浦东新区城市扩展用地55%由农业用地转化而来,35.26%由水体转化而来;③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引发了水资源面积减少、水体污染加重和需水量增加,以及大气污染加重、大气温度上升和地面热中心面积扩大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2.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强水电开发管理,促进水电健康发展。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影响,以实现具有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在我国各种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水利水电建设是最早开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框架下解决水电开发生态问题的五大难点,认为尚难破解水电规划开发生态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解决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县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初步判定出各县市的生态环境等级并对比分析“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伊犁州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和良为主。与“十五”相比,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局部县(市)的△EI略微增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4.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强水电开发管理,促进水电健康发展。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影响,以实现具有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在我国各种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水利水电建设是最早开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框架下解决水电开发生态问题的五大难点,认为尚难破解水电规划开发生态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解决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适宜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宝泉岭垦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4层28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为评价指标赋权重,为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6.
廖雅  侯晓姝  任哓红 《环境科学》2022,43(4):1853-1862
明确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与策略,对于实现京津冀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统筹视角下,面向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管理问题和需求,以重点城市作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三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治理力度这6个维度研究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分析体系,为量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供逻辑框架.在设立理想值的基础上应用PROMETHEE-GAIA方法分析京津冀各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因地制宜制定各个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结果显示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衡水市>张家口市>廊坊市>净流(Phi)均值>邯郸市>承德市>沧州市>保定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距离理想值仍有不小的差距;分别从单维度和单指标层次分析得到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城市未来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助力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7.
三峡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定量辨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受人文社会规律支配的城市化过程与受自然规律制约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之间,通过种种复杂的胁迫与约束机制,具有双指数倒U型曲线的耦合演化规律性。如果以区域内不同城镇构成的空间样本来测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其耦合曲线通常有以下5种型式:下降、正U、上升、倒U和再下降。该演化序列符合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三峡库区15个区县的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辨识。结果表明:通过空间样本反映的重庆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曲线为正U型,揭示出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化的二元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沿长江自西向东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现阶段库区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大于其破坏性。  相似文献   
108.
湘西大龙洞岩溶流域生态环境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湘西岩溶区是我国西南岩溶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岩溶石山地区,其岩溶生态环境对湘西国民经济建设进程有重大影响,岩溶生态环境治理是湘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大龙洞岩溶台地是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土地贫瘠,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位埋深大、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等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在研究湘西大龙洞岩溶流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构造、岩溶水资源、土地与植被环境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大龙洞岩溶流域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大龙洞岩溶流域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大龙洞岩溶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西南岩溶石山石漠化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关于国际河流生态环境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安全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国际河流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安全又是这一热点中的敏感点.本文结合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国际河流的实际,分析了国际河流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安全的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后果及其相互关系,指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存在的特殊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生态环境产权界定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通过对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的明确界定,科学厘清生态保护投入补偿和污染补偿,综合考虑流域生态环境服务的水量分摊和水质补偿,并将其统一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针对性地提出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标准,然后以皖浙两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界定,可以从理论上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对象和内容,将水质和水量因素整合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2)根据生态环境产权的界定,不同利益主体面对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内容不同,但是上下游共享流域生态环境权益的产权安排相对更为公平合理,并且能够兼顾各方权益;3)上下游共享流域生态环境权益情况下,综合水质和水量因素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明确,补偿内容全面完整,易被各方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