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41篇
  免费   2230篇
  国内免费   3516篇
安全科学   3672篇
废物处理   460篇
环保管理   5706篇
综合类   14626篇
基础理论   2595篇
环境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1431篇
评价与监测   1424篇
社会与环境   1845篇
灾害及防治   972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869篇
  2020年   908篇
  2019年   764篇
  2018年   675篇
  2017年   1058篇
  2016年   1161篇
  2015年   1216篇
  2014年   1229篇
  2013年   1703篇
  2012年   1820篇
  2011年   1953篇
  2010年   1452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102篇
  2007年   1750篇
  2006年   1760篇
  2005年   1565篇
  2004年   1365篇
  2003年   1266篇
  2002年   1063篇
  2001年   950篇
  2000年   886篇
  1999年   775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7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1篇
  1973年   24篇
  1972年   21篇
  1971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对安全评价方法在危险废物处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索。主要用"工艺过程风险因素分析表"对工艺过程潜在风险性识别;用蒙德法进行源项分析;用池火灾模型、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对易燃、易爆物质的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后果进行计算,得出人员的伤亡半径和财产损失半径等参数,以便于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安全评价方法对危险废物处置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是适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质量的生物评价是以生物对环境污染的表现为基础的.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方法包括环境指示生物的选择,环境质量生物评价指标的确定和环境质量分类等3个步骤.论述了环境污染的生物表现,提出了选择环境指示生物的原则,给出了环境质量生物评价的3类指标,建立了环境质量4级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63.
64.
现行财税体制下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受到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财税体制是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更深屡次原因。通过数量关系的初步观察和作用机理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总体来看,对耕地资源保护不利。计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揭示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比例和科学使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5.
浅论国家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权理论迅速发展。国家环境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在环境法理论逐步变革和权利内涵不断演进的趋势下,已成为法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家环境权的国内、国际法律基础。论证了国家环境权的确立。利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国家环境权与其他宪法权利的不同之处。从权利义务的对等统一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重新归纳了国家环境权的内容。初步构建了国家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6.
微生物絮凝剂PF-2的成分分析及絮凝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得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产生的絮凝剂——PF-2在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优点,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6.5%.呈色反应和紫外扫描的测定结果表明,PF-2大部分为胞外分泌的多糖,含有少量的核酸,提取后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2.3 g;ζ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PF-2与高岭土颗粒之间的作用力为离子键;红外光谱扫描分析PF-2中含有O-H、C-H、C=C和C-O-C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絮体形态表明,絮体结构密实,其絮凝机制为PF-2和高岭土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之后通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67.
Making Capacity Building Meaningful: A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A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ims to give practical meaning to ‘capacity building’ through (a) identifying a suite of practical measures, such as mentoring or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or are considered to build human, social, 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capital; (b) placing these measures within a broader systems framework; and (c) exploring stakeholder feedback on specific measures to inform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The 29 measures described provide actors, whether government or nongovernment, with a suite of practical investment choices for building capacity. These measures are then clustered into eigh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primary purpose and placed within a systems framework. The framework provides a tool for actors with responsibilities for or an interest in capacity building to inform more holistic and strategic targeting of effort and investment. Stakeholder feedback gathered through surveys and workshops is subsequently reported to further inform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within the framework’s eight groupings. The framework presented may be built upon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clusion of further capacity building measures.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RM), with specific focus on Australia’s recently formalized 56 NRM regions and their community-based governing boards as an informative arena of learning. Application of the framework is explored in the Australian setting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easures supported and most preferred by four major stakeholder groups, namely board members, regional NRM organization staff, policy/research interests, and Indigenous interests. The research also examines stakeholder perceptions of capacity issues, and whether these issues are likely to be addressed through implementing their preferred measures.
Lisa RobinsEmail:
  相似文献   
68.
最优环境税:庇古法则与税制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外关于最优环境税的经典理论——庇古法则及近十年来研究的前沿内容——一般均衡模型等作出阐释,并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一般均衡模型考察环境税的效率特性和在次优情形下最优环境税的决定因素。随后是对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几点思考:环境税的课征范围应暂定为排放各种废水、废气(烟尘)和固体废弃物的行为。环境税税率的确定可以采用“反复迭代”的方法,即“环境效益优先,兼顾税收协调和收入分配等效应。”其他相关问题的处理,如环境税和其它政策手段的配合使用,环境税税收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69.
面向作物病害识别的高光谱波谱库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波谱数据库发展迅速,但都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缺陷,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遥感应用的需要。该文通过以小麦条锈病为案例的高光谱波谱库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波谱查询、影像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反演模型等功能,可供其它面向病害识别的高光谱波谱库的建立参考。  相似文献   
70.
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启动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了4种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在0.1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TP、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及启动周期; 同时对整个系统及同类生态工艺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对TP、COD和NH3-N的启动周期分别为15~27 d、24~40 d和24~26 d; 土壤渗滤系统对TP的启动周期最短,对COD的启动周期最长; 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的判断原则是综合考察系统对主要污染物各自的启动周期,以最长的作为系统启动周期.4组试验中,1#和2#系统的启动周期为40 d; 3#和4#的为2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