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时空分布等生态特征有别于其它水体。2005年秋季(丰水期)和2006年春季(枯水期)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沿南北支由西向东设立3个采样断面共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27种,其中轮虫65种,原生动物107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40种。优势种包括龟甲轮虫(Keratella)、刺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砂壳虫(Difflugia)、表壳虫(Arcella)、砂壳纤毛虫(Tintinnid)、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象鼻溞(Bosmina)等。文章对南北两支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南支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多样都高于北支,南北两支的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很低。南北两支水域环境的不同造成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较大差异,文章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其中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温的季节性决定...  相似文献   
192.
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吴斌  宋金明  李学刚 《环境科学》2013,34(4):1324-1332
为了探讨多重环境因素变化下黄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了2011年7~8月黄河口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Pb、Zn、Cr、As和Hg等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u:(16.5±2.7)mg.kg-1,Pb:(16.0±3.4)mg.kg-1,Zn:(21.0±3.3)mg.kg-1,Cr:(17.4±3.1)mg.kg-1,As:(6.5±1.2)mg.kg-1,Hg:(0.044 4±0.030 7)mg.kg-1.与我国近海其它区域比较,研究区域重金属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表层沉积物中河口南侧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北侧高,并随河口向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此分布趋势在莱州湾西南部尤为明显.重金属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含量与细颗粒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之间亦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受到汛期黄河上游复杂来源的影响,且粒度、TOC皆非主控因素;TOC与黏土的相关系数达0.724(P<0.05),显示TOC更易富集于黏土中.与多种背景值及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比较,黄河口部分站位Pb含量超出背景值,但该含量水平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尽管重金属含量偏低,生态风险较小,但近年来Hg、Pb的风险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3.
为了揭示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下土壤胞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差异,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植被下不同季节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容重和含水率、植物生物量、以及有机碳特征值(SOC、POXC、DOC和C∶N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上,当土壤盐度从0‰增加至4.2‰,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活性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01%、305%、493%和252%.沿着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孔隙水DOC浓度没有显著变化,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C∶N比逐渐减少.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短叶茳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但地下生物量则显著高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4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与土壤C∶N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与土壤SOC含量呈负相关.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最高值出现在春季,而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碳库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至低盐的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沼泽植物地下生物量增加,与碳分解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增加,并抑制土壤的有机碳积累.  相似文献   
194.
受全球盐水入侵加剧影响,河口区域水环境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通过室内水槽控制实验和室外原位微生物培育实验,分别研究盐度作用的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形态氮(NO3-、NH4+和溶解性N2O)转化及转化过程硝化、反硝化和硝酸异化还原氨(DNRA)功能基因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室内实验的NH4+和溶解性N2O浓度与盐度呈正相关,NO3-浓度随盐度上升而降低;室外原位实验的涨潮期,去菌处理组的NH4+和NO3-浓度随盐度上升反而下降,溶解性N2O浓度则随盐度上升呈上升趋势;未去菌处理组和原位对照组的NH4+、NO3-和溶解性N2O浓度均与 盐度呈负相关.②室内外实验表明,盐度在21.6以下时,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和DNRA反应均得到增强,高盐度条件下(盐度为34.0)硝化反应抑制作用明显.盐度长期作用下主导功能基因为nxrA、nirK、nirS和nrfA,而短期的主导功能基因为amoA-AOA、amoA-AOB、nirK、nirS和nrfA.本研究通过对水体不同组分氮浓度-功能基因对盐度不同作用时间尺度的响应研究,为河口区域盐水入侵和氮源汇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5.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溶存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黄河第9次调水调沙期间在黄河下游垦利站开展调查,分析了调水调沙对黄河溶存甲烷浓度分布及黄河甲烷年入海通量的影响.于2009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开展调查,探讨了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甲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垦利站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9.89~205.34nmol/L,与径流量和悬沙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甲烷主要来源于河床底层浮泥的释放.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向渤海输送的甲烷约为2.2×105mol,约占2009年黄河向渤海输送甲烷总量的50%,调水调沙对甲烷输送通量在年内的分配有较大影响.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甲烷浓度范围为3.71~37.77nmol/L,受黄河冲淡水影响较大.据估算黄河口甲烷的饱和度为(649.7±292.1)%,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是大气甲烷的净源.  相似文献   
196.
流域河口湿地生态健康与湿地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活体",有着其自身的地理发育、成熟和衰老的生长过程。以大洋河河口湿地为例,运用面积积分曲线和分维度指数计算大洋河流域发育阶段及河口湿地生长过程,得出如下结论,(1)在河流流域地貌发育早期,河流底蚀、侧蚀、溯源侵蚀强烈,河流含沙量高,泥沙在河口地区沉降而易形成河口湿地;随着流域地貌发育到壮年期,河流泥沙含量输出稳定,河口湿地面积继续扩张;到流域地貌发育晚期,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河口湿地缺乏稳定的泥沙供应,在河湾水动力作用下逐渐萎缩、直至消亡。(2)人类活动直接影响河口湿地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份,改变了河口泥沙的输入量及沉积环境,人类活动实际上是直接或间接地缩短了河口湿地的发育时间,加速了其发育进程。(3)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河流,在制定河口湿地保护政策和修复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地质历史发育特征,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其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97.
巢湖南淝河河口底泥污染特征及疏浚决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解巢湖南淝河河口区域底泥污染特征,为底泥疏浚提供决策依据,对该区域底泥中营养物、重金属含量及释放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有机指数法、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底泥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总氮(TN)、总磷(TP)以及有机质(OM)的均值为1461 mg·kg-1、438 mg·kg-1和1.77%,在表层(0~10cm)富集明显,随着底泥深度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污染指数和污染指数结果表明,表层底泥(0~10 cm)总氮、有机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而总磷处于重度污染状态,且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污染风险逐渐降低,并在30 cm以下处于低风险.静态释放结果发现底泥氨氮(NH4+-N)和TP的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8.04 mg·(m2·d)-1和0.19 mg·(m2·d)-1,释放潜力较大,且与底泥营养物污染区域一致.对于底泥重金属而言,除Cr和Ni外的其它6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其中Hg和Cd的含量超标最为严重,且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0~20 cm)底泥均处于重污染风险等级,而30 cm以下底泥重金属降为低风险等级.底泥重金属浸出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域底泥疏浚后重金属释放风险较低,不属于危险废物.根据以上结果,综合确定了南淝河口区域的重点疏浚面积(3.93 km2)和深度(30 cm),为底泥疏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8.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3-含量平均值为3.0μmol/L,垂直分布变化不大.PO43-和SiO32-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8~70.4μmol/L,111.6~1054.3μmol/L,且两者垂直变化类似,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是随深度增加,含量升高.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Eh、pH的测定结果显示,在13cm以下,Eh降为负值,沉积物还原性逐渐增强.而pH自上而下变化不大.由分子扩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潮滩区营养盐均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  相似文献   
199.
ABSTRACT: An application of the receiving water block of the EPA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 is presented to quantify water quality impacts and evaluated control alternatives for a 208 areawide waste water management plan in Volusia Country, Florida. The water quality impact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dry-and wet-weather conditions to simulate dissolved oxygen (DO), chlorides,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in the Halifax Rivers, Florida, a 40-kilometer-long tidal estuary located on the Atlantic coast of Florida near Daytona Beach. Dry-weath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conventional 7-day, 10-year low flow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a set of uni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hich estimat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transferred to any point in the estuary from a constant unit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at the existing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outfall locations. Wet-weath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continuous simulation of a typical three-month summer wet season in Florida. Three-month cumulative duration curves of DO,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were construct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value of controlling urban runoff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on the Halifax River. The three-month continuous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greatest change in DO, TN, and TP duration curves is possible by abatement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pollution.  相似文献   
200.
珠江口和大鹏湾海豚体内石油烃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积累海豚污染基础资料,保护海洋濒危动物,本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5头海豚(3个种)体内的总石油烃(TPHs)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TPHs含量与脂肪多少显著正相关(r=0.746~0.989,P0.02),在腹部皮肤和额隆中占优势,在肝脏、心脏、肾脏、肌肉中比在肺、肠和胃组织中略高。海豚TPHs含量为鱼类、虾类的2.2~3.2倍,海豚脂肪可将海水中的石油烃浓缩103~10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