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Diazinon Fate and Toxicity in the Tajan River (Iran) Eco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is study surveyed the behavior of diazinon pesticide in the water column of the Tajan River and its potential effects on river biota. The Tajan River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basin of the Caspian Sea in Iran and diazinon enters the river from rice fields almost every year between the months of June and October. The sampling plan of flowing water was plotted in a 3-week period on five sites along the river and also at the end of tributari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even times during a 6-month period; they were analyzed for diazinon residues and som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otal diazinon concentration range was between 0.01 and 46.99?μg/L in sampling stations. The calibrated AQUATOX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fate processes and ecotoxicity of diazinon in the Tajan River. The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azinon residues in the Tajan River reacted to three major degradation processes (microbial, hydrolysis, and photolysis) and sedimentation; however, the river discharge played the m...  相似文献   
32.
新烟碱类农药呋虫胺对映体选择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中,呋虫胺以外消旋体的形式销售和使用,在进入生态环境后出现对映体选择性降解、吸收、代谢、排泄等.不区分对映体间差异的传统风险评估给呋虫胺的合理使用与生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研究指出S-呋虫胺既是高毒体也是高活体,其生态毒性为R-呋虫胺的13.9~145.9倍,但R-呋虫胺也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且作物中优先降解,开发高比例的R体农药有利于维持杀虫活性的同时降低对非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负效应.本文旨在综述呋虫胺对映体选择性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为其科学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也为其科学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基于当前可获得的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 ,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挥发性含硫气体的微观和宏观机理过程。讨论了控制生物硫气体产生的环境因素。阐述了含硫气体释放进入大气后的环境归趋  相似文献   
34.
环丙沙星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环丙沙星(CPFX)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包括CPFX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加入500.00 μg·L-1 CPFX后,药物部分被水生生物所吸收,部分沉降进入底泥中.在各相中的CPFX残留量随时间不断变化,1 d内水体中药物含量降至15.30 μg·L-1,而底泥中药物含量升至385.57 μg·kg-1.CPFX不同程度地富集和残留于水生生物体中,皇冠草对CPFX的吸收量大,尤其是叶片部分1 d内含量高达795.43 μg·kg-1,随后逐步降低;河蚬、异育银鲫对CPFX有明显的吸收积累,并且在体内的残留时间可长达45 d,不同组织对CPFX的吸收积累存在明显差异,在内脏中的积累量比肌肉组织高.不同生物体中CPFX的分布和富集存在着较大差异,其趋势为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35.
农业管理实践对除草剂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草剂的土壤环境行为与受人为控制的农业管理实践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综合分析了农田灌溉、耕作制度、施肥、作物秸秆还田和除草剂施用量等农业管理实践对除草剂土壤环境行为的影响 ,并据此提出了减轻除草剂污染地下水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36.
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工业点源和机动车排放了大量有毒污染物,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在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思想,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GIS的环境中,集成了ISCST3(复杂工业源扩散模型)和传统风险评价中的多种风险源累积的风险评价模型,建立起以GIS为基础的RHRA(区域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区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对由该区域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的有毒污染物引起的区域人类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浦区的致癌风险值为500~1.0×104,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32~85.70.模拟得到有毒污染物产生的健康风险等值线图显示,区域中健康风险的大小与道路机动车流量和工业点源的分布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7.
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前全球至少有70%左右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这些抗生素大多不能被动物完全吸收,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动物体外的抗生素约占用药量的40~90%,排出体外的抗生素大多随粪便等进入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中并在其中累积.为了明确兽用抗生素对环境中生物等的影响,合理评价兽用抗生素的环境风险,论文就土壤环境中兽用抗生素的来源,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迁移、降解以及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农药在土壤中归趋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在土壤中的归趋模型是定量研究农药在土壤中分布和运移规律的主要手段 ,也是目前土壤环境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就几类常见的农药在土壤中的归趋模型作简要评述 ,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并指出了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9.
杀虫剂十氯酮的多介质环境行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QC模型模拟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是十氯酮最大的贮存库,在稳态平衡条件下,残留率达到95.0%;在稳态非平衡条件下,十氯酮单独排放到水体,有37.5%残留在于排放的水体中,其在大气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中的质量则来自于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迁移;十氯酮主要通过水体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的厌氧降解输出;十氯酮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大气向土壤的迁移,其次是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和大气向水体的迁移.  相似文献   
40.
2,4,6-三氯酚在模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树桂  王菊先  王义 《环境化学》1994,13(6):510-518
测定了模型水生生态系统水、底泥中2.4,6-三氯酚(TC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以及TCP从水中挥发、光解、底泥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的速率常数.假设水中TCP的迁移和转化遵循—级速率过程,水中物质平衡能通过数学等式来描述,显示出室系统教学模型能粗略预测模型水生生态系统中TC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后,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排放到天津室外兼性塘中TCP的迁移、归宿,发现15d后出口水中TCP浓度已降低到入口水中浓度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