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考察了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CCRC10900基本生长代谢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R.erythropolis CCRC10909合成的絮凝剂约80%以上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仅20%左右的絮凝活性存在于菌体细胞上,蔗糖是该菌生长及絮凝剂合成的最佳碳源;玉米浆既能刺激菌体生长,又能显著提高絮凝剂的水平,生物絮凝剂的合成与培养基碳氮比密切相关,碳氮比在20-30之间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碳氮比低于10或高于100后,絮凝活性迅速下降,提出了促进絮凝剂合成的控制策略,发酵前期适当提高玉米浆的浓度,发酵后期按碳氮比为20-30,补加一定量的蔗糖和尿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一策略,最终发酵液的絮凝活性和细胞生长量分别增长了8%和33.3%。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初步筛选及条件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8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L-3.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等对其产生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淀粉是较好的碳源,酵母膏为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温度为30 ℃,初始pH为7~9,摇床转速为160 r/min.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C11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以p H、M-C11投加量和Ca Cl2投加量等因素为自变量,以处理后的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Fr)为响应值,并借助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C11可显著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且选取的3种单因素水平均可影响絮凝剂活性。经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在M-C11投加量为2.56 m L,Ca Cl2投加量为0.37 g/L的最优条件下,微生物絮凝活性实验值可达92.37%,接近模型预测值(92.30%)。Ca Cl2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高于M-C11投加量(PCa Cl2相似文献   
14.
用聚硅酸铝铁/羧基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硫化黑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影响絮凝剂处理硫化黑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较佳的条件为转速50 r/min、聚硅酸铝铁和羧基壳聚糖的质量配比为3、废水pH值为9.0、絮凝剂用量为60 mg/L。在该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硫化黑染料废水的COD、色度、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2.1%,88.6%,96.3%。  相似文献   
15.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生成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污水中筛选到了一株絮凝活性较好的絮凝剂产生菌 ,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供氧量、培养温度等条件对其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 ,葡萄糖、淀粉是较好的碳源 ,蛋白胨等有机氮作氮源较好 ,供氧量较大有利于产絮凝剂 ,最适宜培养温度为 30℃ ,最佳pH为 6 .5~ 7.5。  相似文献   
16.
青霉菌HHE-P7利用酱油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酱油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实验表明,酱油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HHE-P7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20000mg/L,K2HP041.0g/L,培养3d。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L高岭土水中投加10~15mL微生物絮凝剂(MBF7),pH调至9,则絮凝率为90%以上;微生物絮凝荆在水系中主要起吸附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真菌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对旱田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得到3株絮凝率超过67%的菌株,其中絮凝率超过75%的高絮凝活性菌株1株——MZ52。将MZ52在产絮凝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后,对1000mg/L高岭土悬浮液絮凝,得出MZ52菌产絮凝剂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90h,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耐低温且絮凝优异的絮凝菌,对一株分离得到的絮凝菌进行紫外诱变和5℃低温胁迫培养,并对诱变优势菌进行应用条件优化.结果表明:①原始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②紫外诱变和低温胁迫培养得到的目标诱变菌FB-5对生活污水絮凝率达75.35%,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③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4、助凝剂加量为1.0 mL/(50 mL)、处理时间为15 min;筛选出影响诱变菌絮凝能力最显著的3个因素为絮凝菌投加量、pH和助凝剂加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净化的应用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38、助凝剂加量为1.04 mL/(50 mL).④验证试验确定絮凝率达97.01%,BOD5、CODCr、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显示,紫外诱变联合低温胁迫技术以及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优化絮凝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原始菌株的絮凝能力,低温诱变菌FM-5能使高寒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大幅降低,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糖蜜废液培养微生物絮凝剂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蜜废液含有大量的糖类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当糖蜜废液被稀释50倍,初始pH调至5.0,接入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150r/min、30℃摇床培养,3d后可得到絮凝性物质。絮凝物质中95%的活性成分存在于糖蜜培养液的上清液中;高岭土悬浊液的pH、絮凝剂投加量以及Ca2+的添加量都对絮凝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絮凝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实验室分离、筛选的微生物絮凝剂菌株G15,对其进行发酵培养,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反应体系pH值等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对反应体系的ζ电位进行了测定,并且对所形成絮体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絮凝剂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絮凝活性,当pH=10时最佳投加量为2.5mL;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加入菌株G15的发酵液后,高岭土悬浊液的ζ电位从-36.27mV显著上升至-12.97mV;并且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絮体颗粒大且结构密实,形态上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