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350篇
综合类   554篇
基础理论   587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wo sources of disturbance on the boreal forest –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of industrial forestry. It describes a theoretical blueprint constructed of concepts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world-systems theory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sociology) into a proposed integrated theory pivoting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The goal is to examine the key concepts of this theory –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ive capacity – as elements of the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 provided by dissipative structure principles. The focus on social vulnerability provides the means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s relevant to industrial forestry – the core/periphery relations of the world-system – as they influence the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oreal forest SESs. These systems are posited as embedded peripheries, following world-system criteria, and as the focal scale of analysis within a larger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goal is to suggest and stimulate idea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motivated by the premise that any successfu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orts depend on having s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n which to stand.  相似文献   
22.
We studied the Noel KempffMercado Climate Action Project (NKMCAP),Bolivia, to assess whether forestprotection carbon (C) projects cansignificantly benefit local people. Wehypothesized that forest protection canonly securely deliver C if significantstakeholders are meaningfully andtransparently involved, traditional orcustomary rights are recognized and theirloss compensated for, and there are directlinkage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development objective. Our researchfocused on 53 members of the communities ofFlorida, Porvenir and Piso Firme and 36secondary stakeholders. In each of thevillages we held half-day meetings withcommunity leaders, complemented bysemi-structured one-hour interviews with 5,10, and 7 families, representing 20%, 10%and 8% of each community. The long-termimpact of the NKMCAP on the localcommunities may well be positive. However,in the short run, certain sections of thelocal communities are financially poorer.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s clearly have thepotential to sequester C, protectbiodiversity and simultaneously contributeto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but ifthey really are to improve rurallivelihoods, they must be designed andimplemented carefully and participatively.  相似文献   
23.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剧,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受到人类的重视。论文采用产量-价格法、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核算了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碳库、木材和生物多样性存量价值为44543.5×108元,其中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2.24倍;在流量中,年流量价值1738.3×108元,其中年生态价值为1565.9×108元,是直接经济价值172.4×108元的9倍,社会价值只有9.5×108元。论文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为西藏的生态补偿、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从天然林水文功能出发,阐述了东北地区天然林削减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地区水患治理方略。同时建议建立防汛信息系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准确率以及防洪保险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25.
香根草系统在宁合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上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合高速公路南京段易塌方地段土壤的基本性质,探讨了该地段频繁塌方的原因,以及香根草在该地区引种的情况。研究表明,香根草在该地区生长良好,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可在短时期内在边坡上形成稠密的绿蓠,既绿化了边坡,又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稳定边坡。这一廉价的生物工程技术为香根草系统在该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上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2001年1月~2002年6月对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采样区进行了酸雨的监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林内穿透水中主要离子的淋溶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pH值明显升高,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SO42-、NO3-、Mg2+、NH4+离子具有吸收作用,特别是NH4+和NO3-离子。SO42-、Ca2+和Mg2+离子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有明显减少的趋势。Ca2+、K+和Cl-随着pH的增加,其冠层淋溶百分率呈增加趋势。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作用下,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SO42-、NO3-的吸收作用最强。根据18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韶山地区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K+>Ca2+>Cl->Mg2+>SO42->NO3->NH4+>Na+。  相似文献   
27.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为少林国家。而现有木材加工企业利用率不高,加之木制品的大量出口,使森林遭到更大破坏。应采取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水平、培育速生丰产林种、以竹代木、调整林产企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本文在对山东省森林资源和木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山东省森林资源与木材供需平衡模型,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政策仿真和结果分析,试图提出解决山东省木材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为制定林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②过去50年全国、林区、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明显;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即: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