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81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38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宇明  耿斌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2):91-94,124
目的研究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方法从装备保障及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复杂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入手,依照五分法把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推导出风险评估模型,提出实施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战术策略。结果战场环境下,为确保整个作战进程中装备保障活动安全、有效、稳定地进行,装备保障信息系统防护必须遵循统一协调、综合利用的积极防护原则,采用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加以应对。结论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装备保障信息安全与防护理论,找准战场环境信息防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装备保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加强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最终提高我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72.
我国是世界化学品生产和贸易的大国。大量化学品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给我国化学品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借鉴发达国家和经济组织对化学品风险管理经验和评估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在近年来也逐步开展了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以应对当前日益突出的化学品环境安全和健康安全事故。本文从我国化学品管理与国外化学品风险管理之间的对比出发,在梳理化学品管理政策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就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有毒和进口化学品、新化学物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以及质检部门对进出口工业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化学品的评估技术进行了综述。通过与发达国家就化学品风险管理与评估技术的对比,指出我国目前化学品管理和评估的不足与欠缺,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与办法,为完善我国化学品风险管理和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3.
首先介绍了士兵系统在环境适应性、信息安全、作战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可靠性设计方法,可有效解决单兵多模块信息系统可靠性评估问题,大幅提升士兵信息系统的设计效率。同时以典型士兵信息系统为例,进行了士兵结构可靠性、电气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74.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has become a dominant policy paradigm for the management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South Korea the principle has guided the evolution of the resource circulation policy even before its official introduction through a revision of the recycling law in 2002. Elements of producer responsibilities could be found in the producer-based deposit refund system (DRS) a decade earlier and they were strengthened through the enactment of a new resource circulation law in 2008.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olicy changes in South Korea for the management of WEE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he focus of the analysis is on the impacts of EPR and the producers’ responses that were expressed through the quantity and the quality of material flows in the society.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outlin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PR-based resource circulation policy that could have broader implications beyond the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75.
在高低温低气压试验中,由于空气稀薄,其温度均匀性试验已经无法用空气对流来实现了,只能通过的辐射和传导来实现和达到试验温度的均匀。在这种试验状况下,往往试验所得的温度、湿度的均匀性偏差很大。要实现较好的温度均匀性十分困难。我们将高真空领域中的热沉技术即辐射换热方式,运用到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中,通过多个几何平面的辐射和传导,达到较为理想的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76.
进口利用废旧资源在解决我国原生资源不足、节约能源、降低环境负荷、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进口废旧资源会因夹带、处置加工等环节带来环境污染.文章梳理了我国允许废旧资源进口利用的背景需求,探讨了科学识别进口废旧资源、加工利用相关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的对策方案,以推进废旧资源进口和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考虑反馈性出口隐含碳的MRIO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14个制造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而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能够显著降低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受到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即只有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越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路径才能显著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此外,将制造业分为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类,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还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充分发挥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在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中的作用,在引进FDI和国外技术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低碳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应积极培育自身竞争优势,构建自我主导的国内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体系,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此外,政府应根据技术创新和引进政策在不同制造业行业中的执行效果,有所侧重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8.
大气细粒子(PM2.5)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对人和生态环境等影响巨大,迫切需要进行PM2.5质量浓度的监测;本文介绍了PM2.5国内外监测研究进展、监测网络应用情况以及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先进的技术: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和光散射法,并详细描述了各种监测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提出最好采用PM2.5在线监测仪进行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79.
对工业锅炉房电气设备及电缆敷设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安全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本质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0.
PM2.5在线监测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PM2.5颗粒物监测技术和PM2.5的监测网络的建设,重点介绍了美国多年来对PM2.5的监测状况,以及采用的Beta射线法、Beta射线光浊度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等监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指出综合国内外多年的监测经验,PM2.5的在线监测需要经过大量手工经典方法数据作为比对和校验,才能给出有效而高质量的PM2.5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