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安全科学   171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316篇
综合类   838篇
基础理论   10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以喀什地区为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评价了20年来喀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全区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20余年来,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中等,且有所降低,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研究结果对喀什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刘平  王超  魏源送  秦晶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5):1098-1104
为了阐明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人手,系统分析了天津市1996-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工业产值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相对于1996年,2008年技术进步使废水排放水平万元产值减少了7.8 t,但产业结构调整使废水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不同形态硫同位素组成辨识土壤污染过程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硫含量变化特征和不同形态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分析土壤硫源和迁移转化过程,辨识土壤污染过程.在北京市首钢烧结厂和通州永乐店分别采集了2条土壤剖面.研究结果显示:首钢工业区土壤硫含量在0.01%和0.69%间变化,土壤全硫在0.001%和0.03%间变化;工业区附近土壤样品可溶性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硫化物硫同...  相似文献   
994.
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基于行业视角的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分析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揭示不同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为制定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提供参考。论文通过构建包含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投入和用地产出在内的4个子目标、11个指标的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RAGA-AHP方法实现了江苏省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能获得高精度的权数并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江苏省工业行业总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约度最高,为76.74;饮料制造业的土地集约度最低,仅13.42。不同行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差异,且归属于同一类别的不同行业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不大,归属于不同类别的行业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5.
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政府宏观统计数据,根据IPCC参考方法,估算了1995~2005年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量,详细给出了北京各部门、分能源品种以及2005年分行业的能源碳消费清单,分析了能源碳消费结构.结果表明,1995~2005年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碳消费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71.5%和38.4%;终端能源碳消费强度持续下降,降低了66.2%.各部门的终端能源碳消费中,工业最大,约占碳消费总量的53.0%~68.0%,1995~2005年平均碳消费量为14.59 Mt;其次是第三产业,约占15.0%~30.5%,平均碳消费量为5.23 Mt;与1995年相比,2005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碳消费量增加了2.02倍.目前工业的碳消费仍是主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尚未改变工业消费能源碳的主导地位.自2002年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结构基本趋于稳定,但是能源结构的调整未能抵消能源消费增加带来的碳消费增量.  相似文献   
996.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indoor/outdoor (I/O) ratio, correlations and sources, of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in Guangzhou City were provided.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d weight method and 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 (PIXE) method. 18 element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Average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in nine sites were in the range of 67.7-74.5μ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109.9-123.7 μ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sum of 18 elements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re 5362.6-5533.4 n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8416.8-8900.6 n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element components showed obvious spatial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roadside area and in industrial plant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eneric urban area.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was found f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The I/O ratio of PM2.5 and some elemental components presented larger than 1 sometimes. According to indoor/outdoor correl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often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Enrichment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anthropogenic versus natural elements sources.  相似文献   
997.
一种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分析工业园区生态环境问题为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完善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了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反映了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的状况。并着重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在各个规划时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进而指出制约因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在2002规划年为054,在2005规划年为065,在2010规划年将为078,在2020规划年将为088。  相似文献   
998.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9城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制造业分行业的年均增加值和增长率为指标,计算和分析其区域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武汉城市圈应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路径,通过完善集群网络规划、强化区域空间关联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为寻求一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新途径,在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基础上,对江苏产业结构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产业结构中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行业仍占有较大比重。按照循环经济的原理,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在“稳定一产,优化二产,壮大三产”的同时,各产业内部要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废物利用型行业。工业主要是实现生态化转型,对不同行业分别给予鼓励、控制或限制;农业主要是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产业纵横链接化;服务业主要是围绕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推进产业的环保化。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1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本文从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运用颗粒物采集仪器于森林公园、绿华、现代农业园区、城桥四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监测PM10和PM2.5,分析PM10和PM2.5的浓度与风向的关系得出PM10和PM2.5污染与江对面的吴淞工业区、宝钢、石洞口电厂、罗店工业区乃至江苏太仓沿江工业区的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主要是来自于他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