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呼和浩特市地处北方干旱缺水区,而中水回用系统能实现污水资源化,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同时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减少水污染。  相似文献   
32.
太阳光/电-Fenton法降解H-acid的表观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太阳光/电-Fenton法降解染料中间体H-acid模拟废水的表观动力学研究,通过对不同初始H-acid浓度和Fe2+浓度体系以及不同初始电压浓度体系反应的分析,确定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为该技术降解H-acid废水优化反应条件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固定初始pH值、支持电解质Na2SO4为0.10...  相似文献   
33.
• Water-dispersible nano-pollutions exhibit type-specific toxic effects on E. coli. • Global metabolite profiling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metabolic disruption patterns. • Key dysregulated metabolites responsive to nano-pollution exposures were found. • Amino acid metabolism and purine metabolism are perturbed at nano-pollutions. Incomplete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 of nanoparticles are causing undesirable nanopollution and thus raising great concerns with regard to nanosafety. Since microorganisms are important regulator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many organism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nopollution and microbial metabolomics and the resultant impact on the host’s health are important but unclear. To investigate how typical nanopollution perturbs microbial growth and metabolism,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in vitro was treated with six water-dispersible nanomaterials (nanoplastic, nanosilver, nano-TiO2, nano-ZnO,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QDs), carbon dots (CDs)) at human-/environment-relevant concentration levels. The nanomaterials exhibited type-specific toxic effects on E. coli growth. Global metabolite profiling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metabolic disruption patterns in the model microorganism exposed to different nanopollutants. The percentage of significant metabolites (p<0.05, VIP>1) accounted for 6%–38% of the total 293 identified metabolites in each of the nanomaterial-contaminated bacterial groups. Metabolic results also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nanopollutants and dose levels, revealing type-specific and untypical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etabolic responses. Key metabolites responsive to nanopollution exposure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amino acid and purine metabolisms, where 5, 4, and 7 significant metabolic features were included in arginine and proline metabolism, phenylalanine metabolism, and purine metabolism,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horizontally compared and demonstrated how typical nanopollution perturbs microbial growth and metabolomics in a type-specific manner, which broad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toxicity of nanopollutants on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34.
H-酸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式氧化(WAO)和催化湿式氧化(CWAO)都能有效地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所有的H-酸在5min内均被支除和形成一些中间产物。在不同反应时间段测定了pH值及阴、阳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等中间产物。分析表明,pH值与COD的去除及有机酸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H-酸被氧化成NH4^+、SO4^2-、HCOOH和CH2COOH。WAO法的瓜速率慢而且氧化乙酸困难。而CWAO法的反应速率不但快而且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35.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能源是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分析其消费增长各个环节的能耗效应是制定节能措施的基础。论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1990~1995、1997~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中间需求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在1997~2002年间,技术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中间需求效应与技术效应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有可能通过替代效应对技术效应做出反应,因此,行业之间全面的技术进步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中间需求调整敏感的行业而言。从单个行业来看,对耗能大户和最终需求量增加快的行业应重点加强技术进步。此外,最终需求效应与国际贸易结构密不可分,应该依据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能耗对进出口结构进行调整以减少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36.
CAF涡凹气浮系统-CASS工艺处理 造纸中段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造纸中段废水短纤维含量高及可溶性COD占有较大比例的水质特征 ,提出了CAF涡凹气浮系统—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串联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占地少、投资省、运行效果好、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7.
H酸废母液的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萃取 反萃取体系处理萘系染料中间体H酸废母液,通过静态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 反萃取工艺条件。试验萃取效率达93%以上,反萃取效率接近100%,经反萃取处理的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有机物浓缩倍数为10倍,该浓缩液经分析,可直接回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38.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对持留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代谢规律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试验表明,阿特拉津施用后、在作物生长期内可降解90%以上,土壤酸碱度对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代谢有显著影响。在碱性土壤中阿特拉津主要经过微生物代谢而被降解;在酸性土壤中化学水解占优势地位。阿特拉津在强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63d)低于弱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84d),而在碱性土壤中由于较强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持留性(半衰期为51d)最低。  相似文献   
39.
采用SBR法处理DTTA颜料中间体废水,考察其废水处理效果,及曝气时间、pH值、进水COD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时间6h、进水pH为7.0-8.5、进水COD为1000-2000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71.3%-77.2%。  相似文献   
40.
朱永慧  王倩  黄凌  殷司佳  李莉  王杨君 《环境科学》2020,41(8):3511-3517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一类重要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前体物.其中,生物质燃烧是I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尚未包括在传统的排放清单中.本研究基于卫星火点排放清单(FINN)以及IVOCs/POA比例法对长三角地区2010至2018年生物质燃烧IVOCs的排放量进行估算,构建长三角地区2010~2018年基于卫星火点的生物质燃烧IVOCs排放清单,并分析其不确定性,为后续模拟长三角地区SOA的来源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2010~2018年期间,长三角地区火点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过去3年(2016~2018年)火点数维持在6000次左右,较2016年之前下降了约60%.从火点数的月分布来看,火点发生最多的月份是5~8月,其次在10月有个小高峰.基于IVOCs/POA比例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不同的POA/OC以及IVOCs/POA比例得到的长三角地区生物质燃烧IVOCs排放总量结果差别巨大,平均值为73.4万t(10.5~305.7万t).基于蒙特卡罗的不确定性模拟,长三角地区生物质燃烧IVOCs排放量的不确定范围在-99%~6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