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1175篇
基础理论   213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3年春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特征和富营养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5(春季)、8月(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的调查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环境要素特征和评估海水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是莱州湾水质的主要污染要素,春夏季的N/P平均值分别为100.76、117.84,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结果表明,春夏季各站位的营养级均只包括ⅣP、ⅥP两类,磷限制为莱州湾的营养盐结构特征;富营养化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E>1站位比例分别为65%、20%;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春季Ⅱ级、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95%、5%,夏季Ⅱ、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70%、25%,Ⅱ级中的部分站位具有较大潜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72.
典型湖泊水华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1-2015年对太湖、巢湖和滇池水华高发季节的连续监测,以藻类密度和水华面积为判据评价了3个湖体的水华情况及变化趋势,探讨了水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水华程度以"轻度水华"为主,巢湖水华程度以"轻微水华"为主,滇池水华程度以"中度水华"为主;太湖、巢湖和滇池水华规模均以"零星性水华"为主;太湖和巢湖藻类密度与水温、pH、溶解氧、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氨氮无显著相关性;滇池藻类密度与水温、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和氨氮呈显著负相关,与pH、溶解氧和总氮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巢湖和太湖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s)——MC-RR、MC-YR、MC-LR、MC-LA、MC-LY的含量。结果表明,巢湖水体中的MCs以MC-RR、MC-LA、MC-LY为主,太湖水体主要以MC-RR、MC-LR、MC-LA为主,其中太湖MC-LR的最高质量浓度为2.558μg/L,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限定值(1μg/L)。分析巢湖和太湖水体中MCs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同种MCs与两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逐步回归拟合结果表明,氨氮和DO分别能与巢湖MC-LR、MC-LY进行拟合;Chl-a、TOC能与太湖MC-LR回归拟合,TOC能与太湖MC-YR进行拟合。由于多数MCs不能通过水质指标的拟合结果来预测,因此在未来研究中需结合环境因子和MCs的遗传机制来共同分析MCs在水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4.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s replaced the ‘acts of god’ explanations for disasters with a view that disasters are actually ‘acts of nature,’ and more recently, ‘acts of human behavior and decision making.’ Despite the secular orientation of contemporary disaster research, religious beliefs still govern people’s interpretations of natural events across many continents and cultures. Using a case study of a rural Sherpa community in Nepal, this paper responds to the challenge of linking religion and disaster risk in the context of a climate change-induced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 hazard. Data collection employed ethnographic techniques includ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53 interviews with community memb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se study community’s religious belief system influences how they interpret and respond to the glacial lake hazard, although their beliefs co-exist with more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s of risk. Rather than being immobilised by their belief system, we found that religious aspects like rituals and prayer can enhance social cohesion and contribute to capacities for coping with fear and uncertainty in this community. We assert that religion can yield valuable resources to glacial lake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which will benefit from incorporating social-cultural factors more profoundly.  相似文献   
75.
2016—2017年对射阳湖开展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指标逐月监测。结果表明,射阳湖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1种,其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25种、24种、7种和5种。浮游动物种类数呈现春夏季多于秋冬季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数量较多、分布广,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且稳定。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B/T指数对射阳湖水质作评价,结果表明,该湖处于轻度—中度污染状态,生物学指标评价法与常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透明度、Chl-a和DO是影响射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76.
Since 1980, the Lake Tahoe Interagency Monitoring Program (LTIMP) has provided stream‐discharge and water quality data—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suspended sediment—at more than 20 stations in Lake Tahoe Basin streams. To characteri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in nutrient and sediment loading to the lake, and improve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gram and the existing database, we have (1) identified and corrected for sources of bias in the water quality database; (2) generated synthetic datasets for sediments and nutrients, and resampled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different load calculation models; (3) using the best models, recalculated total annual loads over the period of record; (4) regressed total loads against total annual and annual maximum daily discharge, and tested for time trends in the residuals; (5) compared loads for different forms of N and P; and (6) tested constituent loads against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variable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 (1) N and P loads are dominated by organic N and particulate P;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long‐term downward trends in some constituent loads of some streams; and (3)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LULC variable influencing water quality in basin streams. Many of our recommendations for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load calculation methods have been adopted by the LTIMP.  相似文献   
77.
藻类大量死亡后极易产生致嗅物.我们模拟了藻类的生长死亡过程,观测除藻后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变情况以及致嗅物的成分及浓度,以确定致嗅物质产生的途径.由于藻类死亡后细胞解体,藻类细胞中的氮、磷物质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反而升高,而叶绿素-a也呈现下降趋势,整个试验过程后期溶解氧为0,水体产生嗅味物质,可采用吹扫捕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致嗅物质.实验证明,当藻型湖泊的藻类被基本去除后,整个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威胁到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可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8.
改进的TLI指数法及其在巢湖营养状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2000—2008年的监测数据运用SPSS做统计分析,得出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和透明度的相关系数。通过得出的权重结果,分析出与26个湖泊的差异性,构建了改进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方法,并提出评价的4个步骤。以巢湖为例,运用该方法对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且对巢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做了年际和年内变化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营养物指标的相关关系在近30年有了较大变化,巢湖的富营养化现象已日益严重,已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转变为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79.
长江口海域底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AMBI和M-AMBI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文倩  孟伟  刘录三  朱延忠  周娟 《环境科学》2013,34(5):1725-1734
AMBI(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和M-AMBI(Multivariate-AMBI)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软底质海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人为和自然扰动的响应.本研究根据2009年4月在长江口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同时运用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计算AMBI(BAMBI)和M-AMBI(M-BAMBI),对其进行底栖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栖生态环境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其中受干扰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杭州湾、舟山及长江口门区附近海域,与该海域的陆源排污、富营养化以及大量的海岸工程建设等有密切的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运用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计算出的两个指数值,评价结果无明显的差异.与AMBI相比,M-AMBI与本研究生物群落结构参数以及环境因子的匹配度更高,能够更有效地评价长江口底栖生态环境质量.Pearson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AMBI与底层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数之间存在线性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表层水体的呈非线性显著负相关;AMBI与富营养化指数之间却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M-AMBI更适合指示长江口水域的富营养化压力.  相似文献   
80.
基于生态分区的我国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更好地控制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在五大湖泊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分区的100个湖泊总氮(TN)、总磷(TP)、TN/TP与叶绿素a(Chl-a)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结果表明,五大湖泊生态分区中,东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低,华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高,近几年五大湖区湖泊富营养水平呈上升趋势.从TN、TP对五大生态分区湖泊Chl-a浓度的影响看,TP是东北和华北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而TN和TP同时是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从TN/TP判断,在TN/TP<10的湖泊中,除华北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N显著影响;TP仅对东北、蒙新湖区湖泊的Chl-a有显著影响.在TN/TP>17的湖泊中,除蒙新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P显著影响,而在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TN对Chl-a也有显著影响.在1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