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超声辐照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声辐照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在废水初始pH为8~9、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121mg/L、饱和气体同时曝气同时超声的作用方式下对氨氮去除效果最佳。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剂对氨氮去除过程的影响和氨氮的转化形态,提出了超声去除氨氮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溶液中的氨分子进入空化泡内进行高温热解反应最终转化成氮气和氢气的过程。  相似文献   
52.
还原铁粉/紫外光体系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的脱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紫外杀菌灯(λmax=253.7nm,30W)照射下,添加还原铁粉的活性艳红X-3B水溶液的脱色作用。当pH=3.5,铁粉投加量为2.0g/L时,20mg/L活性艳红X-3B溶液在光照180min后的脱色率为79%。脱色为动力学零级反应。染料溶液的pH、铁粉投加量、活性艳红初始浓度对脱色有影响。初步探讨了脱色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53.
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坚  王兴  黄坤 《环境技术》2004,22(3):27-29
介绍了水处理辐射技术的分类、处理机理及其特点;概括了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过电位抛光对不锈钢异形截面微流道内壁成形性及双极板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化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粗糙度测试分别对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成形异形截面微流道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抛光时间对微流道内壁表面形貌、典型缺陷、表面粗糙度及双极板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 在抛光前10 min,微流道内壁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稳定值,同时典型缺陷也由黏粉、半熔金属颗粒等局部缺陷逐渐变化到球化、挂渣、阶梯效应等大范围缺陷,直至出现点蚀现象。抛光时间在5~15 min内,LPBF成形316L不锈钢表面质量提升,随着抛光时间的增加,其耐腐蚀性下降。结论 采用过电位抛光工艺并选择适当的过电位抛光时间,能有效提升微流道内壁成形质量及双极板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5.
缸内混合气温度和浓度分布,对发动机稳定运行,保障行车安全、避免发生路上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有重要影响。为了测量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的温度和浓度分布,建立了利用单波长激光诱导双示踪剂产生双荧光的测试系统,并拍摄了不同混合气温度、压力和浓度下的荧光图像,获得了不同示踪剂的荧光强度及其比值随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关系,并将标定结果用于光学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的温度和浓度测量。结果表明,荧光强度及荧光比值均受到环境的压力、温度和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利用PLIF方法得到的片光源穿过的缸内水平截面内的平均温度与用气缸压力计算的同一曲轴转角下的缸内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相同,两者之间的差值随着活塞上行而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56.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铁,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以Cr(Ⅵ)为模拟污染物,中压汞灯作为光源,考察了不同投加量、不同pH值等条件下光照对纳米铁还原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铁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粒径约为7.6nm,呈球形,可在空气中自燃.在25℃、Cr(Ⅵ)浓度为20mg/L、pH=7±0.5,加入0.1g的纳米铁,光照60min后Cr(Ⅵ)的还原率达到62.3%,而无光照时Cr(Ⅵ)的还原率仅为27.6%,说明光照对Cr(Ⅵ)的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纳米铁投加量较大时,纳米铁对Cr(Ⅵ)的还原速率大于光照对其产生的影响.反应液pH值对Cr(Ⅵ)还原速率的影响较光照对其产生的影响显著.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纳米铁中电荷可能在诱导下作受迫振荡,与吸附分子发生电荷传递是光照促进纳米铁还原Cr(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制备Fe-Ni-TiO2/AC粒子电极,应用于可见光助三维电极/电Fenton(Vis-3D/EF)光电催化体系中,以Rh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可见光光电催化对RhB的协同降解.实验优化了Fe-Ni-TiO2/AC粒子电极的制备条件,并与活性炭粒子电极、活性炭负载TiO2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中的光电催化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iO2浸渍液浓度为2g/L,Fe-Ni掺杂比为5:5,Fe:Ni:TiO2物质的量比为0.5:0.5:100的条件下制备的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中表现出最优的光电催化性能,60min对RhB的去除率达92.58%,优于活性炭粒子电极和活性炭负载TiO2粒子电极.自制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比在3D/EF体系对RhB的去除率提高29.46%,表现出明显的光催化和三维电极/电Fenton协同处理效果,协同指数为1.18,说明了自制粒子电极应用在Vis-3D/EF组合技术中,实现对RhB的可见光光电协同降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Female C57BL/6 mice were exposed to a single dose of protons or 60Co gamma rays at 20 mGy and 2 Gy, which represent the recommended limit for annu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the daily fractional dos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respectively. A control group was not exposed to radiation.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and spleen cells was assessed 24 h after radi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marrow suppression. The number of lymphocytes and neutrophils in peripheral bloo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mice exposed to the higher dose of radiation than in the nonirradiated mice. However, at a low dose of radiation, there were no discernable hematological effects.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in bone marrow cells was increased only after the high dose of gamma radiation. Radiation-induced intestinal apoptosis was measured using 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 labeling assay. The magnitude of damage was greater after gamma irradiation than after proton irradiation at the same dose. Among the systemic biological end point to predict whole body radiation effect, the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crypts may be the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even at low dose of radiation.  相似文献   
59.
高能辐射去除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高能辐射去除邻苯二甲酸脂类化合物(PAEs)的能效,研究了辐射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剂量、射线类型、初始浓度、气氛、pH值、共存物质以及PAE类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以DMP为研究对象,辐照功效(GD)随PAEs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但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辐照存在剂量率效应,在同等剂量下,g 辐照比EB辐照能量利用率更高.不同气氛条件下辐照降解效率顺序为:充O2>饱和空气>充N2;在本试验浓度下,辐射降解的最适初始 pH值是5~10,较低或较高pH值都会降低去除效率;水中阴离子抑制剂存在会降低去除效果.不同类型PAEs辐照去除效率大小依次为DMP,DEP,DBP.  相似文献   
60.
王博  王亮  杨阳  刘福东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2):2201-2207
为降低能耗,提高辐照技术的经济性,探讨了在0~9.5kGy范围内,γ辐照剂量对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中耗氢菌的抑制效果和对发酵产氢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发酵产氢过程及辐照影响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γ辐照剂量从0增加至9.5kGy时,污泥溶解率从0增加至4%,上清液中可检测出一定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其中蛋白质中的氮素占溶出总氮素的90%,表明较低剂量辐照即对污泥菌体造成较明显的破解,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法形成芽孢的耗氢菌活性;与之相对应的是污泥发酵产氢能力的明显提升,以葡萄糖为底物(1.0g/L),在35℃和初始pH值为7.0时,当辐射剂量仅为0.5kGy时,累积产氢量即比未辐照时有70%的提升,进一步增加辐照剂量至5kGy,累计产氢量和产氢得率均继续增长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0mL/g葡萄糖和1.93mLH2/mol葡萄糖(发酵液的污泥量达2.0g VSS/L);此后,污泥发酵产氢能力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修正的Logistic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本研究中累积产氢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修正的Han-Levenspiel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辐照剂量对平均产氢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