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4篇
环境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31.
根据城市综合体人员数量众多、火灾危险性比较高、救援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以某建筑项目为例,提出城市综合体消防联动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The regulatory contribution that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PTAs) make to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s assess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climate-related provisions found in 688 PTAs signed between 1947 and 2016. Provisions are analyzed along four dimensions: innovation, legalization, rep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novative climate provisions are found in several PTAs that are in some cases more specific and enforceable than the Kyoto Protocol and the Paris Agreement. Nonetheless, these climate provisions offer limited progress because they remain weakly ‘legalized’, fail to replicate broadly in the global trade system, and were not adopted by the largest greenhouse gas emitters. Despite the inclusion of innovative climate provisions in a number of PTAs, their poor design and weak replication position them as some of the weakest environmental provisions within PTAs.  相似文献   
33.
对1990年以来山西省的客、货运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山西省客、货运分布的廊道效应凸现,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逐渐减弱,与环渤海地区的货物交流日益密切,交流物种以煤炭、原材料为主,并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剖析,认为城市、生产力、路网的布局、对外联系、产业结构是影响山西省空间运输联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35.
应对城市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资源联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应对重大安全事件应急资源联动进行界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应急资源联动的实现方式,即城市内的"基于Multi-Agent系统城市应急资源联动网络方式"以及城际间的"基于Multi-Hub的都市圈应急资源联动网络方式";同时探讨实现应急资源联动的基础保障,并提出应对城市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资源联动机制;通过良好的机制保障,实现应急资源的联动,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创造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36.
为掌握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影响因素及现场除尘效果,以便更好应用于现场实际。基于煤矿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控除尘系统,利用数值仿真和正交实验设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除尘装置叶片参数、进风量和进风口位置等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安装角为40°,扭转角为4°时,除尘器入口处负压值和进风量最大,而吸风口距工作面5 m、吸风量≥300 m3/min时的除尘效果较好。控除尘系统采用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后,各测点全尘除尘效率提高了40.8%~55.4%,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提高了31.4%~41.3%,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
徐新扬  杨扬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860-4870
考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构建由地方政府、制造商与物流企业构建的三方随机演化模型,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讨论得到稳态条件,结合数值仿真方法对博弈主体策略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制成本与上级政府的倒查机制是影响地方政府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碳交易价格将促进博弈系统向(积极规制,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理想策略集演化,理想策略集下初始策略选择概率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体演化的速率,即便制造商在博弈初期的绿色生产策略选择概率为0.1,仍能以最快的演化速率向绿色生产稳定策略收敛.联动发展下制造商的绿色生产策略将带动物流企业选择绿色运输策略,物流企业对碳交易价格与碳配额的敏感性要大于制造商,物流企业向绿色运输演化速率与碳配额成负相关,与碳交易价格成正相关.碳交易财政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积极规制行为,但当财政收入系数增加至0.3时可能导致物流企业的策略选择不稳定.伴随着随机干扰强度的升高,制造商保持了最高的稳定性,在情形一、二中的波动幅度分别为0.4667~1与0.5618~1,而物流企业的策略选择波动性最强,在情形一、二中得波动幅度分别为0.3856~1与0.4616~1,且在演化初期长期处在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8.
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严重,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普遍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物流是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低碳物流直接影响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因而,对于物流业碳排放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与紧迫。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行外资政策,积极引进FDI,FDI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尝试探讨FDI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为产业之间具有关联性,这里的FDI既包括物流业的FDI,也包括其他与物流业相关性较强行业的FDI。本文首先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得出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是物流业的强相关行业的结论;进而通过构建分行业FDI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总体上显著减少了我国物流业的C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其中物流业、制造业的FDI在减少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方面是显著的,而商业与金融业FDI对我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均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FDI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技术效应明显,"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物流业并不成立。此外,行业规模、能源消费强度、贸易开放程度、城镇化率以及环境治理投资等因素都会对物流业的碳排放产生影响。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合理引进FDI,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联合治理分区下PM_(2.5)关联关系时空变异特征识别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基于2000~2016年遥感反演的中国大陆334个地级市PM_(2.5)浓度数据,利用空间单元聚合策略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技术,系统分析了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分区视角下的中国PM_(2.5)关联关系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地理位置、气象、地形和经济等因素可将中国大陆地区划分为10个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区.②地理时空加权回归能够有效刻画PM_(2.5)与关联因素间的时空非平稳关系.同时,人口规模、第二产业生产总值、SO_2排放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被识别出对PM_(2.5)浓度的变化影响存在显著时空差异.③人口规模对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各年最大的地区均为京津冀蒙区域;川渝滇黔区域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对PM_(2.5)浓度影响程度变异度最大,在黑吉辽区域之外,SO_2排放量回归系数值均先随时间逐渐减小再增大最后又减小;各治理区中年平均温度对PM_(2.5)影响程度的时间变异程度较小;而年降水量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对PM_(2.5)影响程度在各区域中呈现不同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