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40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421篇
基础理论   9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Abstract: Habitat fragmentation is a severe threat to tropical biotas, but its long‐term effects are poorly understood. We evaluated longer‐term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of larger (>1 kg) mammals in fragmented and intact rainforest and in riparian “corridors” in tropical Queensland, with data from 190 spotlighting surveys conducted in 1986–1987 and 2006–2007. In 1986–1987 when most fragments were already 20–50 years old, mammal assemblages differed markedly between fragmented and intact forest. Most vulnerable were lemuroid ringtail possums (Hemibelideus lemuroides), followed by Lumholtz's tree‐kangaroos (Dendrolagus lumholtzi) and Herbert River ringtail possums (Pseudocheirus herbertensis). Further changes were evident 20 years later. Mammal species richness fell significantly in fragments, and the abundances of 4 species, coppery brushtail possums (Trichosurus vulpecula johnstoni), green ringtail possums (Pseudochirops archeri), red‐legged pademelons (Thylogale stigmatica), and tree‐kangaroo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The most surprising finding was that the lemuroid ringtail, a strict rainforest specialist, apparently recolonized one fragment, despite a 99.98% decrease in abundance in fragments and corridors.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ncluding long‐term fragmentation effects, shifts in the surrounding matrix vegetation, and recurring cyclone disturbances, appear to underlie these dynamic changes in mammal assemblages.  相似文献   
92.
针对细水雾灭火技术在载人航天器安全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微重力环境下液滴滞止距离与初始速度、粒径的关系,并利用Fluent模拟研究了水雾喷嘴雾场结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初始速度一定,水雾粒径越小,其滞止距离也越短;初始速度越大,其滞止距离越长.粒径小于50μm时,初始速度对滞止距离影响不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重力下的雾场分布与常重力下有明显差异,水雾主要集中在喷嘴附近,而且水雾蒸发速率较慢,液滴存活时间长.对比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模拟的迁移距离要小于理论值,这是因为理论分析中忽略了液滴的蒸发.为解决液滴滞止的问题,建议微重力环境下采取气体载运水雾的方式.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公路连续长坡路段驾驶员心率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提高行车安全,选取9名驾驶员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用多导生理记录仪采集驾驶员的心率数据,按上、下坡方向将试验路段的每个曲线划分为7个位置,分别对上、下坡方向每个位置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和曲线半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每个位置的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曲线半径设置建议.综合上、下坡方向各位置的曲线半径研究结论提出合理的曲线半径取值建议,公路连续长坡路段曲线半径在r≥900 m和200 m≤r≤300 m内取值.  相似文献   
94.
为构建更加符合驾驶员认知特性的出行信息环境,提高驾驶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对ATIS环境下驾驶员认知负荷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与评述.首先阐述了认知负荷的理论基础,随后分析了ATIS环境下驾驶员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同时分类解析了驾驶员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与相关认知负荷的产生根源,并对认知负荷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系统评述了驾驶员认知负荷的测量方法,最后基于驾驶员信息认知负荷提出了ATIS优化对策.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出行经验是影响驾驶员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道路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与驾驶员的标志视认时间关联密切;驾驶过程中拨打手机及使用车载终端均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增加驾驶员的信息认知负荷;较高的车速与音频播放等环境会对驾驶员的信息认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船舶载运煤炭甲烷释放规律,基于Fick扩散定律建立了货舱甲烷体积分数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扩散系数条件下甲烷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确定了空隙系数的取值范围,通过对某船舶煤炭运输过程中甲烷体积分数随船实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货舱甲烷体积分数随运输时间增加而增加,扩散系数为1.0×10-8 cm2/s时,甲烷释放量达到极大值;煤炭的空隙系数基本在0.53~ 0.57 m3/t之间.当煤炭极限甲烷解吸量为1.6 ~ 3.83 m3/t时,货舱甲烷最高体积分数在0.53% ~ 1.22%,5个货舱中4个货舱的甲烷释放量与理论计算相吻合,1个货舱的最大甲烷释放量高出理论计算量6%,船运煤炭过程中的甲烷释放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对于甲烷体积分数超限的货舱,及时通风可使甲烷体积分数迅速降低,有效地解决船运煤炭过程中甲烷体积分数超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为分析当今反恐新形势下的危险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一般场景和恐怖袭击威胁2种情况下危险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研究的主要模型和方法,梳理两者现有的研究内容,并讨论其共性及恐怖袭击威胁情景下的研究的新特点。结果发现:目前关于解决危险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问题模型的鲁棒性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模型在更为复杂和不确定性更强的恐怖袭击情景中适用性不强;危险品运输的鲁棒优化模型即使在突发事件条件下,也可以使决策者能够作出相对满意的决策;鲁棒性危险品运输网络能够规避风险扰动,可用来防止在恐怖袭击中因危险品车辆爆炸等造成更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7.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与淋失风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肥料过施导致的土壤磷素累积和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河小流域(52 km2)为研究区,采用高密度布点采样、Arc GIS软件和属性相似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以P计,下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磷素的淋失风险.结果表明,菜地、果园、稻田和茶园土壤Olsen-P平均含量为62.0、16.1、14.4和13.7 mg·kg-1,是林地(平均含量为2.36 mg·kg-1)的5.8~26.3倍.5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Olsen-P含量均具有高等变异水平和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C0/(C0+C)=50%),这与区内地形地貌、土壤母质、人工施肥等具有密切关系.根据土壤0.01 mol·L-1Ca Cl2浸提态P和Olsen-P的非线性关系可确定区内红壤和水稻土P的淋失风险临界值分别为69.97和98.40 mg·kg-1,并据此对脱甲河小流域土壤磷素淋失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土壤具有明显较高的淋失风险,其中中等以上的比例占36.4%,而稻田土壤仅有0.2%,为中等以上淋失风险.因此,控制旱地(尤其是菜地)磷肥的投入是降低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P淋失风险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1年的省际CO2排放效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达到生产前沿后在投入或产出方面所做出的改动最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表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内陆省份。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走势相对平稳,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则呈现出"U"型曲线的走势,并且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Moran’s I检验显示,省际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而空间LISA图则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不仅具有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经济规模、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外开放、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政府干预对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对于将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着重调整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加强政府的碳减排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99.
Safety and security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t is important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routes of trucks that carry hazardous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we not only ensure the risk in the network, but also consider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buildings and emergency facilities around the rout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factors on each section in the network. We present an epsilon 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optimization model to find the robust and stable transportation optimization solutions. At the end, we complete a case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the motorway segm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nd test the above algorithm on the network, which has 144 nodes and 388 sections. The results we get show that the factors of building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l, and the multi-objective mixed-integer linear optimization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performs good quality.  相似文献   
100.
为解决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较长、语义复杂,难以进行有效文本识别问题,提出1种以BERT作为底层的预训练模型,并设计1种双重注意力机制编码器,结合BILSTM-CRF深度挖掘事故文本语义特征,从而实现文本智能分析。首先构建电力词典,通过对BERT预训练,进行BIO标注,然后引入BILSTM-CRF模型实现对文本标签智能分类,最后将该模型与现行其他4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智能识别精确率、召回率及F1值(查准率)均达到约97%,较其他4种模型中效果最好的模型分别提高0.02,0.03,0.02。研究结果可为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分析提供1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