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768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239篇
综合类   1503篇
基础理论   355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1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91.
目的研究阴极保护电位对E500钢在海水中氢脆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同时利用三电极体系进行不同电位极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进行试样断口观察。结果随着阴极保护电位负移,E500钢在海水中的氢脆敏感性增加,阴极保护电位为-0.95 V(vs.SCE)时,拉伸试样出现脆性解理断裂特征,电位为-1.00 V时,E500钢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结论根据氢脆系数拟合曲线得出,当氢脆系数达到25%时,E500钢最负阴极保护电位应为-0.913 V。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采石场大面积弃渣边坡无防护堆积和坡面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文章基于"蓄水范式"理念,以山阴县小娘娘山采石场为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用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该技术包括蓄水稳定技术设计和配套措施设计,以研究区内的一处弃渣边坡为示范点进行了实际设计和施工.结果表明,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能有效提高弃渣边坡的稳定性和蓄水能力,施工方便、成本低,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地推广性.  相似文献   
93.
2014年春季采集了长春市大气PM2.5样品,测定了PM2.5及其1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PM2.5质量浓度为175.2±75.1μg/m3,变异系数为0.44,环境重污染日与优良日空气质量差异较大.PM2.5中金属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Ca>Fe>K>Mg>Al>Zn>Ti>Mn>Pb>As>Cu>V>Ni>Cr>Co>Ba>Cd.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PM2.5中金属进行了评价.其中Cd、As、Zn、Pb、Cu富集因子大于100.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强生态风险,Cd的贡献率为83.2%,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  相似文献   
94.
孙延芳  韩晓宇  张树军  李星  曹相生 《环境科学》2017,38(10):4302-4308
为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并提高氨氮去除率,实现CANON工艺的优化,利用SBR反应器进行了基于实时控制技术的CANON工艺稳定性研究.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1℃,pH 7~8,通过反应过程中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pH、DO、ORP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可行的实时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为917~1 540 mg·L~(-1)时,以6 mg·L~(-1)的剩余氨氮浓度作为控制参数可以满足工艺稳定性的要求,但氨氮传感器存在费用昂贵和误差较大等问题.采用pH、DO和ORP曲线的平台和特征点作为自控参数,可以维持CANON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保证氨氮去除率平均维持在99%以上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95.
按照土壤采样规范,对开封段黄河滩区及滩外土壤采样,表层0~20 cm样品48个,垂直剖面采样100 cm,2个;并按照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对Pb、Cr、Hg、As和Cd这5种重金属进行分析;最后,按照国家土壤一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Pb、Cr、Hg、As和Cd这5种重金属含量就平均值而言,Cr的平均含量最大,Pb、Hg的平均含量最小.除Hg之外,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说明重金属Hg存在较大差异;滩区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为Hg、As、Pb,其中Pb的污染为普遍性污染.Cr和Cd在各村间变化不大,且含量均在国家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以下.②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内上下段之间分异明显,上段呈清洁状态,中段有少量污染,下段表现出明显富集的分布状态;③以黄河大堤为界,滩区内外重金属分异与居民点分布密切相关,在滩区上段(西南部)居民集中,土壤各重金属浓度较高,表现为沿河区<大堤外,中下游段(滩区东北部)重金属含量大于大堤外土地,下游段东北趋向于污染富集.④以重金属平均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评价表明,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Hg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强烈水平,Pb在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高达50.5%,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重金属,各个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Pb>As>Cd>Cr.⑤各重金属生态危害的次序为Hg>Cd>As>Pb>Cr.由RI值对应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可知,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存在中等级别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6.
20 a来中国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对指导耕地资源开发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年代末-2010年的多期土地利用和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以占用耕地与增补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为依据,分析20 a来中国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0年代末-2010年,全国耕地存在明显的占优补劣情况;②从各分区看,东北平原主产区、北方干旱半干旱主产区、青藏高原区、华南主产区、云贵高原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高于增补耕地,长江中下游主产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低于增补耕地,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黄土高原区、海南由占优补劣变为占劣补优,黄淮海平原区由占劣补优变为占优补劣;③占优补劣对全国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变化有显著影响;④东北平原主产区等我国耕地开垦的主要区域受占优补劣的影响较大,华南主产区等耕地损失区受占优补劣的影响相对较小,占劣补优对缩小耕地占用对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影响的作用并不大。  相似文献   
97.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钾素流动与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桦  曾思育  董欣  陈吉宁 《环境科学》2013,34(6):2493-2496
我国钾矿资源匮乏,自给率低,主要的使用和流动过程集中在种植业活动中.本研究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200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钾素的流动和循环过程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钾素平均亏损量达到50.4 kg·hm-2,大量钾素由陆生生态系统进入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资源流失.伴随降雨径流进入水环境的钾素达231.2万t·a-1,占当年化学钾肥施用量的40.97%.生活污水排放是钾素进入水体的另一主要途径,城市和农村区域的年排放量分别为67.1万t·a-1和54.7万t·a-1,占进入水环境钾素总量的19.00%和15.50%.其中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进入地表水环境中钾素为50.5万t·a-1,占城市区域排放总量的75.25%.  相似文献   
98.
Cr(Ⅲ) adsorption by biochars generated from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straws is investigated with batch methods. Adsorption of Cr(Ⅲ) increased as pH rose from 2.5 to 5.0. Adsorption of Cr(Ⅲ) led to peak position shifts in the FFIR-PAS spectra of the biochars and made zeta potential values less negative, suggesting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lexes between Cr^3+ and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r(Ⅲ) followed the order: peanut straw char 〉 soybean straw char 〉 canola straw char 〉 rice straw char,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ent of acidic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s. The increase in Cr^3+ hydrolysis as the pH rose w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d adsorption of Cr(Ⅲ) by the biochars at higher pH values. Cr(llI) can be adsorbed by the biochars through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negative surfaces and Cr^3+, bu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was less than 5%. Therefore, Cr(Ⅲ) was mainly adsorbed by the biochars through specific adsorption. The Langumir and Freundlich equations fitte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ll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r(Ⅲ) by the crop straw biochars. The crop straw biochars have great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Cr(Ⅲ)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d as adsorbents to remove Cr(Ⅲ) from acidic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9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的方法,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两个方面,建立了工业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了2008年上海市非中心城区各区县的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松江区处于上海市工业生态效率的前沿面,9个区县中有2/3区县的工业生态效率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崇明、嘉定和青浦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奉贤、闵行、浦东、金山、宝山则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最后,基于C2R模型对各区县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优化调整,认为削减SO2的排放量和减少能源的消耗应是各区县提高工业生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琳  毛任钊  刘俊杰  刘小京 《环境科学》2011,32(11):3455-3460
以西藏高原相邻的原始森林、天然草原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培养法和nested 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了这3个生态系统的土壤硝化势、硝态氮浓度以及土壤氨氧化细菌(AOB)菌群区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NO 3--N)浓度显著高于相邻的草原和森林土壤,硝化势分别是森林和草原土壤的9倍和11倍,NO 3--N是农田土壤无机氮(Nmin)的主要成分,占无机氮的70%~90%.铵态氮(NH 4+-N)则是森林和草原土壤中主要的无机氮形态.原始森林和天然草原间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原始森林的土壤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转换为农田后,土壤AOB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但是农田土壤的AOB菌群结构仍与其前身草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相似性.原始森林的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直接导致了其硝化势最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最高意味着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AOB的活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氮素内循环及其关键微生物AOB的多样性与活性均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