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440篇
安全科学   298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238篇
综合类   1074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Living organisms and ecosystems have been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very weak signals originating very far away. The dynamics governing these phenomena is discussed in the framework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This phenomenon gives an indication on the dynamics responsible for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ecosystems. The peculiar role of coherent water is stressed. It is shown that energy is able to travel in a coherent medium in form of solitons, without any losses.  相似文献   
992.
秸秆还田对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龚久平  刘建国 《生态环境》2011,20(5):881-885
新疆棉区普遍实行秸秆还田,棉田土壤酶活性受到连作障碍的负面效应与长期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正面效应的双重影响;通过定点微区实验,对比秸秆还田和未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研究连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否对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土壤脲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先降后升,连作不超过10 a,土壤脲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超过10 a逐渐上升;实行秸秆还田后蔗糖酶活性在R5和R10处理较R1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分别为48.4%和44.8%,连作10 a后蔗糖酶活性增强,土壤状况趋于好转;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短期连作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过氧化氢分解受阻,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连作年限超过10 a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解毒能力较强,加快分解过氧化氢,有利于减轻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持续上升,其中R5、R10、R15和R20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R1增加了4.8%、7.9%、19%和29.6%。  相似文献   
993.
恶唑酰草胺在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加速溶剂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和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了南京和南昌两地稻田施用w为10%的恶唑酰草胺乳油后,其有效成分恶唑酰草胺在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恶唑酰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及稻田水中的消解较快,在南京和南昌两地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和2.2 d,在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7和20.2 d,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和2.3 d。在稻田中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的2倍施用恶唑酰草胺乳油,施药1次,在收获的稻秆、稻壳、糙米及稻田土壤中均未检出恶唑酰草胺。这说明恶唑酰草胺为低残留、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994.
对市场销售的多种品牌的儿童护眼灯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产品的电磁辐射水平较高,应关注由此应起的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95.
从技术角度对工业探伤机在野外作业中的辐射防护距离进行了探讨,为探伤企业在工业探伤机野外作业的辐射防护距离提出了更加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6.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500hPa高度场在广西秋季和冬季旱涝年的气候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前期500hPa高度场SVD分解的第一模态收敛速度比秋季快,但两个季度第一、第二奇异向量的累积方差都在60%以上,可见两个季度第一、第二奇异向量对应的SVD模态是最主要的SVD模态,代表了两要素场相互作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DTS)时空温度场小波分析方法,完成了监测系统报警算法的设计;应用该算法,对隧道内弱风和强风条件下的模拟实验隧道火灾时空温度场进行了瞬态识别;基于隧道温度场监测数据时空矩阵的提取,对隧道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做出了分析,并选取Ribo3.7小波基成功识别出隧道火灾时空温度场的奇异点.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98.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深部构造和运动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邦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征;郯庐断裂带第四纪的逆冲活动主要受西太平洋弧后扩张的动力学因素控制;南华北与北华北地块深部构造特征和新构...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田径流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田的产流规律和污染状况,为水稻灌区的农田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常州市金坛和溧阳两地的野外水稻田开展非点源污染源试验,分别采用深水淹灌和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模式.在水稻生长季内,通过安装水位计和雨量计采集田面水水位和降雨信息,针对两种灌溉模式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径流量和氮磷流失负荷.结果表明,深水淹灌模式下,27场次降雨下有5场产生出流,还有1次人工排水造成了非点源污染,该灌溉模式下水稻田TN输出系数为49.4 kg·hm~(-2),TP输出系数为1.0 kg·hm~(-2);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模式下,最大降雨量达到95.1 mm时仍未发生产流.水稻田产流受到水稻需水量和灌排措施的影响,与田面水水位、降雨量和最低田埂高度直接相关;相较于传统的淹灌模式,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模式能明显减低由于降雨或者人工排水造成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电磁-好氧MBR降解印染达标尾水中微量萘、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栋  刘永  邓志毅  陈思莉  翁威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2973-2978
采用新型电磁-好氧膜生物反应器(Electromagnetic 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EMAMBR)处理达标印染尾水中微量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萘、菲,比较了好氧MBR(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电-好氧(Electric 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和EMAMBR 3种体系的降解效果,探讨了电流强度、HRT和初始pH对EMAMBR降解尾水中萘、菲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萘、菲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与其它两个体系相比,EMAMBR对尾水中萘、菲的平均去除率可提高30%~60%;适当增加电流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均能提高对萘、菲的处理效果;在电流强度I、尾水pH和HRT分别为20 mA、6.5~7.5和4 h条件下,EMAMBR对尾水中萘(2.77~4.75 μg·L-1)和菲(2.0~8.0 μg·L-1)的降解率均在75%以上,出水中总PAHs浓度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萘的降解是由水杨酸途径,菲的降解则是由邻苯二甲酸和水杨酸两种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