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天津市滨海地区污染气象条件与空气质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该地区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方法,建立的统计方程经过试预报验证,取得良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Downscaling coarse resolution climate data to scales that are useful for impact assessment studies is receiving increased attention. Basin-scale hydrologic processes and other local climate impacts related to water resources such as reservoir management, crop and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ecosystem response require climate information at scales that are much finer than current and future GCM resolutions. The Regional Climate System Model (RCSM) is a dynamic downscaling system that has been used since 1994 for short-term precipitation and streamflow predictions and seasonal hindcast analysis with good skill. During the 1997–1998 winter, experimental seasonal forecasts were mad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and UCLA with promising results. Preliminary studies of a control and 2°CO2 perturbation for the southwestern U.S. have been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03.
秦廷双  何红弟 《环境工程》2017,35(2):104-110
对港口大气污染物NO_2、PM_(10)和天气因素进行MF-DCCA分析研究,系统地分析了NO_2、PM_(10)与3种天气因素之间复杂关系。从整体角度上,研究表明NO_2、PM_(10)与天气因素均具有长程相关性、多重分形特性;天气因素对PM_(10)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对NO_2的影响程度。从四季的角度上,研究发现,NO_2、PM_(10)浓度在春季有下降趋势,在秋季有上扬趋势。  相似文献   
104.
巢湖藻类遥感监测和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多年的卫星遥感资料,在对巢湖藻类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分析巢湖藻类爆发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巢湖藻类夏秋两季爆发频繁,在空间上爆发主要发生在巢湖的西半湖。同时,通过分析藻类爆发期间气象观测资料,发现与巢湖藻类爆发相关的气象因子主要有气温、风速和降水。  相似文献   
105.
在分析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污染源排放清单,气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型MM5,ADMS-城市模型软件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首次提出了空气质量环境背景值的确定等提高城市空气污染预报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分析2009年5月17到20日的天气背景、对比分析清远本站和郴州站的探空资料,以及清远本站的湿度、风等要素,找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在同一环流背景下,所产生量级差异较大的降水原因。得出郴州站对北部地区的强降水指示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清远本站;而清远本站的单站资料对清远本站强降雨指示意义明显。精细分析天气系统位置,可提高强天气在同一地区内的精细落区预报。雷达资料对本站的强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7.
2008年5月27—28日中国北方发生了一次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长的沙尘暴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受其影响沈阳市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的轻度污染事件,给沈阳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影响。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此次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引起的,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沈阳,形成浮尘天气。  相似文献   
108.
1960-2015年淮河流域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发生的异常初、终霜日,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准确了解并掌握异常初、终霜日在淮河流域的变化规律及成因,有利于做好霜冻预报服务工作,减轻霜冻灾害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稳产、高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5年61个气象站点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标准差计算了初、终霜日的稳定性,使用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了异常初、终霜日,利用IDW插值方法反映气候态转变前后异常初、终霜日稳定性和频率,同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滑动t检验和累计距平法得到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相关系数法用来分析环流指数、气温、初霜日、终霜日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淮河流域近56年来平均气温以0.18 ℃·10 a-1P<0.01)的速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且在1993年发生突变,气候态的转型促进了初霜日的推迟和终霜日的提前。(2)气候态的转变导致初、终霜日的稳定性降低,初、终霜日稳定性随经、纬度的增加而变好,初霜日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变好,终霜日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不显著,终霜日稳定性好于初霜日稳定性。(3)偏早初霜日频率>偏晚终霜日频率>特早初霜日频率>特晚终霜日频率,且在气候态转型后,异常初、终霜日的频率趋于降低,稳定在0~20%之间,异常初霜日发生频率整体高于异常终霜日,气候变暖对初霜日的影响大于终霜日。(4)异常初、终霜日频率时空分布差异显著,高频年代分别为1970s和1960s,低频年代为2000s。随着气候的转变,虽然异常初、终霜日频率逐步趋于稳定且处于低频趋势,但是气候转变促进了淮河流域东南部和南部的特早初霜日频率增加,南部偏早初霜日发生频率范围增加。东北部的偏晚初霜日发生频率增加,同时东南部的特晚终霜日发生频率也明显增加。(5)北半球9月极涡面积越小,淮河流域初霜日越迟(R=-0.41,P<0.01)。10月副高面积增加,初霜日推迟(R=0.39,P<0.01);2月极涡面积减小,终霜日提前(R=0.29, P<0.05)。4月副高面积增大,终霜日提前(R=-0.15,P>0.05),并且在1990年后提前趋势加快。  相似文献   
109.
成都大气污染物在焚烧秸秆时的溯源初步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数据基础上,结合卫星遥感、气团后向轨迹及气象数据,通过初步分析秸秆焚烧对本地及区域范围输送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研究不同空气污染类型(本地型、本地区域相结合型、输送型)特征,探索重污染条件的大气污染物溯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