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利用微波辐照作为加热手段,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对活性炭上吸附的甲苯进行解吸。程序升温条件为:初始温度及升温幅度为100℃,每个温度点保持10min,终温500℃保持5min。实验结果表明,程序升温解吸45min,甲苯解吸率达91%。程序升温和400℃恒温微波辐照解吸两种方法对比发现,甲苯解吸率达90%的时间基本相当,但程序升温解吸的能量消耗更小,能量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2.
采用绿色水处理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文章列举了膜分离、绿色氧化、绿色絮凝以及超声波、微波、电磁场等环保水处理技术,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探讨了绿色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干介质为催化剂,微波辐射加热合成蒽醌反应速度快,产率高,污染小,是一种很有研究与应用价值的清洁生产方法。笔者通过正交试验观测了微波辐照条件下合成蒽醌的最佳反应条件,着重研究了邻苯甲酰苯甲酸环化脱水缩合生成蒽醌的产率与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邻苯甲酰苯甲酸与催化剂配比、热浴物质混合配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4.
微波辐照再生载苯酚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无载气、无预处理条件下,将载苯酚的饱和活性炭放入微波炉中再生.通过改变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能量密度、活性炭处理量和活性炭再生次数,研究微波再生活性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炭再生率随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和能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且高微波辐照功率更有利于活性炭再生和能量利用.10 g饱和活性炭在700 W微波辐照功率下再生5 min,再生率为74%,而在300 W微波辐照功率下再生45 min,再生率可达96%;此外,活性炭再生量越大,能量利用率也越高.研究还表明,微波辐照能实现活性炭的反复多次再生,再生炭的吸附性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微波再生载苯酚活性炭过程中,部分苯酚随水分蒸发,大部分苯酚经高温裂解为CO2,少部分裂解为链状有机物或缩合为环状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微波预处理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种子,待种子出土萌发后进行uv.B辐射(10.08 kJ m-2 d-1,PAR=220μmol m-2 d-1)处理 6 d,研究了经不同时间微波辐照后菘蓝种子发育而成的幼苗在UV-B辐射下非酶类抗氧化剂(紫外吸收物质、花青素甙、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和脯氨酸)的生物合成情况.结果显示,在UV-B辐射条件下,4种微波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促进紫外吸收物质、花青素甙、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和脯氨酸的生物合成,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幼苗对UV-B伤害的抗性.这表明,适当时间的微波预处理可以提高植物对增强UV-B辐射的抵抗能力,与此同时,过长时间微波处理也会抑制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和非酶类抗氧化剂的生物合成,加重对植物的伤害.因此,微波具有相悖的防护效应,在生物学上应用时其剂量的大小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56.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技术,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对阳离子红GTL染料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考察了活性炭用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阳离子红GTL去除率的影响,利用SEM/EDS、BET表征了反应前后活性炭的结构及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和活性炭具有协同效应;在pH=7.0,活性炭用量4 g,阳离子红质量浓度为50 mg·L-1,微波功率300 W,反应时间4 min的条件下,阳离子红GTL去除率达到99.4%;活性炭的结构与组分影响阳离子红GTL的微波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7.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of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ADMAC), high molecular weight PDADMAC should be prepared from high purit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ADMAC) monomers. In this paper, a cleaner method with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alkali solidification was proposed for preparing high pure DADMAC by selective heating under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prepared high purity DADMAC is characterized using FTIR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new method provides a solution to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 of PDADMAC synthesis. Comparing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he novel synthesis include: (a) high purity DADMAC is improved from 57% to 71% ; (b) reaction time of tertiary amine preparation is shortened from 6 h to 7 min; (c) water instead of acetone was used as reaction medium; (d) toxic by-products, wastewater and waste gas are eliminated. Flocculant made from the synthesized high purity DADMAC monomers was proved more efficient in flocculation tests.  相似文献   
158.
将微波辐射用于污泥预处理,考察了500、750和900 W的微波作用下,污泥性质(温度,污泥粒径,胞外聚合物和水解程度)和脱水性能(毛细吸水时间和污泥比阻)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相关的机理。结果表明,适宜的微波条件能够增加污泥粒径,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900 W微波辐射60 s后,污泥粒径增加了71.40%,污泥毛细吸水时间和污泥比阻分别减少了42.70%和73.11%。若进一步增加微波接触时间,不仅使能耗增加,同时也会恶化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9.
城市污泥微波干化工艺及干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和烘箱结合及全程烘箱2种方式对城市污泥干化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微波干化预处理、预处理时间及烘箱温度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温度条件下,微波预处理时间越长,污泥干化速率越快。最优条件下,全程烘箱污泥达到最大干化速率的含水率为77%。微波干燥污泥具有时间短、干燥速率大的特点,微波和烘箱结合对比全程烘箱干化速率高且能耗低。  相似文献   
160.
采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在混酸条件下对活性碳纤维(ACF)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一种改性活性碳纤维(M-ACF).通过小试吸附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溶液pH值对M-ACF吸附Pb(Ⅱ)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电子能谱(EDX)等技术对ACF和M-ACF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CF表面的羧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增多,纤维长度变短且表面粗糙化.当M-ACF的投加量为10 mg、含铅溶液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6、吸附时间为24 h、吸附温度为308 K时,M-ACF对Pb(Ⅱ)的吸附量高达248.5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为吸热、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