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9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安全科学   904篇
废物处理   264篇
环保管理   761篇
综合类   3258篇
基础理论   57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92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294篇
灾害及防治   27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based management are topical themes in current policy and discussion revolving arou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especially those dealing with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This review shows that while governments have accepted the need to either cede or devol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the local communities,the communities are not part and parcel of the planning and budgeting which are crucial in decisionmaking.Communities were seen to be more invol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rograms but lacked ownership of the projects.This causes lack of commitment to the programs and at times hostile reaction from the communities.The communities are always at the receiving end when it pertains to losses in the exchange.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when the local population is involved not as co-operating users but as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or owner managers.  相似文献   
992.
明确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转化过程对地下水氮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明滇池周边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现状及来源,于2020年雨季(10月)和2021年旱季(4月)在滇池周边共采集73个浅层地下水样,运用水化学和氮氧同位素(δ15N-NO3-δ18O-NO3-)识别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空间分布、来源及转化过程,并结合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定量评价不同来源氮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贡献.结果表明,旱季浅层地下水中有40.5%的采样点ρ(NO3--N)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Ⅲ类水质规定的20 mg·L-1,雨季超过47.2%的采样点ρ(NO3--N)超过20 mg·L-1.氮氧同位素和SIAR模型分析结果证明了土壤有机氮、化肥氮、粪肥和污水氮是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以上氮源对旱季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13.9%、11.8%和66.5%,对雨季的贡献率分别为33.7%、31.1%和25.9%,而大气氮沉降贡献率仅为8.5%,对该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贡献较小.硝化作用是旱季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转化的主导过程,雨季以反硝化作用为主,且反硝化作用雨季比旱季明显.  相似文献   
993.
994.
This report proposes a method for assessing resilience-building components in coastal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the preferences of experts in Masan Bay (South Korea) and Puget Sound (USA) are compared. A total of 30 management objectives were determined and used to build a hierarchic tree designed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Surveys were performed with 35 Puget Sound experts using face-to-face interviews and with 28 Masan Bay experts by mai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egal objective, which enables legislation, was the highest preferred component in both regions. The knowledge translation variable was also given a high preference score in both regions.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showed that the Puget Sound experts significantly favored attention to education,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species protection objectives in comparison to the Masan Bay experts. The Masan Bay experts placed greater emphasis on legislation and the type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than did the Puget Sound experts. Using cluster analysis, four distinct groups of respondents were independently identified in Puget Sound and three groups were identified in Masan Bay. One unique subgroup in the Puget Sound experts group,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 preferences for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species protec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Masan Bay. Demographic variables (length of career and role in coastal issue) failed to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ces in groupings and preferences in either region, except for the variable ‘favoring information source’ in the Puget Sound group. This finding implies that the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not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group opinions in both regions. The analysis framework presented here was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expert preferences regarding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emphasis in coastal management programs. Thus, this framework can be applied towards coastal polic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5.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从国内外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技术应用出发,列举了人工湿地处理河水污染的效果和优势,并对湿地净化河水效率影响较大的湿地植物、填料、气候条件以及湿地构造4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最后对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成都龙泉山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描述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下的生态适宜性,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机理的差异使评价结果有着很大的区别,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彼此的不足,本文将研究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禁止开发区、严格限建区、一般限建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5个分区,各区的面积分别为259.70km^2、793.89km2、1220.35km2、739.68km2和490.42km2。以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往往单一地考虑水平或者垂直生态过程,本文构建的这种综合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评价方法为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现状调查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可知当前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控制住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火灾发生,对其进行适当的安全水平评价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针对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安全问题,根据资料确定影响家庭作坊的安全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安全指标进行分层次处理并建立了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由各安全指标相对重要度的比较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再通过模糊评价将各指标权重与安全评价关联,并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提出了安全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模糊中值法把安全评价结果数量化并得出所处的安全等级。本文还通过对某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安全水平评价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离心泵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探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离心泵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根据离心泵系统的结构、实际运行情况、常见故障模型及历史故障数据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矩阵权重值,确定单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利用上述评价结果,可以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出离心泵的安全等级。此外,应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软件开发工具和Matlab数学软件编制评价程序,提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基于AHP-Fuzzy的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处坠落事故在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的比率最大。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始终是建筑业应解决的重要问题,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是预防与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重要手段。以高处坠落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处作业"人—机—环境—管理"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建立生产人员素质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环境条件因素、安全管理因素等4个大类和23个小类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高处坠落风险的AHP-Fuzzy评价模型,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集。对给出的实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结果表明,基于AHP-Fuzzy的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方法是可靠与实用的,并对高处坠落危险性的评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总结了氧气钢瓶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原因。针对2009年某市发生的一起氧气瓶内含油脂爆炸事故,系统分析了国内曾经发生的几次因油脂导致气瓶爆炸事故。油脂进入到氧气瓶内大都是由于误操作。油脂与高压纯氧接触会发生剧烈的自燃氧化放热,使瓶内的氧气迅速升温升压,超出气瓶承压极限导致爆炸破裂。分析比较发现由油脂导致的气瓶爆炸,其破坏程度不如混入可燃气体导致的气瓶爆炸剧烈,一般不是粉碎性爆炸。在正常的充氧过程中,氧气瓶温度会升高,采用变质量热力学中的方法,计算说明气瓶在充装过程中氧气温度的具体变化。充氧温度计算为充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地控制和预防。由现场压力表可知氧气瓶在充装至12MPa时发生爆炸,而氧气瓶最小爆炸压力为37.6MPa,油脂燃烧放热,计算可知致使钢瓶爆炸破裂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为66.4-79.6g。不同的充装压力下发生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不同,充装压力越高,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