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1030篇
安全科学   275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236篇
综合类   2036篇
基础理论   326篇
污染及防治   324篇
评价与监测   257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of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above the wetland surface were studied in Xiang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China in August, 2000. The primary purpose was to study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2 concentration on the four levels of height(0.1 m, 0.6 m, 1.2 m and 2 m)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land covers. Results showed that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above wetland surface in Xianghai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was lower than that above other wetlands in northeast China as well as the worldwide average, suggesting that Xianghai wetland absorbed CO2 in August and acted as“sink” of CO2. The horizontal variations on the four levels of height along the latitude were distinct, and had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decreasing after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height. The areas with obvious variations were consistent on different levels of height,and those with the highest variations appeared above surface of shore, sloping field, Typha wetland and Phragmites wetland; the vertical variations were greatly different, with the higher variations in Phragmites wetland and Typha wetland, and the lands near the shore and the sloping field with the lower variations. Spatial variations of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s above wet!and surface were affected by surface qualities and land covers.  相似文献   
72.
锌镉还原法的海水硝酸盐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海洋调查规范》(1991)中锌镉还原法 ,用三对基体来配制NO3 -标准溶液 :NaCl水 (31gNaCl加纯水至 1L)与无氮东海海水ECS、《海洋调查规范》(1991)人工海水SAS(NaCl水加MgSO4)与ECS和Strick land Parsons(1972 )人工海水SP72 (SAS加NaHCO3 )与ECS。经测定 ,且忽略标准曲线方程的截距 ,纯水与ECS的NO3 -还原率比为 0 .2 6 6 ,NaCl水与ECS的比为 0 .70 6 ,SAS与ECS的比为 0 .90 1,而SP72与ECS的比则为1.0 0 9。显然 ,用ECS和等价的SP72定出的值最接近天然海水中NO3 -的浓度。由《海洋调查规范》(1991)SAS定出的浓度须乘上 0 .90 1~ 0 .95 6后才接近海水中NO3 -浓度。  相似文献   
73.
11种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11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相对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到了S=30和S=20时的半数有效浓度,并比较其大小。盐度作为环境因子,影响到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研究发现,遥有机磷农药在低浓度时出现一定限度的促生长作用;容易进攻细胞膜的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致毒性相对较强;此外,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磷农药毒性大小不含有苯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74.
在现有的关于活性污泥法最优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以两个最重要的控制参数污泥排放量和溶解氧浓度(DO)为控制变量、以出水水质为约束条件、以运行费用为性能指标的活性污泥法多变量最优控制的研究问题,并着重进行了基础研究.首先建立了最优控制所必要的基本状态方程与性能指标的泛函表达式.然后通过计算研究了在满足同一出水质量前提下控制不同的DO浓度时所需要的运行费用.结果表明,DO为09mg/L时所需运行费用最少,这与主张应当维持DO浓度大于2mg/L的传统观点相比相差甚远;衰减速率常数Kd不受DO影响的假设也不合理.  相似文献   
75.
中国东、西部工业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宏  王金南等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41-342,34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排放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综合效应是形成了明显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梯度。即在空间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升高的梯度。建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西部环境保护的后发优势,减缓或遏制工业污染的“西迁”,实现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6.
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采用塑料鲍尔环填料,在有氧情况下用于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该反应器能很好地创造缺氧微环境,载体生物膜具有吸附储碳能力,出现了良好的同步硝化和反硝化现象.反应器中溶解氧浓度在较大的范围内(0.8~4.0 mg·L-1)能有效地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当溶解氧浓度大于4.0 mg·L-1后,TN容积去除率大幅下降,出水TN大幅上升.增加载体生物膜厚度有利于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进水浓度基本不影响脱氮的效率,但出水TN随进水浓度增加而升高,建议原水浓度高时可增加后续脱氮处理或减少进水量来满足出水要求.优化运行方法和参数后,SBBR连续运行的TN去除率可稳定在74%~82%.  相似文献   
77.
复介电常数在水土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短路同轴线法测量了淀粉聚乙烯醇共混体样品,在含水率、离子浓度不同时的复介电常数,研究了频率、离子浓度、含水率与相对复介电常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淀粉PVA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对含水率很敏感,虚部在500~700MHz频段随含盐量升高呈对数增加,这为利用测量相对复介电常数进行水土系统离子污染监测,提供了可能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8.
使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多通道自动采样系统(ACCU)在上海吴淞工业区进行冬季3个月8个不同风向的PM10采样;使用质子激发X荧光发射方法(PIXE)测定颗粒物中18个无机元素浓度.结果发现,8个风向的质量浓度分布取决于不同方位的大气质量状况.将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浓度作为环境污染指纹,8个方位的无机元素浓度分布与采样点周围的居民住宅、道路交通和工矿企业的排放密切相关,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确定排放源的范围和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ACCU采样系统和PIXE分析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为大气污染溯源、治理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一种快速和准确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9.
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计算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总量控制目标分析计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如预留发展量,预留改善量的概念及规划方法,点源总量控制指标的分析计算方法等。分解计算分“一步到位法”和“两步到位法 ”两种方式,诸地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0.
实验表明,即使病毒剂量低到一个感染性病毒也可使人感染,并可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因此,水环境的病毒污染深为人们关切。 水中的致病性病毒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及医院废水。目前已从各种水体中检测出120多种危及人类健康的肠道病毒和其它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用最灵敏的方法试验,在100—1000L饮用水中应不含病毒。因此,病毒的浓缩技术是监测水中病毒的前提。 现在国内外使用的浓缩技术方法很多,但都不甚理想。我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回收自来水和污水厂出水中实验性污染的病毒,以便选择具有快速、简便、适用性广泛、浓缩水样体积大和回收病毒效率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