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7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2261篇
安全科学   381篇
废物处理   206篇
环保管理   594篇
综合类   4032篇
基础理论   61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96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22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研究了试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阳极采用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采用网状钛板,对腈纶聚合废水进行电解处理. 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和pH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pH>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为15 V,pH为5,FeSO4·7H2O投加量为1.44 mmol/L,电解时间为3 h时,腈纶聚合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1.98%,丙烯腈的去除率为74.10%,出水c(Fe2+)为0.004 mmol/L,废水的ρ(BOD5)/ρ(CODCr)从0.05升至0.47,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2.
风向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luent软件,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长高比为5的街道峡谷(简称街谷)在0°~90°风向下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0°~75°风向时,街谷内流场呈明显的三维特性,90°风向时,流动表现出中长街谷的二维特点;风向对街谷内壁面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有显著影响,90°风向下的街谷壁面浓度最大,其次是45°风向,其余风向下的相对较小,污染物浓度的计算值与风洞试验值在趋势上吻合较好;壁面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由街谷内长度方向漩涡、来流冲角产生的进口回流及沿长度方向的流动所决定,壁面浓度的分布差异均可从附近的流场获得解释. 街道峡谷内长度方向的漩涡模拟过强会导致地面附近污染物浓度的计算值偏离试验值.   相似文献   
993.
城市污水除磷脱氮MSBR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SBR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它介于连续流和序批操作之间。采用容积 2 6m3 的MSBR系统中进行了 3个工况的水力负荷试验 ,研究了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由于系统的特点 ,当进水碳磷比较低时 ,系统仍有良好的除磷效果。但遇持续降雨时 ,大量雨水进入合流污水 ,进水中有机物浓度急剧下降会导致除磷效果恶化。由于采用后置反硝化形式 ,MSBR系统的反硝化阶段无法得到充足的外碳源 ,脱氮率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94.
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运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脱氮效率,按照进入各缺氧池的COD量与硝态氮量的比值相同,且等于一最优比值的原则进行流量分配,按照容积负荷相等的原则设计各反应单元,对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流量分配和反应单元容积分配同时进行优化,并采用三段进水A/O生物膜反应器试验了等流量分配模式下运行和优化模式下运行的出水水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当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在两种模式下采用相同参数运行时,优化模式下总氮(TN)去除率明显高于等流量模式,其分别为88.8%和80.3%.优化模式与等流量分配模式对COD和总凯氏氮的去除率差别不大(均可达到97%和98%以上).采用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该工艺的TN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995.
pH值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个序批式反应器(R1、R2)中,以合成废水为对象,研究了不同pH值(R1:pH 8±0.2; R2:pH 7±0.2)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周期中主要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了产生不同除磷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R1与R2均具有较高除磷性能, R1与R2中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9%,83.5%,pH值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有一定的影响.导致R1具有较高除磷性能的原因是其对聚磷的依赖程度更大.好氧段R1糖原积累量低于R2(R1为1.42mmol/g, R2为1.55mmol/g),但降解量却高于R2(分别为1.41,1.19mmol/g);静置期,R1中糖原无明显变化,R2中则观察到明显的糖原降解.R1与R2均有明显的释磷现象, R1释磷量高于R2(释磷量分别为9.65,7.33mg/L).整个周期中,R1中PHA 无明显变化,而R2中则在好氧段有少量减少,静置期有少量上升.  相似文献   
996.
在分别对部分污水回用系统和全部污水回用系统进行稳定状态条件下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水质数学模型,据此推论出当污水处理设施去除率E一定时处理水质与循环次数的数学关系,证明了在回用状态下E与其他各项参数的相互关系,进而求得了无限循环处理时的处理水质表达式,并对水质模型各相关参数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7.
对气液两相滑动弧等离子与H2O2联合处理酸性橙Ⅱ溶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可减少等离子放电时间,提高了降解效率。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酸性橙Ⅱ溶液,加入体积分数为0.48~0.96 mL/L的H2 O2(30%),循环降解2次的脱色率在92%以上。当加入过氧化氢的体积分数是1.92 mL/L时,循环降解1次脱色率为93.32%。而且降解后的溶液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脱色率进一步降低;且放置8 h时,降解率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98.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与生态风险水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艳  黄璜  胡洪营  李轶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2):1488-1493
再生水在环境和景观水体利用中,由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特别是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长期生态风险备受关注. 以再生水生态风险控制为目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水)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归纳了8种雌激素活性物质的出水浓度水平,比较分析了各物质的雌激素活性和生态风险. 结果表明:8种物质的质量浓度分布在ng/L~μg/L,其中ρ(类固醇)最低,为nd~50 ng/L;ρ(酚类)及ρ(酞酸酯类)主要在μg/L水平,个别高达40 μg/L. 雌激素活性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水)中3类雌激素活性物质的雌激素活性和生态风险顺序均为类固醇物质>酚类物质>酞酸酯类物质.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厂应优先控制乙炔基雌二醇(EE2)、雌酮(E1)和雌三醇(E3)等3种雌激素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99.
新型多孔材料MOF-199脱除噻吩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热法合成新型多孔材料MOF-199,利用XRD、77K下N2吸附等温线和SEM表征其结构.运用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考察了模型燃油类型对MOF-199吸附分离噻吩的影响.结果表明,MOF-199在脂肪和芳香模型油中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96wt%和1.85wt%,超过相关文献报道.MOF-199在含溶解水和纯混合模型油中噻吩硫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15wt%和1.62wt%,脱硫吸附容量降低了25%. 运用活性炭分层填装吸附柱技术可使MOF-199饱和吸附容量达到2.12wt%.  相似文献   
1000.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5×104m3/d,采用强化生物脱氮、机械微过滤(盘片过滤)工艺,利用现有池容进行内部改造,同时增加深度处理设施,提高出水标准,改造后出水ρ(COD)、ρ(BOD5)、ρ(SS)、ρ(NH3-N)、ρ(TN)和ρ(TP)平均值分别为34,6,5,1.3,10.3和0.36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