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529篇
基础理论   148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促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是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模式,从微观企业层面入手,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基准流程,引入能量输入与环境输出参数,建立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量化核算模型,评估再生产品的节能减排经济成效,并以吉林省某钢铁企业为例,评估"废钢-电炉"短流程和"铁矿石-高炉-转炉"长流程的能源、环境、成本差异,辨识影响废钢再循环节能减排效果的主要因素和重要环节。结果显示,再生钢铁全生命周期与原生钢铁全生命周期相比,节能588.48kgce/t,节能率为84%;主要污染物中SO2减排率最高,达92%;CO2总减排1 180.92 kg/t,减排率为67%;总成本却高出198元/t。其中,炼铁工序的节能量和减碳量最大,烧结工序SO2、NOx和烟(粉)尘减排量最大,焦化工序COD和氨氮减排量最大,回收、加工处理、炼钢环节节能量和减碳量以及SO2、NOx和烟(粉)尘减排量均为负。成本方面,再生钢铁生产成本高于原生钢铁308元/t,虽然再生钢铁由于污染减排可节省56元/t的排污费并获取54元/t的碳交易收益,但都不足以扭转电炉炼钢费用较高的现状。因此,国家应在电炉炼钢方面给予钢企及相关企业适当的财税扶持政策,在电价方面给予钢企一定的优惠或补贴,并完善废钢回收加工体系等,以促进废钢循环利用。基于LCA的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评估可以实现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环境、成本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32.
Contaminated irrigation water may greatly affect not only the quality of produce but also the people exposed to it. In this study,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s in Bulacan, Philippines were assessed and found to be contaminated with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ranging from 0.58 to 4.51 log10 CFU/mL. A total of 79 isolates of E. coli were confirmed throug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ying the uidA gene and were tested for phenotypic resistance using 10 antimicrobials through the Kirby–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Forty-six isolates (58.22%) were noted to be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with high resistance rate to cephalothin, tetracycline, streptomycin, ampicillin, trimethoprim, nalidixic acid, and chloramphenicol. Moreover, this study also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Class I and II integrons accounting to 67.39% and 17.39%, respectively, of the MDR E. coli strains using multiplex PCR.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agricultural water used in Bulacan is contaminated with the fecal material of man or other animals present in the area, and the presence of MDR bacteria, which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individuals in these areas, is alarming. In addition, detection of integrons could be a good marke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DR isolates. Lastly, this study could develop strategies for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farming sites leading to the detec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相似文献   
33.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源,利用Excel软件对1990—2015年发表的相关PM_(2.5)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文献发表年代、主要发文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热点文献等方面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揭示了目前世界PM_(2.5)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近10年关于PM_(2.5)研究发文量增长较快,PM_(2.5)研究全球关注度较高,美国无论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都远超过其他国家/地区,体现了美国在PM_(2.5)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PM_(2.5)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文献多发表在相关大气化学与物理学、环境、健康、气溶胶等领域的刊物上;当前研究热点由PM_(2.5)所引发全球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上,且国际合作研究成为发展趋势。中国自2006年以来PM_(2.5)的研究文献增速显著,发文量和累计被引频次位居世界第二,仅低于美国。  相似文献   
34.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in anaerobic digester plants could result in variations in the indigenous methanogenic communities. Two digesters (one operated under mesophilic conditions, the other under thermophilic conditions) were monitored, and sampled at points where VFA levels were high, as well as when VFA levels were low.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the methanogenic diversity was screened using the phylogenetic microarray ANAEROCHIP. In addition, 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presence of the different methanogenic genera in the sludge samples. Arra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rchaeal communities in the different reactors were stable, and that changes in the VFA levels of the anaerobic digesters did not greatly alter the dominating methanogenic organisms. In contrast, the two digesters were found to harbour different dominating methanogenic communities, which appeared to remain stable over time. Real-time PCR results were inline with those of microarray analysis indicating only minimal changes in methanogen numbers during periods of high VFAs, however, revealed a greater diversity in methanogens than found with the array.  相似文献   
35.
王雨清  申丽 《环境工程》2011,29(2):104-106,31
利用PLC控制系统,实现在钢渣热焖工艺中的恒压供水和钢渣热焖定时定量喷水的自动控制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6.
某货车侧翻水污染事件的环境损害评估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突发水污染事件高发期,面临的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震慑环境污染行为,保证受损的环境资源得到恢复和补偿,量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重庆市某货车侧翻污染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并用该方法从财产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这4个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37.
北京地区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为研究北京地区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采集了11个长期施用粪肥蔬菜基地的温室土壤和大田土壤,进行了抗生素以及ARGs种类和丰度的检测.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最高,其次为磺胺类抗生素,温室土壤抗生素残留普遍高于大田土壤.温室和大田土壤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 L的检出率均为100%.温室土壤的Ⅰ类整合子(int I1)检出率比大田土壤高1.5倍.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中sul2和tet L的相对丰度介于10-4~10-2之间,温室土壤sul2和tet L的相对丰度普遍高于大田土壤.sul2的相对丰度与磺胺二甲嘧啶和强力霉素的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tet L相对丰度与抗生素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对于掌握北京地区农田土壤ARGs的污染现状,以及从ARGs角度评估农艺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孙延芳  韩晓宇  张树军  李星  曹相生 《环境科学》2017,38(10):4302-4308
为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并提高氨氮去除率,实现CANON工艺的优化,利用SBR反应器进行了基于实时控制技术的CANON工艺稳定性研究.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1℃,pH 7~8,通过反应过程中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pH、DO、ORP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可行的实时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为917~1 540 mg·L~(-1)时,以6 mg·L~(-1)的剩余氨氮浓度作为控制参数可以满足工艺稳定性的要求,但氨氮传感器存在费用昂贵和误差较大等问题.采用pH、DO和ORP曲线的平台和特征点作为自控参数,可以维持CANON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保证氨氮去除率平均维持在99%以上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39.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彬彬  卢滇楠  刘铮 《环境科学》2012,33(6):2068-2074
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在土壤发挥其生态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定量分析其中的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的演变情况,采用了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其相关功能基因nifH、narG和amoA的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nifH、narG和amoA基因拷贝数及其占总16S rRNA基因拷贝数的比例远低于正常土壤,修复后土壤中的同类分析结果与正常土壤接近.表明石油污染物破坏了氮循环相关菌落结构,而生物修复则使其得以恢复.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修复方式下氮循环功能基因的恢复情况以及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也表明同时添加秸秆和菌剂具有最好的修复效果,处理40 d后其nifH、narG和amoA基因拷贝数(以干土计)分别恢复到2.68×106、1.71×106和8.54×104g-1,石油烃降解率达到48%.投加真菌-细菌复合菌剂的效果优于只投加细菌菌剂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动态监测可以从基因和物种水平上反映土壤修复的效果,为土壤修复的监控和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一种厌氧微观定量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良  吴静  蒋剑凯  姜洁  李怀志 《环境科学》2012,33(11):4052-4056
厌氧消化由于低成本和能源回收等优点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为克服现有方法研究动态厌氧过程的不足,基于微反应器和定量图像分析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污泥层面的微观定量方法.试验首次展示了静态下颗粒污泥产气的动态过程和特点.试验结果重复性好.静态产气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高速线性增加阶段、减速增加阶段和低速线性增加阶段.初始有机负荷较高时,高速线性增加阶段比较长,产气速率也比较高.结果表明,微反应器中进行厌氧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该方法可靠,能够在微观层面直观地展示厌氧反应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增进对厌氧过程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