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用离子交换树脂柱法观测长春市大气氮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城市环境中大气氮沉降的特点,于2008年9月—2009年9月,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柱法对长春市大气氮沉降进行了观测. 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长春市大气硝态氮沉降量月均值为5.33 mg/m2>/sup>,亚硝态氮沉降量月均值为1.67 mg/m2>/sup>. 大气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沉降量有明显的局部分异特点,沉降量大的地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和热电厂周边地区,显示了大气硝态氮的点源和线源特征. 大气氨氮沉降量月均值为3.10 mg/m2>/sup>; 各观测点间大气氨氮沉降量变化明显小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显示了大气氨氮的面源特征.   相似文献   
62.
纤维素胺基树脂的制备及脱色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亚砜改性微晶纤维素,利用二乙烯三胺对氯化纤维素进行胺基取代制得纤维素胺基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胺基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红外分析以及X-衍射可知:氯化纤维素改性取代胺基得到纤维素胺基树脂。纤维素胺基树脂有较好的脱色功能。对甲基橙脱色条件为:吸附时间6 h,吸附温度为30℃,甲基橙初始浓度取为20 mg/L,树脂投加量为0.02 g。  相似文献   
63.
阐述了MIEX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对消毒副产物前质、色度、浊度、藻类等的去除效果.对近年来MIEX树脂与超滤、活性炭、臭氧等工艺组合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初步分析了MIEX树脂用于净水处理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64.
采用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回收洗相废水中的银.结果表明,电解法对高浓度含银洗相废水的银回收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中低浓度洗相废水中的银的回收,采用4%硫酸再生IRA-68离子交换树脂,树脂的交换能力可以增加4倍,再生时由于已交换的银被直接固定在树脂上,结果使得再生剂处置和银回收过程更加简单方便.IRA-68离子交换树脂回收中低浓度洗相废水中银的技术具有银回收效率更高、离子交换运行时间更长和操作更为简便等优点,使得传统的离子交换技术得到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5.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废水。大孔树脂吸附工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以树脂NDA88为吸附剂,废水pH为2。NDA88经过10批次的连续使用,COD去除率基本稳定在58%左右,脱附率可达96%以上,吸附后废水COD为12 000 mg/L左右。Fenton试剂氧化工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H2O2加入量70 mL/L,n(H2O2):n(Fe2+)=4,废水pH 4。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Fenton试剂氧化工段COD去除率达65%,处理后废水COD为4 200 mg/L。  相似文献   
66.
苯基周位酸生产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HA-111大孔吸附树脂对苯基周位酸生产过程排放的汽提苯胺盐析废水和苯基周位酸酸析母液进行处理试验,效果良好。汽提苯胺盐析废水苯胺质量浓度>1600mg/L,经树脂吸附处理后苯胺质量浓度<2mg/L,苯胺去除率>99.9%,COD去除率>97%,树脂工作吸附量达120g/L,脱附率>98%;苯基周位酸酸析母液经树脂吸附、混凝沉淀处理后,苯基周位酸质量浓度<190mg/L,苯基周位酸去除率为94.8%,COD去除率为94.3%,氨基值去除率为80%,脱附率>99%。  相似文献   
67.
絮凝-树脂吸附法处理高色度邻硝基苯胺废水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刘俊峰 《化工环保》2000,20(2):20-23
采用絮凝-树脂吸附法处理高色度邻硝基苯胺废水,比较了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硫酸铝作絮凝剂,以生石灰作助凝剂,加入少量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处理,然后用CHA-101树脂进行吸附处理,处理后废水色度由≥16000倍降至40倍以下,COD由≥5000mg/L降至≤80mg/L,PH6~7。  相似文献   
68.
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旭  王芳  王艳洁  闫卫东 《化工环保》2005,25(5):398-401
以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C9馏分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具有阻垢性能的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考察了引发剂AIBN和溶剂的加入量、C9-AA加入量、Ca^2+浓度、循环冷却水pH和养护时间对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阻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阻垢效果进行了评价。在Ca^2+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600mg/L、循环冷却水pH小于或等于9.3、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加入量大于或等于15mg/L的条件下,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对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率达到90%以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60h。  相似文献   
69.
溶解有机质(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是一类由腐殖质和非腐殖质构成的非均质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土壤、煤炭和水体中,产生重要的生态环境效应。溶解有机质中相似组分的分离一直是有机质研究的难点。近年来,随着XAD树脂分离技术在DOM分离中的广泛应用,腐殖质和非腐殖质的分离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0.
Ion-exchange resins (IER) offe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ionic movement in soils that may hav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approaches in some settings, but more information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how IER compare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of measurement in forested ecosystems. At the Bear Brook Watershed in Maine (BBWM), one of two paired, forested watersheds is treated bi-monthly with S and N (28.8 and 25.2kgha−1yr−1 of S and N, respectively). Both IER and ceramic cup tension lysimeters were used to study soil solution responses after ∼11 years of treatment. Results from both methods showed treatments resulted in the mobilization of base cations and Al, and higher SO4—S and inorganic N in the treated watershed. Both methods indicated similar differences in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forest type (hardwoods versus softwoods), a result of differences in litter quality and atmospheric aerosol interception capacit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simeter and IER data for individual analytes varied great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evident for Na (r=0.75), Al (r=0.65), Mn (r=0.61), Fe (r=0.57), Ca (r=0.49), K (r=0.41) and NO3—N (r=0.59). No correlation was evident between IER and soil solution data for NH4—N and Pb. Both IER and soil solution techniques suggeste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biogeo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water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