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345篇
综合类   1283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太原二电厂粉煤灰浸出试验为例,对火电厂粉煤灰长期堆放造成水环境污染的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水中的酸碱性受灰中 SO3与碱性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影响;粉煤灰浸出液 pH值越低,越利于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浸出;同时粉煤灰的粒径越小,各元素的浸出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2.
在联合国危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建议书(桔皮书)中,系列E涉及评价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对剧烈加热的热爆炸敏感性的标准。但是人们一直希望并致力于发展一种定量,可靠,重复性好的方法来评价物质的热爆炸敏感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型密闭压力容器循环试验的研究及其作为一种筛选试验向联合国提案的最新进展。实验结果表明,几种物质在不同实验室的重复性非常好,其(dP/dt)max平均偏差率在20%以内,表明该小型密闭压力容器作为评价物质热反应危险性的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改善剩余电流断路器频繁误动作的问题,提出以偶次谐波变化率最小值阈值、工频变化量阈值、剩余电流动作整定值相结合的三重判据.首先,搭建活体触电试验平台,获取活体不同部位的多组触电试验数据,利用S变换提取触电波形谐波特征,并计算出触电时刻偶次谐波变比率最小值阈值和工频变化量阈值.其次,搭建人体触电仿真模型,发现存在相似的...  相似文献   
994.
Artemia salina has, for the first time, been used as test organism for acute toxicity of leachate water from three landfills (the municipal landfills at Kristianstad, Sweden and Siauliai, Lithuania, and an industrial landfill at Stena fragmenting AB, Halmstad, as well as for leachate from Kristianstad treated in different ways in a pilot plan). Artemia can tolerate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loride ions found in such waters. Large differences in toxicities were found, the leachate from Siauliai being the most toxic one. To increase the selectivity in the measurements, a fractionation was done by using ion exchange to separate ammonium/ammonia and metal ions from the leachate, and activated carbon adsorbents for organic pollutants. The influence of some metals and phenol compounds on the toxicity was investigated separately. It wa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toxicity emanated from the ammonium/ammonia components in the leachate. However,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from organic pollutants, other than phenol compounds, since separate experiments had in this latter case indicated negligible impact.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were at a level, shown by separate experiments, where only small contribution to the toxicity could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板壳组合结构在声振联合作用下的响应预测方法。方法 在噪声试验、振动试验和声振联合试验响应曲线的基础上,分析板壳组合结构在噪声和振动同时激励下的响应耦合规律,并根据噪声试验和振动试验的响应极值包络法,来预测在声振联合试验作用下板壳结构的响应分布。结果 声振联合试验响应曲线近似于噪声试验和振动试验的最大值包络线,噪声的面激励和随机振动的基础激励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对结构响应起着主要影响。试验件的噪声试验和振动试验响应曲线在给定的频率点出现相交,小于交越频率的声振联合试验响应与振动试验高度吻合,高于交越频率的响应则以噪声试验为主。结论 在工程实际中,可以直接利用振动试验和噪声试验的响应数据对声振联合试验的响应进行预测。由于交越频率难以事先获得,因此响应叠加法在实践中更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96.
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生物吸附-沉淀-再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即高负荷生物吸附再生法.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主要包括污泥的絮凝作用、吸附作用和生物代谢作用,而以前两者的作用为主.对城市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SS、COD、SCOD和BOD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对于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实现污水资源化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运行方式对人工快渗系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砂作为主要渗滤介质,建立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分别以洗浴污水、生活污水和受污染河水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条件下,用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定期投配一定量的污水、淹水和落干交替运行)对不同水质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缩短淹水周期,加大系统淹水和落干的频率,可以明显改善CRI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双层管用于发光细菌检测水样毒性时的色度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有色水样毒性时,水样色度会引起附加发光抑制的原因,提出应用同心双层检测玻管,可以对有色水样色度引起的附加发光抑制加以修正.通过比较单层管和双层管测定标准曲线间的差异、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用该方法检测有色水样活性黑KN-B溶液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用同心双层检测玻管可以有效修正由水样色度引起的附加发光抑制.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磷处理对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铅及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为了研究不同含磷化合物对污染土壤中铅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状况,对3种不同性质的含磷化合物按含量为2500、5000 mg·kg-1进行了土柱试验.结果表明,对铅污染土壤施入磷酸氢钙(SSP)、磷矿粉(PR)及羟基磷灰石(HA)能显著降低土壤表层CaCl2(0.01 mol·L-1)提取态铅的含量,且有效铅的含量随磷施入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施磷270 d后,施入含量为5000 mg·kg-1的磷酸氢钙(SSP5)、磷矿粉(PR5)及羟基磷灰石(HA5)处理土壤有效铅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6.6%、81.1%和89.7%.对不同深度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分析表明,土壤中施入不同溶解性质的磷显著增加了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效磷(Olsen-p)及全磷的含量,土壤中有效磷及全磷的含量随着土柱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除了SSP5处理外,上述不同磷处理对于大于50 cm深度的土壤中的有效磷和全磷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而所有处理对于大于70 cm深度的土壤中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铅污染土壤中施入不同性质的磷能显著降低土壤中CaCl2(0.01 mol·L-1)提取态铅的含量,而土壤中施入的磷在土壤垂直剖面的迁移却很少,即使是易溶性的磷酸氢钙(SSP)也不会造成大于70cm深度的土壤剖面中磷含量的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土壤胶体对磷的强力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高负荷生物吸附再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通过在庆阳市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较多的污染物;对实现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