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73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672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采用物理分级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组合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Ⅲ或Ⅳ类水标准.组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尾水中CODCr和BOD5总体去除率分别达到35.2%和44.3%,对尾水中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9%、45.9%、48.3%.组合人工湿地系统不同单元对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潜流湿地单元对尾水中CODCr和BOD5及其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去除效率较高.试验期间,由于藻类滋生,表流湿地单元出水中有机物含量波动较大,去除效果明显降低,藻类被打捞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处理单元取样点的水样三维荧光光谱均出现4个明显的荧光峰.人工湿地各单元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中,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含量较高,类富里酸物质含量较低.人工湿地对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2.
龙峰  施汉昌  朱安娜  何苗 《环境科学》2009,30(7):1974-1977
研究了pH和铜离子对倏逝波全光纤免疫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影响及其消除措施.研究表明,过酸或过碱条件对MC-LR免疫检测均有较强烈的影响,当pH<6或pH>8时,系统检测的信号随pH的降低或增大明显下降;而当pH在6~8之间时,检测标准曲线的IC50为1.01~1.04 μg/L,检测区间在0.12~10.5 μg/L之间,较适合MC-LR的检测.低浓度铜离子对MC-LR免疫检测的影响不大,当CuSO4浓度>5 mg/L时,系统检测荧光信号明显下降,而当CuSO4浓度达到10 mg/L时,系统检测信号下降70%以上.在预反应混合物中添加1%的螯合剂EDTA,能有效抑制铜离子对免疫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水温和pH对饮用水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对输配水系统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与其存在形态有关.本研究采用硫酸铝模拟配水考察了水温和pH对溶液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情况.考察的主要铝形态包括单核铝、溶解铝、悬浮铝和多核铝;采用的形态分析方法为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当pH=6.5时,悬浮铝为饮用水中铝的主要存在形态,在总铝中的质量分数为62.2%;而当pH>7.0时,单核铝为主要形态,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各水质条件下的多核铝浓度均较低,且随反应时间的变化也不大.水温对铝形态的影响与pH是一致的,由pOH可将二者统一起来.通过调节pOH可以实现饮用水中铝形态的控制,这将对输配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及铝毒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采用X—射线荧光和粉末衍射分析了钨渣的元素组成及赋存方式,采用酸分解—萃取工艺富集了钨,研究了最佳的酸分解—萃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5.
刘婷  尤宏  陈其伟  汪志超 《环境科学》2009,30(9):2560-2564
以TiO2/Al2O3为载体制备了Fe2O3/TiO2/Al2O3催化剂,建立了三相流化床光助非均相芬顿反应体系.选取香豆素为羟基自由基捕获剂,采用荧光法检测光助非均相芬顿反应体系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发现在体系中有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生成.实验讨论了溶液的pH值、H2O2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光强对光助非均相芬顿反应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香豆素为羟基自由基捕获剂的实验方法可以较好地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光助非均相芬顿反应体系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且该光助非均相芬顿反应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在30 min内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溶液的pH值、H2O2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光强均对反应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膜生物反应器亚硝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成功启动了亚硝化工艺处理人工合成废水.为了确定影响亚硝化工艺效果的因素,先后对温度和溶解氧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5℃并且NH4+-N负荷平均0.45 kg.(m3.d)-1和溶解氧0.5 mg/L的条件下,可使出水中NO3--N的浓度低于20 mg.L-1,而ρ(NO2--N)∶ρ(NH4+-N)接近1.0.同时发现反应器运行期间,在低溶解氧的情况下,膜组件的污染并不严重.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发现,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成为优势菌种,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受到了抑制.微生物群落分析则进一步提供了实现亚硝化工艺所必需的生物信息.  相似文献   
137.
融雪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溶析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薛爽  刘影  洪悦  刘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2):4461-4471
利用土壤浸提实验和土柱淋洗实验,考察了化学离子的种类与浓度对进入融雪径流的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和光谱学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化学特征的积雪融化过程中土壤DOM的释放规律.土壤浸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Mg~(2+)和Ca~(2+)浓度的升高,土壤浸提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显著降低;随着Cl~-、SO_4~(2-)、Mg~(2+)和Ca~(2+)浓度的升高,土壤浸提液中波长254 nm处的紫外吸光度(UV-254)逐渐降低;随着Na~+和Mg~(2+)浓度的升高,土壤浸提液中单位浓度DOC的紫外吸收值(SUVA)值逐渐升高.NO_3~-、SO_4~(2-)和Na~+的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土壤浸提液中DOM的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较低;随着Cl~-、Mg~(2+)和Ca~(2+)浓度的升高,土壤浸提液中DOM的类腐殖酸荧光峰强度逐渐降低.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是土壤淋滤液中的主要荧光物质.与纯水相比,融雪水作为淋洗液导致土壤淋滤液中DOC浓度的降低,以及类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峰强度的增高.冻融交替抑制DOM自土壤解吸进入淋滤液,并且导致土壤淋滤液中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8.
有机肥施用对盐渍土富里酸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有机肥长期培肥盐渍土后土壤富里酸(FA)结构组成及土壤环境的变化特征,对黑龙江西北部盐渍土壤连续5 a采取不同施肥处理,设置CK(对照)和TR1(处理1,施用有机肥8 000 kg/hm2)、TR2(处理2,施用有机肥4 000 kg/hm2及化肥N 80 kg/hm2、P2O5 50 kg/hm2、K2O 35 kg/hm2)、TR3(处理3,施用化肥N 16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70 kg/hm2) 4个处理组,分析土壤中富里酸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与CK比较,TR1、TR2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ρ(富里酸),增幅分别为98.24%、72.16%;二维荧光参数分析显示,各处理下富里酸腐殖化程度均表现为TR1>TR2>TR3>CK;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比值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TR1、TR2处理通过增加可见区类富里酸的荧光响应比值和减少紫外区类富里酸的荧光响应比值来提高富里酸的腐殖化程度. 根据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结果,可将富里酸分为C1组分(生物可利用富里酸组分)、C2组分(陆生来源富里酸组分)及C3组分(类蛋白组分);施用有机肥主要增加C1组分的比例,其次为增加C2组分的比例,说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盐渍土供肥能力,对盐渍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传统荧光图谱解析手段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盐渍土富里酸含量并增加其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9.
Wet scrubbing combined with ozone oxidation has become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x in exhaust gas. In this paper, a new 20-species, 76-step detailed kinetic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etween O3 and NOx. The concentration of N2O5 was measured using an in-situ IR spectrometer. The numerical evaluation results kept good pace with both the public experiment results and our experiment results. Key reaction parameters for the generation of NO2 and N2O5 during the NO ozona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roducing NO2 was found to be negligible. To produce NO2, the optimal residence time was 1.25 sec and the molar ratio of O3/NO about 1. For the generation of N2O5, the residence time should be about 8 sec whil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xhaust gas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he molar ratio of O3/NO about 1.75. This study provided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n the reaction parameters of ozonation of NOx b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uld be helpful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ozone oxidation combined with the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methods (WFGD)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NOx.  相似文献   
140.
聚糖原菌富集实验及其内源过程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啟林  郝晓地  曹亚莉 《环境科学》2011,32(4):1034-1041
细胞衰减是微生物内源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由细胞死亡引起的数量衰减和由细胞活性降低引起的活性衰减两部分.通过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速率(VFAUR)测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以及LIVE/DEAD细胞染色技术,研究了富集聚糖原菌(GAOs)在序批式反应器(SBR)系统中好氧环境下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当T=30℃、进料中m(COD)∶m(P)=100时,SBR系统中GAOs富集比例达94%.测定和计算表明,SBR富集系统中GAOs衰减速率和死亡速率分别为0.132 d-1和0.034 d-1,其数量衰减和活性衰减占其细胞总衰减比例分别为26%和74%.可见,GAOs数量衰减只占其细胞总衰减中很小一部分,而绝大部分衰减由活性衰减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