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09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21.
目的:分析无钛夹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阑尾样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无钛夹法和钛夹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特点.结果:无钛夹法和钛夹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阑尾炎的治疗中,在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手术费用、术后早期恢复中,无明显差异;但无钛夹法没有体内金属异物残留,对患儿远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明显减少.结论:无钛夹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钛夹法相比,手术操作和近期疗效基本相同,但远期对患儿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上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表1,参6.  相似文献   
722.
添加有机物料对淹水土壤Cd活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滢  黄丹丹  周权锁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93-1099
采用红壤(pH 4.46)和潮黄土(pH 7.10),在N2覆盖下淹水(25±0.5)℃培养60d,研究了淹水土壤加入有机物料(苜蓿、稻草粉)后Cd活性变化及其制约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后,氧化铁的还原溶解作用带来Fe组分再分配和pe+pH下降,导致Cd组分向低活性组分转化.淹水土壤添加有机物料后,通过pe+pH下降效应和pH升降效应增强了对Cd活性转化的影响,其中,红壤有机物料处理较对照pe+pH降低和pH值升高,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低于对照,土壤Cd活性降低;潮黄土有机物料处理pe+pH和pH值均低于对照,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高于对照,土壤Cd活性增加.添加有机物料对固相Org-Cd再分配的影响小,但在液相中DOM与Cd的络合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23.
氧化剂增强TiO2纤维光催化降解DMF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TiO2纤维光催化降解DMF水溶液的结果表明:氧化剂增强了TiO2纤维对DMF的降解能力,在其它反应条件相同情况下,O3/TiO2(F)对DMF降解率是air/TiO2(F)和H2O2/TiO2(F)的1.5倍左右,且降解速率提高2倍左右,COD分析表明DMF几乎完全矿化.同时实验过程中确定了DMF光催化降解中间产物仲胺的存在.以二甲胺为仲胺代表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中间产物仲胺的迅速降解是O3增强TiO2纤维降解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4.
张瑞昌  章海波  涂晨  骆永明 《环境化学》2014,(11):1821-1827
本文初步探讨了不同pH、离子强度及电解质种类对纳米氧化锌(ZnO NPs)稳定性(聚集沉降和溶解)的影响.沉降实验表明,pH越靠近零电荷点(~pH9.2),ZnO NPs聚集体尺寸越大,沉降速度越快,稳定性越低;中性pH条件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ZnO NPs ζ电位绝对值减小,聚集体尺寸相应变大,沉降速度加快,稳定性降低.中性pH时ZnO NPs ζ电位为正值,阴离子较阳离子更易使ZnO NPs聚集沉降,且SO2-4的影响远大于Cl-.溶解实验显示,pH2—11,Zn2+都会释放到溶液中,pH>7.5,ZnO NPs溶解量<5%;pH<6,超过60%的Zn2+释放到溶液中.中性条件下,离子强度越高,ZnONPs越易溶解,且Ca2+对纳米氧化锌溶解的促进作用强于Na+.这表明离子对纳米氧化锌溶解的促进可能源于阳离子与颗粒表面的离子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725.
我国空气污染物人为源排放清单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影响数值模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子之一. 定义不同排放清单中同一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的比值为差异度,对比分析了4个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为污染源排放清单(TRACE-P、INTEX-B、REAS1.1和REAS2.0). 结果表明:INTEX-B、REAS1.1和REAS2.0清单中给出的2006—2007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SO2排放量差异度为12%,而在SO2排放量较大的省份(如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差异度达30%以上; NOx和NMVOC(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差异度分别为51%和30%,在山东、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度达到20%~80%. 相对于2000年的排放清单,2006—2007年排放清单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增长明显,SO2、NOx和NMVOC的排放量在INTEX-B、REAS1.1和REAS2.0清单中的平均值分别为TRACE-P清单的1.6、1.9和1.5倍.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的增长和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等都会影响人为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选取,这也是造成排放清单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6.
以偏钒酸铵作为钒源、二乙醇胺作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钒-氮共掺杂TiO2.通过XRD、UV-Vis、TEM、XPS、BET等表征手段,对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及形貌、紫外可见光响应特性、比表面积、表面元素及存在形式进行分析,探讨钒氮共掺杂TiO2的影响机制.以苯酚为污染物,评价其在紫外光及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光催化剂均为锐钛矿,钒氮共掺杂能够增大其比表面积,并使光吸收范围拓展至可见光区,N以O—Ti—N、Ti—O—N结构存在于钒氮共掺杂TiO2中,V以V5+的形式存在,钒-氮共掺杂TiO2在紫外光下对苯酚降解速率是TiO2的3.18倍,在可见光下对苯酚的降解速率为TiO2的2.56倍,重复使用7次后,钒-氮共掺杂TiO2对苯酚的降解率仍可以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727.
北京地区3500m高空内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10年北京地区3500m高空内飞机探测的大气污染物(NOx、SO2 、CO和O3)数据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4~11月期间,NOx、SO2和CO月均值有比较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规律,NOx、SO2 和CO月均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而O3月均值随高度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温度较高月份(7~10月)值较小,而温度较低月份(4~6月、11月)值较大,但O3月均值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5~9月的较大,春秋季4月、10~11月的较小.不同的高度大气污染物浓度白天逐时变化并不一致,其变化率是1500m以下的比1500~3500m的明显高.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区域分布特征是,除城区四环明显较高外,城区正北面、西南面(北京-保定方向)、东南面(北京-天津方向)较高,西北面(北京-张家口方向)较低.  相似文献   
728.
利用硫酸-硫酸铵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及消解液,开发了直接吸收、消解、显色分析纳米TiO2生产现场空气中的纳米TiO2粉尘的方法。并研究了各类口罩对于纳米TiO2的拦截效率。结果表明,在流速为400L/h,采集时间为2.5 h的情况下,采用两级吸收瓶形式,总采集效率可以达到94%以上。对纳米TiO2生产现场粉尘的控制研究表明,佩戴无纺布型口罩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单只口罩2.5 h平均截留效率大于86%,两只口罩2.5 h平均截留效率大于90%。根据口罩的拦截效果,参照NIOSH的推荐标准,建议将纳米TiO2生产现场的粉尘质量浓度定为小于1.0mg/m3。  相似文献   
729.
Three adsorbents including TiO2, Ti-Ce, and Ti-La hybrid oxides were prepared to remove fluoride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Ti-Ce and Ti-La hybrid adsorbents obtained by the hydrolysis-precipitation method had much higher sorption capacity for fluoride than the TiO2 adsorbent prepared through hydrolysis. Rare earth (Ce and La) oxides and TiO2 exhibited a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e hybrid adsorbents for fluoride sorption. The sorption equilibrium of fluoride on the three adsorbents was achieved within 4 h, and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described the sorption kinetics well. The sorption isotherms fitted the Langmuir model well,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fluoride on the Ti-Ce and Ti-La adsorbents were about 9.6 and 15.1 mg·g-1, respectively, at the equilibrium fluoride concentration of 1.0 mg·L-1, much higher than the 1.7 mg·g-1 on the TiO2. The sorption capacities of fluoride on the three adsorb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solution pH increased from 3 to 9.5.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luoride removal by the three adsorbent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xyl groups on the adsorbent surface were involved in fluoride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730.
The evolution of NOx from grass and maize silages wasmeasured using chemiluminescence in samples kept in airtightcontainers, in the silos and in a 750 kg mass removed to a mixer waggon.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n the grass and maizesilos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is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NOx after silos have been opened an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 persist in the mass whichare rapidly released on agitation at the feed-out. The maximumrecorded concentrations of NO and NO2 were 1985 and 152 ppbv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than for rural background levels and exceed the maximum hourlyexposure of 50 ppbv for NO2 recommended by the UK expertpanel for quality stand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