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71.
微波辐照载甲苯活性炭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在微波辐照条件下,活性炭量、微波功率、载气量、加热时间等因素对载甲苯活性炭脱附的影响,在正交实验中,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氮气流量、活性炭量、辐照时间、微波功率,最佳的操作工况为:活性炭量9 g、载气流量300 mL/min、辐照时间120 s、微波功率500W,活性炭的脱附率在99.74%.  相似文献   
72.
以堆肥-火山灰为填料的生物过滤器连续处理含甲苯、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的气体,观测生物过滤效果和填料的菌系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甲苯和乙酸乙酯共存的条件下,生物过滤器优先去除乙酸乙酯;当进气中同时存在甲苯、乙酸乙酯和异丙醇时,优先去除乙酸乙酯和异丙醇.填料中各种微生物的菌体密度与过滤去除的有机物组成和浓度有关.霉菌和酵母菌竞争利用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的能力较强,放线菌和细菌对甲苯的竞争利用能力较强.进气中高浓度的有机物会使填料中的菌体密度增大.在处理甲苯、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的生物过滤器的各段填料中,菌体密度按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顺序而降低. 图 1表 3参 17  相似文献   
73.
运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O/γ-Al2O3催化剂,利用FTIR、MS、XRD等技术研究了甲苯在该催化剂上的深度氧化的性能及反应机理。初步讨论了活性氧化铝上铜的最佳负载量,铜在催化剂中的作用,以及甲苯在该催化剂上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及其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74.
在接近于工业应用的非稳定条件下,以陶粒为填料,恶臭假单胞菌为单一菌源,甲苯为目标污染物,对生物滴滤塔的抗负荷冲击与抗饥饿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停留时间及进气污染负荷的瞬间变化不会造成滤塔处理性能明显下降,仅为7%左右,12h内基本恢复,最大去除能力为136.49g/(m3.h);碳源与氮源的突然中断以及短期的闲置,对滤塔处理性能的影响均较小;填料层中水分的含量是影响滤塔处理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恶臭气是一门新兴的技术。通过对典型的恶臭物质硫化氢、乙硫醇、苯、甲苯等恶臭物质的低温等离子脱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晕放电形式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是可行的,停留时间越长、电压越高脱除效果越好,当停留时间>9s,电压>20kV时恶臭物质的去除率基本>90%,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和升高电压,去除效率并不会大幅度提高。低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对恶臭的脱除效率基本无影响,高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使恶臭物的脱除效率下降,较高浓度氢气的存在也会降低恶臭物的脱除效率,而氧气浓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硫化氢脱除率。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对甲苯气体的动态吸附净化过程及热空气解吸脱附再生过程.采用3种经验方程对ACF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相关系数R2 =0.9960,说明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ACF对甲苯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穿透曲线实验表明,ACF对甲苯吸附效果较好,Yoon-Ne...  相似文献   
77.
The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 (P ow) of six monoisocyanate and five diisocyanat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HPLC) methods. Two HPLC peaks, a broad tailed peak followed by a sharp one, were observed with all compounds. The later peak was identified as the isocyanate compound. The P ow value for each isocyanate compound was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capacity factor of the peak to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drawn from those of reference compounds. The hydrophobic substituent constants for the isocyanate group were calculated with each of the compounds. The value of this constant wa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carbon bound to the isocyanate group and the average values for the aromatic and aliphatic isocyanate groups were 0.35 and — 0.52, respectively. Because of the reactivity of those compound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P ow has little relevance to calculation of their environmental fate and ecotoxicity.  相似文献   
78.
堆肥生物过滤器净化苯、甲苯混合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木块和多孔塑料为填料,选择苯为VOCs代表,研究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低浓度的苯生物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 以木块和多孔塑料为填料的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低浓度苯净化效率呈现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的过程,对高低浓度甲苯均呈现缓慢升高后降低的过程,高浓度苯的最大净化效率为90.5%和97.7%,甲苯的最大净化效率为71.34%和66.45%;(2) 以多孔塑料为填料的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浓度苯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和抗负荷性,以木块为填料的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浓度甲苯有更好的净化效果;(3) 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低浓度苯、甲苯的平均净化率为68%和56%以上,低浓度苯和甲苯的平均去除能力分别为0.122和0.012 g/(m3·h),最大去除能力为0.148和0.015 g/(m3·h),而高浓度苯和甲苯的平均去除能力为0.94和0.11 g/(m3·h),最大去除能力为1.32和0.135 g/(m3·h)。  相似文献   
79.
盆栽植物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动态模拟法模拟盆栽植物对甲苯污染气体的净化,考察吊兰和金绿萝两种盆栽植物在净化甲苯过程中,甲苯入口浓度与植物对甲苯净化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盆栽植物对低浓度甲苯废气具有长期明显的净化效果。在相同条件下,吊兰茎叶和土壤的净化速率优于金绿萝体系。在植物的耐受浓度范围内,2种植物茎叶和土壤的净化速率均随着甲苯入口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白天的净化速率明显高于黑夜时的净化速率。在实验过程中,吊兰土壤体系的降解率随着甲苯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金绿萝土壤体系的降解率基本不受甲苯入口浓度的影响。吊兰盆栽体系的降解率明显大于金绿萝的降解率。两种植物盆栽体系的降解率随甲苯进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8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负载的双组分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CdS-TiO2/MWCNTs。通过透射电镜(TEM)、比表面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方法对光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CdS-TiO2/MWCNTs对甲苯降解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活性粒子CdS-TiO2均匀负载于MWCNTs上,比表面积、光吸收阈值和强度增大,活性粒子间以及活性粒子与载体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CdS-TiO2/MWCNTs在主波长为254 nm紫外光照射下对甲苯的降解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5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