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60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近年来直升机失事事故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产生严重的经济、政治负面影响。为此,研究直升机失事应急救援路线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提出的应急救援路径选择模型中,考虑了直升机失事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对弧段路况的影响,优化目标是最小化路线的通行时间和当量长度。基于启发式思想,设计了求解这一模型的双目标优化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正确性证明,实例模拟说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2.
平原丘陵过渡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分析景观过渡带中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将环境因子纳入空间自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并以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作对照.结果表明:土壤性质指标中,容重及有效铁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地形及区位因子中,纬度、高程、坡度、粗糙度等稳定性因素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的局部集聚性多发生在核心景观过渡带;空间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均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估计值的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残差的空间模式显著减弱;能够灵活调整权函数与带宽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模型评价方面,GWR-1和GWR-2的残差平方和较OLS分别降低了20.717%和8.799%; SLM、SEM、GWR-1、GWR-2的AIC值较OLS分别减小了5.108、5.391、19.887和11.751.除本身存在的空间自相关外,模型中土壤性质指标及环境因子能大幅解释土壤有机碳的异质性.本研究引入辅助变量,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平原丘陵过渡带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可为生态恢复、环境变化指示及研究区典型柑橘区的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Centrality metrics evaluate paths between all possible pairwise combinations of sites on a landscape to rank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site to facilitating ecological flows across the network of sites. Computational advances now allow application of centrality metrics to landscapes represented as continuous gradients of habitat quality. This avoids the b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andscapes into patch and matrix required by patch-based graph analyses of connectivity. It also avoids the focus on delineating paths between individual pairs of core areas characteristic of most corridor- or linkage-mapping methods of connectivity analysis. Conservation of regional habitat connectivity has the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recovery of the gray wolf (Canis lupus), a species currently recolonizing portions of its historic range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We applied 3 contrasting linkage-mapping methods (shortest path, current flow, and minimum-cost-maximum-flow) to spatial data representing wolf habitat to analyze connectivity between wolf populations in central Idaho and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yoming). We then applied 3 analogous betweenness centrality metrics to analyze connectivity of wolf habitat throughout the north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southwestern Canada to determine where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facilitate range expansion and interpopulation dispersal. We developed software to facilitate application of centrality metrics. Shortest-path betweenness centrality identified a minimal network of linkages analogous to those identified by least-cost-path corridor mapping. Current flow and minimum-cost-maximum-flow betweenness centrality identified diffuse networks that included alternative linkages, which will allow greater flexibility in planning. Minimum-cost-maximum-flow betweenness centrality, by integrating both land cost and habitat capacity, allows connectivity to be considered within planning processes that seek to maximize species protection at minimum cost. Centrality analysis is relevant to conservation and landscape genetics at a range of spatial extents, but it may be most broadly applicable within single- and multispecies planning efforts to conserve regional habitat connectivity.  相似文献   
104.
为通过潜叶虫潜食叶片所留下的潜道分析其分类、行为和生态,应用Getdata图形数字化软件和R语言,提取线形潜道的数字化图像,并获得各种图像形状参数,如平均转角、转角集中度、分维D、直线度ST、蜿蜒度SN等.结果发现:大多数潜道的平均转角较小(不超过±25.0°),转角集中度较高(>0.600),说明潜食方向大多保持为前进方向;多数潜道的ST在0.010到0.300之间,数值极小,而SN一般都超过0.600,表明多数潜叶昆虫潜道的蜿蜒程度非常大;米楮上两种潜叶蛾的潜道形状参数如D和ST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5.
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福建海岸带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福建海岸带地区以生态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占比达64.4%以上,成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的保证;生产和生活用地整体占比不大,但却是变化动态较高的用地类型.②时序变化上,1995—2005年,工矿生产用地、城乡生活用地不断扩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值下降2.3%;2005—2015年,生产、生活空间变迁程度趋于缓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值缓慢下降1.3%.③空间分布上,厦门、泉州等地市以生产、生活用地为主,较高强度的用地方式和相对破碎化的用地格局使得该地区呈现较低的生态环境质量(EV值小于0.855);宁德市、莆田市内陆地区等以生态用地为主,较强的生态稳定性使得该地区呈现较高生态环境质量(EV值大于0.994).④在用地转型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上,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用地变化是工矿生产用地的对外扩展,两个时段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9%和49.7%,且用地方式变化从功能属性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并引发了工业污染、景观格局破碎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索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寻求合理的干预对策,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取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验证研究假设,构建修正后的矿工安全注意力影响因素作用路径概念模型图。研究表明: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即矿工安全意识、矿工工作疲劳、安全信息刺激以及安全监管对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即注意专注度、注意广度以及注意转移度都存在路径关系,而且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之间也存在路径关系。以期通过有效干预影响因素提高矿工安全注意力,降低人因失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不同经验驾驶人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的注视转移特性,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中开展实车实验,利用 iView X HED型眼动仪采集了32名不同经验驾驶人的眼动数据。运用动态聚类方法,对驾驶人注视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职业与非职业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隧道不同段与普通路段的注视转移规律与注意力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非职业驾驶人,职业驾驶员具有较强的注视前瞻性,且在隧道的不同段主要注视的区域因行车环境不同变化较小;驾驶人对同一目标需要重复注视才能提取足够的信息,且当行车环境复杂度增加或驾驶员驾驶经验不足时,重复注视概率增加;驾驶人在不同路段行车时,主要通过注视中间区域获取信息;行车环境与驾驶经验对驾驶人在中间近处、左侧区域及内后视镜区域的注视平稳分布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效果不佳。选取受2016年南方洪涝影响严重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内涝灾害治理过程中应急“软能力”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剖析,提出在制度适应、风险管理以及理念协调等方面的重构思想,并论述城市应急“软能力”的提升路径:建立健全防灾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推进协同导向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完善教育导向的城市灾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9.
碳中和是《巴黎协定》提出的到21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大自然吸收总量相平衡,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目标。本文从碳中和的目的、本质和进展分析入手,提出了在实现碳中和问题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0.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开始寻求低碳发展方式。城市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地,是低碳发展理念的实践主体。阐述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了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路径,介绍了国际上低碳城市的实践途径,提出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