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2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3902篇
安全科学   707篇
废物处理   1099篇
环保管理   1481篇
综合类   8511篇
基础理论   109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442篇
评价与监测   312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969篇
  2011年   963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843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1046篇
  2006年   1171篇
  2005年   890篇
  2004年   699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结合大港石化实际情况,在详细介绍柴油碱渣应用QBR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提出酸化回收粗酚或环烷酸并配套QBR、QBF等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各种碱渣的新型工艺路线。经QBR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7%以上,石油类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硫化物去除率在99%以上。该技术的成功应用解决了困扰石化公司多年的碱渣废水处理的老大难问题,为炼厂碱渣废水乃至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经实验筛选的固化剂配方对废钻井液进行了固化处理的室内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经该固化剂配方处理后的固结材料在水中浸泡5d后的浸出液在色度、化学需氧量、pH值、石油类、悬浮物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方面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3.
制备了一种铁碳基/过渡金属复合催化剂,其物质摩尔配比为Fe:C:TiO2:MnO2:ZnO=2:1:1:1:0.3,使用该催化剂拟定了二次催化—固定床生物氧化降解流程。在pH=6、温度=90℃的条件下,用该流程处理煤化工工业所产生的洗煤气净化脱酚、蒸氨剩余废水,在无需对原废水进行稀释的前提下可很好地对此废水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出水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r78—1966)中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4.
污染治理中的微波诱导催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大气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实例,阐述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实践应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望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污染治理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国内外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调查分析和对比,提出了适合国内实际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方案。以离心分离技术为核心,辅之以调质、倾析等多种预处理技术和高温裂解、生物处理等后续处理技术的污泥综合处理工艺,适于我国现阶段的含油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了治理有机废气和无机废气的主要工艺,提出要针对废气的实际参数,选择高效节能的废气治理设备。  相似文献   
997.
用改性海泡石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栋  李军  王阳 《化工环保》2007,27(3):268-270
以海泡石为原料,经盐酸活化、水热活化,再加入氯化镁、氯化铁复合制得除磷剂原粉;再用聚氯乙烯将除磷剂原粉黏合成粒状除磷剂。用粒状除磷剂对废水中的磷(PO4^3-)进行吸附、洗脱,考察除磷剂的循环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除磷剂对废水中磷的吸附容量可达92m g/g以上;以碳酸钠为洗脱剂,磷的洗脱率可达90%以上;除磷剂可重复使用,且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98.
用生物滴滤床处理H2S和挥发性有机物混合废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沙昊雷  陈建孟 《化工环保》2007,27(2):152-155
用生物滴滤床(BTF)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站的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废气,当废气中H2S质量浓度为120~400mg/m^3、VOCs质量浓度为115~340mg/m^时,运行稳定后H2S和VOCs的去除率为95%和85%。考察了影响BTF运行的循环水水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加入Na2CO3可使循环水pH控制在3~6;循环水中含盐量、Cl^-质量浓度和SO4^2-质量浓度分别为2200~3300,600~800,1200~1400mg/L,均未达到抑制微生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化学混凝法去除稠油废水中的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油田稠油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混凝除硅方法对稠油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锌复合混凝剂的混凝、软化及镁剂除硅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除硅效果。确定了最佳除硅配方:NaOH的加入量为500~600mg/L,除硅剂MgCl2.6H2O的加入量为700~800mg/L,锌复合混凝剂加入量为100~150mg/L,处理后废水中SiO2的质量浓度小于50mg/L,达到热采锅炉的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The present end-of-life vehicle (ELV) recycle rate and management status during the dismantling stage were investigated to aid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c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Vs by surveying information and using the results gained from questionnaires given to dismantlers. The average recycle rate at the dismantling stage was 44% of the mass of a new vehicle and the rest of the ELV was then compressed and transported to shredding companies to recover mainly the iron content, which averaged 38.7% of the mass of a new vehicle. Nonferrous metals such as copper, antimony, zinc, and aluminum accounted for only 1.5%. The automobile shredder residues (ASRs) were composed of light and heavy fluffs and soil/dust and amounted to 15.8% based on the mass of a new vehicle. The dumping of fluff and inorganic residues in landfill sites, however, will be restricted when new regulations are implemented to reduce the disposal amount to less than 5% of a new car, as has been done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in Japan. The detailed characteristics of ASR were investigated to suggest appropriate means of treatment such as volume reduction 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rmal technologies to meet future expected enforcement. Also, some concerns on hazardous pollutant release such as that of dioxins while utilizing such thermal treatment methods were considered. The present on-go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to meet such future management targets a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