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72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1034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15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0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Hs)中苊(Ace)、荧蒽(Flu)、芘(Py)、苯并[a]蒽(BaA)、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和苯并[g,h,i](BPR)经下行床后,去除率超过80%,上行床去除较少。驯化床和未驯化床对PAHs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驯化床后,质量浓度显著升高,经未驯化床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显著降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表明,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核率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毒害物质经下行床后大部分被去除。  相似文献   
122.
向海湿地河道上下游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向海湿地河道上、下游土壤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Al元素作为标准化元素,通过对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的分析,研究了Cu、Ni、Mn、Fe、Ba、Cr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状况及分级。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影响,部分层面Ni、Ba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达到显著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富含重金属的霍林河上游矿源物质的沉积及人类对湿地开发活动的历史变迁过程;此外,径流淹没频率不同造成了两断面土壤沉积类型和沉积效果的不同,使得受水文影响较大的上游断面的人为污染程度大于受影响较小的下游断面,说明向海湿地对人为污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或向海湿地具有较强的净化和过滤功能。  相似文献   
123.
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物种空间分异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在地形、水分等因素制约下的植物物种空间分异规律,包括垂直分异规律和水平分异规律。首先,按照地形和水分的分异组合特点,把湿地生境分为较干燥生境、季节积水生境和常年积水生境。然后,在各个生境内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调查植物物种。调查分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2003年3个时期,范围包括三江平原的典型湿地植物群落。数据分析时采用了生境组合法。即把3个不同的生境组合成一个水分(或地形)梯度带,根据频度和多度指标筛选出主要物种,然后按照其空间位置,列出主要植物物种沿水分梯度带的分布序列。研究发现:三江平原湿地不同生境的植物物种组合和垂直分异差别明显。较干燥生境的植被类型以岛状林群落为代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层次分明。季节性积水生境的植被类型以小叶章群落为代表,是典型的湿草甸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不明显。常年积水生境以毛果苔草群落为代表,植物群落层次也比较明显。植物物种水平分异规律,基本上可由植物物种空间分布序列图来代表。随着地势降低,水分增多,乔、灌植物,湿草甸植物,水生草本植物在特定的空间依次出现。  相似文献   
124.
植物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3个生长季(2003-2005年)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N2O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湿地生态系统N2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尽相同.植物的参与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2003-2005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表观N2O排放通量的1.58倍、2.09倍和2.34倍,同期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表观N2O排放通量的1.86倍、1.50倍和1.33倍.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N2O排放通量均大于毛果苔草沼泽,这主要是由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性以及水文情况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5.
扎龙河滨湿地水体营养化污染特征及水环境恢复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郭跃东  邓伟  潘继花 《生态环境》2003,12(4):393-397
对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指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TN、TP、BOD,等多项水质指标都已严重超标;阐明了营养物年季变化特征;总结了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保障湿地供水、生态工程恢复及控制流域地表水污染的多项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6.
苏北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利用为例 ,剖析湿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相关环境问题 ,包括 :湿地面积缩小 ,自然灾害濒发 ;区内环境状况日趋恶化 ,生产与生活性污染严重 ;湿地功能日益衰退 ;湿地农业生产效益下降 ,农民的生产投入明显不足。此外 ,还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对策 ,具体有 :建立湿地可持续利用新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建立预警分析系统 ,以现代湿地生态工程技术为指导 ,全面提高湿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7.
土壤渗滤法治理湿地水环境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扎龙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地质条件,研究采用土壤渗滤法处理排入湿地的造纸废水,并从技术和实践分析的角度对该地浅表部亚粘土渗滤的稳定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保护区地表层的亚粘土对造纸废水中各项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CODCr、BOD5、Cr^6 、NH4^ -N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0%、84%、90%、78%及80%以上,在该处利用缓坡土地渗滤处理系统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8.
以无尾河下游漫流区———向海地区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重金属污染评价相结合,进行高分辨率剖析。在对其典型剖面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Al归一化的基础上,应用上下层比较法、富集系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富集水平及污染时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沼泽湿地沉积物表层已明显富集了重金属元素,达一定污染水平,这显示近20a霍林河流域上、中游人类活动对下游湿地的扰动增强。  相似文献   
129.
关于《湿地公约》中"湿地"定义的汉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匡耀求  黄宁生 《生态环境》2005,14(1):134-135
湿地公约文本使用的英语是英国英语,其使用的词汇与美国英语有微妙的区别,湿地国际(中国)官方文本对《湿地公约》中湿地定义的汉译不确切。文章讨论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与湿地有关的几个词语在含义上的差别,重译并解剖了几个典型的湿地定义。  相似文献   
130.
采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以盐碱土壤为基质的不同湿地植物人工湿地系统以及对水中低质量浓度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实验表明,芦苇系统、香蒲系统、车钱草系统和无植物系统均对水中低质量浓度的N具有净化效果。3种植物系统相比,香蒲系统的净化效果较其他二者较佳,芦苇系统与车钱草的净化效果相当;同时实验也表明4种湿地系统对低质量浓度的P不具有净化效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系统中的P质量浓度反而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