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安全科学   29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898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进水水质成分改变引发的污泥粘性膨胀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强化SBR工艺除污性能时,由于可溶性淀粉投加导致进水水质成分发生改变,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污泥出现大量的粘液。镜检发现,大量指状菌胶团异常增殖且丝状菌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膨胀属于污泥粘性膨胀。停止可溶性淀粉和提高主反应池的DO浓度,污泥粘性膨胀并未得到恢复,但污泥粘液逐渐消失。粘液消失后,通过模拟前期进水水质成分和缩短泥龄,污泥粘性膨胀得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实验还研究了污泥粘性膨胀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以1961~2007年三江源区的气象及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 K法和R/S分析法分析三江源区气候及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进行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径流过程的主要驱动要素。研究表明:三江源区气温普遍显著升高,水面蒸发和地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不断增加,降水的增加并不显著,而年径流尤其是夏秋季节径流存在明显减小的趋势。R/S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和水文要素未来总体的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三江源区径流过程是由气温起主导作用,径流对气温变化较降水变化更为敏感。本研究将为三江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借鉴,同时为三江源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工业污染的治理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选取的11个省市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湖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层级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内在协调性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国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城市化概念与内涵的认知--城市化是一个“人口 经济 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 城市化总量时序演变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趋势,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粗放增长的内在特征;② 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城市化导向型向经济城市化导向型转变的过程;③ 城市化相关系数的时序演变与人口城市化集聚程度>空间城市化集聚程度>经济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演变趋势密切相关,表明综合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地域协调性最高,而与经济的最低;④ 城市化等级体系空间结构及其时序演变具有首位度城市层级结构、城市层级结构动态演变,以及城市化地域协调性不强等特征;最后就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湖北省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对湘潭锰矿红旗矿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的采样分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锰矿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中的锰、镍、铜、锌、镉、铅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同源性。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的差异性、离散程度、变异性较大;锰—镍、锰—锌、锰—镉、锰—铅、镍—锌、铜—锌、铜—铅、锌—镉、锌—铅、铅—镉呈极显著正相关,镍与锰以外的其他重金属相关性都较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300%、16.628%、11.115%,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1.543%,并且6种重金属在主成分1的载荷非常高。结合矿区的周边环境和自身特点,表明6种重金属的主要共同来源为矿区内的矿业活动,并且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也对矿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6.
在2004—2007年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尽管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较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和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在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拉普拉斯算子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权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非监督学习的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突出了各聚类间的差异,在强调人脸重要部位信息的同时保留了人脸轮廓信息,从而更有利于分类和识别.使用这种二维加权主成分分析方法在ORL数据库上与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普通的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具有更优的性能,并且在提高识别率的同时算法的复杂度并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8.
机场安检系统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安检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取决于多种因素.安检系统各组成部分安全风险的关联关系和各要素交互作用的信息可以被目标树-成功树(GTST)和主逻辑图(MLD)的建模方法完整地描述.论述了GTST-MLD模型的特点及其建模步骤,并且将它们运用到安检系统的风险分析上,解决了安检系统的安全风险模型建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紫杉醇、β-胡萝卜,三七皂甙,小蘖碱,齐墩果酸的来源,分布,含量,应用,市场及提取分离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指出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主成分分析法在三江交汇处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三江交汇处的三个断面从1984年到1998年的监测资料对交汇处的水质做分析,分析前先对量化数据标准化处理,处理后提取主成分,并且计算其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再由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到主成分的线性表达式。结果表明:五项影响因素中,三个断面桔水期均受亚硝酸盐氮的影响比较大,丰水期和平水期均受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比较大。交汇前,小南门断面的水质综合污染最严重,凉姜沟断面的水质综合污染最轻;交汇后,三江口断面的水质在两者的缓冲下,水质综合污染居中。则说明主成分分析法为河流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