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91.
高效组合人工湿地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中,同时也暴露出其存在湿地结构、湿地稳定性、运行管理可持续性等问题。通过构建螺蚌鱼草菌藻生态系统无缝嫁接植入人工湿地中,解决了传统湿地生态稳定性一般、季节性影响较大、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难题,在物种多样性保护、当地生态系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92.
三峡大坝的阻隔,造成鱼类生境片段化,为了解三峡船闸对上下游鱼类的连通性,研究三峡船闸过鱼能力,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2017年2月和2018年2月三峡船闸检修期间,对闸室及廊道进行鱼类调查,分析鱼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历次调查共采集鱼类6目10科32属39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鲟类2种(匙吻鲟和杂交鲟);鳖、贝氏鳖、鳊、瓦氏黄颡鱼4种鱼类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各次采集鱼类总尾数的98.78%、96.55%、68.14%和91.10%;23种鱼类可能具有通过船闸的能力,其中9种鱼类能顺利通过船闸或可在船闸内定居;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等弱游泳能力鱼类在船闸也有分布,推测早期仔鱼等也可以通过船闸到达下游江段,达到上下资源交流的目的.该研究为发挥船闸的生态功能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93.
为研究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及养殖鱼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评估鱼体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本文以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某水产公司两个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5个站点的水样和不同生长周期的牙鲆、珍珠龙胆石斑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研究对象,选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分析其中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和砷(As)的含量,并评估鱼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水体中Cu、Zn含量最大,Pb、Cd含量在9月最高,微滤机净化池水中的Pb含量大,Hg、Cu含量为6月最高,As含量为10月最大,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可能与换水率、季节变化等情况有关.鱼体中牙鲆和珍珠龙胆石斑鱼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Zn>Cu>As>Pb>Cd>Hg,Cu、Zn作为鱼类生长的必要微量元素其含量最大;同一鱼体的重金属含量在不同生长周期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294.
该研究旨在探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胚胎发育毒性和仔鱼神经毒性的影响,科学评估水体中SDBS污染的环境生态风险。将受精后4 h的黄颡鱼胚胎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2、0.4、0.6、0.8 mg·L-1的SDBS中,观察胚胎孵化累计死亡率、畸形率;并通过检测5日龄仔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5-羟色胺及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探讨其神经毒性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暴露处理的黄颡鱼胚胎孵化畸形率提高4.5~14.5百分点(P<0.05),死亡率提高7.8~23.4百分点(P<0.05)。与对照相比,暴露处理正常仔鱼和畸形仔鱼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12.0%~50.5%和15.0%~53.9%(P<0.05),暴露处理仔鱼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暴露处理正常仔鱼和畸形仔鱼5-羟色胺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6%~9.9%和3.0%~11.1%(P<0.05),暴露处理仔鱼5-羟色胺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暴露显著...  相似文献   
295.
水库大坝建设会对鱼类洄游造成阻隔影响,为减少大坝阻隔对鱼类遗传交流的影响,大坝应建设过鱼设施。福建省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升鱼机过鱼设施,而进鱼口位置选择是影响过鱼设施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根据白濑水利枢纽布置特点,从坝下流场、工程条件、过鱼效果等方面进行进鱼口位置比选研究,为类似水库工程过鱼设施进鱼口位置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96.
水生生物毒性测试广泛应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水生态环境安全,而鱼类生态毒性数据为水生生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本文总结了现有的鱼类水生毒性测试标准及常用的物种。阐述了常用水生鱼类模式生物,如斑马鱼Danio rerio、青鳉鱼Oryzias latipes、黑头软口鲦Pimephales promelas等作为模式鱼类的特征及在生态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环保部7号令推荐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中国本土生物在水生毒性测试中使用。目前公开发表的利用稀有鮈鲫的水生毒性研究多集中在急性毒性方面,对其他类型的研究如法规毒理相关的长期慢性毒性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297.
水体低氧已是全球性生态问题,常以季节性、偶发性和昼夜间等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水体中。长期低氧可影响鱼类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但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暴露于不同形式的低氧后,后期的生长和繁殖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了连续低氧(2.8 mg·L~(-1)DO)(H1)、昼夜低氧(H2)和发生在胚胎器官形成时期的偶发性低氧(H3)等3种情景对青鳉胚胎的发育影响,评估了这一早期暴露对青鳉后期的生长、存活和繁殖的影响。我们发现,3种低氧方式都可以显著延长青鳉胚胎的孵化周期,引起胚胎卵黄囊吸收和鱼鳔发育异常;暴露结束120 d后,H1组青鳉成鱼的畸形率显著升高、存活率和生长速度都显著下降;H1、H2和H3组中成鱼的雌雄比都发生了改变,鱼群中以雄鱼为主,且产卵量和受精率都显著下降。结果表明,鱼类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所受到的低氧暴露可对后期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对子代补充和种群稳定产生重要影响;鱼类关键发育期所经历的低氧事件,以及昼夜低氧事件所产生的生态后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98.
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可长距离传输、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等POPs特性,近年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水源地(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鱼样品中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全氟丁烷磺酸(PFBS)等在内的12种PFASs的含量。利用同位素法确定了不同种类鱼的营养级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级中的PFASs浓度及生物放大效应,重点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全氟辛酸(PFOA)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水源地的鱼体中的PFASs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酸(PFUdA)和全氟十二酸(PFDoA)的检出率均达到100%,PFASs总量浓度达1.70~14.32 ng·g~(-1) wet weight(w.w.),PFOS和长链全氟羧酸PFCAs是鱼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同位素鉴定水库鱼的营养级层次范围在2.11~4.10,且肉食性鱼类营养级大多高于杂食性鱼类,PFOS沿着食物链生物放大的过程与稳定碳氮同位素富集过程基本同步。此外,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 daily intake,ADI)评估得到PFOS与PFOA的风险值分别为1.16 ng·kg~(-1)·d~(-1)和0.31ng·kg~(-1)·d~(-1),整体低于人均每天可承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结果表明,北京水源地鱼体中PFOS和PFOA含量未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299.
本研究采用生物行为传感器监测青鳉鱼重金属铜暴露下的行为数据,分析不同暴露浓度(20、10、5、1和0.1 TU)下青鳉鱼的行为响应。20、10、5、1和0.1 TU的暴露浓度下青鳉鱼对重金属污染的行为反应模式符合环境胁迫阈值模型,且不同浓度梯度重金属对青鳉鱼产生不同的行为毒性效应。通过本研究,利用重金属作用下青鳉鱼的行为变化来研究重金属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物行为响应机制,从而得到重金属暴露下生物行为的实时变化过程和趋势,可对水环境生态系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00.
鄱阳湖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以鄱阳湖湖口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根据2007~2008年监测,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7、8月份,其中7月中下旬~8月底为青鱼、草鱼和鲢幼鱼的高峰期;而鳙幼鱼的高峰期在7月份。青鱼、鳙的体长主要为500~999 cm,草鱼、鲢以500~1499 cm的个体为主。此外,2007和2008年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均以鲢为主,鳙所占比例较小,且它们每天出现的数量都与湖口的水位呈正相关。这为深入研究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时间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