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68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31.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梅  张国宁  张明慧  邹兰  魏玉霞  任春 《环境科学》2012,33(12):4417-4421
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控制大气污染源,提高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效力,改善整体大气环境质量.在深入研究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标准体系存在的不配套、不协调和不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毒性测试以微藻细胞为生物敏感元件,以叶绿素荧光变化为响应指标,在监测水体重金属和农药污染方面,具有检出限低、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实际水环境中藻类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此法仅能反应各种污染因子的综合毒性。近几年,众多学者致力于提高微藻生物监测的特异性以确定污染物种类,改善微藻固定技术以适应原位监测。文章介绍了基于微藻荧光的毒性测试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
二氧化碳减排及固定的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探讨了二氧化碳的减排措施及存在问题,二氧化碳的固定方法,对二氧化碳减排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利用矿物固定二氧化碳将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4.
油田6kV生产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主要采用固定电容补偿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过补或欠补问题,在谐波源设备大量使用的情况下,给系统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现采用了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3条6KV配电线路上进行了试验应用及效果分析,为静止无功补偿技术今后在6KV配电线路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
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和降低基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分级提取的方法研究了施加骨炭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土壤施加10 mg·kg-1骨炭后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的浓度都显著下降;而加入骨炭后土壤有机结合态Pb的浓度显著上升,表明骨炭可以吸附、固定土壤中的Pb,改变Pb的化学形态,降低Pb的生物可利用性.加入骨炭后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Cd的浓度都显著下降,残渣态Cd的浓度明显上升.骨炭处理对土壤中Cu化学形态的影响和Pb相似,表明骨炭可以吸附固定土壤中的Cu.骨炭处理对Zn也有一定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态的Zn.采用植物彗星实验研究了施加骨炭对土壤基因毒性的影响,表明加入骨炭后减轻了污染土壤对洋葱根尖细胞的DNA的损伤,降低了土壤污染对植物的基因毒性.生物评价和化学评价的结果均表明骨炭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剂,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对植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36.
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东  李彦龙  王雷  王建平  可欣 《环境科学》2007,28(12):2873-2876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Cd、Pb、Zn、Cu、Cr和Ni的迁移特性,着重研究重金属在熔渣中的固化效果,考察了温度(1 290℃、1 320℃、1 360 ℃)、助熔剂(10 %的玻璃粉)、冷却方式(水冷、空冷)对重金属固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提高使Pb、Zn、Cu、Cr和Ni的固定率都有一定的提高;加入10%的玻璃粉使各种重金属的固定率都有显著提高,只有Zn例外;对Zn、Cu、Cr和Ni,空气冷却方式下的重金属固定率比水冷方式下的高.  相似文献   
37.
通过实验模拟,考察了粒径、炭层厚度、水体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与固定底泥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氨氮与磷酸盐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92 mg/g、1.9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在温度5~35℃、粒径80目、炭层厚度0.5cm时,模拟水体中TN和TP浓度可维持在0.55~0.85 mg/L和0.02~0.04 mg/L之间,说明生物炭能很好的吸附水体中的N、P并将其固定在底泥中。  相似文献   
38.
当前复合燃料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计算普遍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此法的运用需要依赖准确的燃料消耗计量、燃料氧化率和燃料低位热值等数据,其缺省因子是否适合有待商榷。本文通过采用实地监测手段,在获得了企业固定排放源设备的相关参数后,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时间比法、负荷法和热值分配法等几种方法对企业GHG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IPCC排放因子法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而热值分配法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监测法对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而采用热值分配法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拓展时间段的GHG排放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9.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比对监测中存在问题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受限、环境容量受到制约,"十二五"时期的节能减排工作显得尤为紧迫、艰巨和重要。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作为节能减排监测体系中计算排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确定达标排放的重要依据,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总量考核、监督执法、排污申报核定等工作的数据基础。用传统的国家标准方法对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进行比对测试时,会受到水分、一氧化碳、硫化氢、监测点位以及分析方法的影响,对比对测试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分析比对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原因,针对相应的影响因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了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不断发展,波纹补偿器作为关键组件在热力管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铰链型补偿器因其具有补偿量大,补偿距离长、受力形式接近自然补偿管系的特点而呈现优势。本文从实例出发,对铰链型补偿器的选用和管路固定支架推力计算作出浅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