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针对传统滑坡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布线困难、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滑坡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以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通过布置在滑坡体上的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利用 ZigBee 协议和互联网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滑坡体信息。 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例,分析了该滑坡当前监测手段的不足,建立了八字门滑坡的物联网监测系统,分别对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程序进行设计。针对节点能量供应和数据远程传输问题,提出将太阳能供电系统和北斗短报文模块应用到数据采集系统来弥补野外条件的不足。结合八字门滑坡的地形地质条件,优化了滑坡测点的布置方案,并开发了数据采集界面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直观显示。  相似文献   
12.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 sheet was fabricated from a drawable MWCNT forest and then deposited o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film. The film was further coated with a natural antimicrobial peptide nisin.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nisin coating on the attachment of Bacillus anthracis spores, the germination of attached spores, and the subsequent biofilm formation from attached spor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ong adsorptivity and the super hydrophobicity of MWCNTs provided an ideal platform for nisin coating. Nisin coating on MWCNT sheets decreased surface hydrophobicity, reduced spore attachment, and reduced the germination of attached spores by 3.5 fold, and further inhibited the subsequent biofilm formation by 94.6% compared to that on uncoated MWCNT sheet. Nisin also changed the morphology of vegetative cells in the formed biofilm.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nti-adhesion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nisi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had the potential in producing effective anti-biofilm formation surfaces.  相似文献   
13.
2014年4、7、10月和2015年1月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选择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以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斑块中央(C)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互代研究方法,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序列下湿地沉积物硝化-反硝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互花米草入侵序列中,湿地沉积物硝化速率为0.19~1.66μmol·m~(-2)·h~(-1),反硝化速率为12.41~27.19μmol·m~(-2)·h~(-1).沉积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硝化速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反硝化速率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入侵不同状态下,沉积物硝化速率表现为BCA,反硝化速率表现为CBA.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沉积物-水界面N_2O交换通量.互花米草入侵引起的沉积物pH、NH_4~+-N、含水量、容重和电导率等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入侵阶段沉积物硝化-反硝化速率以及N_2O释放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秦清  张艳萍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859-2864
采用经乙酸钠驯化培养具有一定聚羟基烷酸酯(PHA)储存能力的活性污泥,考察乙酸、丙酸和丁酸3种短链脂肪酸,以及乙酸、丁酸分别与丙酸按1∶1、1∶2、2∶1比例组合成的6种混合酸作为碳源时对活性污泥中PHA的储存和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短链脂肪酸中,以丁酸为碳源得到活性污泥PHA储存量最高,为40.53 mg/g;在混合酸中,乙酸与丙酸按1∶2组合时,系统PHA储存量最高,为773.4 mg/g。混合酸相对于单一的脂肪酸碳源更有利于活性污泥储存PHA。在混合酸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丙酸比例的增加,乙酸与丙酸混合比丁酸与丙酸混合更有利于微生物的PHA储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凝-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对大伙房水库原水进行处理,考察其除污染性能和膜污染情况,并对该短流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利用超滤膜直接过滤原水时,膜污染较重,并且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较低;而采用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时,膜污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当絮凝剂投加量为7 mg/L、膜清洗周期为30 min时,对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5.61%、40.42%和37.12%,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6.
pH对生物质同步水解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蒲枯叶作为发酵基质,考察了水生生物质在培养温度为(25.0±0.5)℃、pH为6~12下的水解产酸情况.结果表明:(1)实验末期(30 d),不同pH下香蒲枯叶中半纤维素降解率为28%~60%,比纤维素(19%~42%)和木质素(1%~46%)高.(2)在同一发酵时间内,发酵液总有机碳(TOC)、还原糖浓度总体随...  相似文献   
17.
郑敬东 《安全》2002,23(5):23-24
1 事故背景 电解槽部件之间的绝缘要求很严格,一共设计了12道绝缘,其中,电解槽由4角立柱支撑形成的框架上部平台排烟支管与厂房排烟总管之间的绝缘尤其重要,所以,设计为上部平台排烟支管与厂房排烟总管之间有两节绝缘材料做成的短管,确保万无一失,如下图所示意:  相似文献   
18.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一类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SCCP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和分布特征,测定了24个广州土样(含3个剖面采样点)中SCCPs的含量,分析了其同族体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广州表层土壤中SCCP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8~541.2ng/g,均值为79.6ng/g;剖面土壤中SCCPs的含量范围为7.5~115.8ng/g,均值为33.1ng/g。不同类型土壤中SCCPs各同系物组分的分布模式相似,以碳原子数为10和11的Cl6-SCCPs/Cl7-SCCPs为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震救援这一非常态社会活动,在灾情信息上报及时且全面的前提下,对现有救援力量尤其是善于应对困难情况的各支专业救援队进行部署,以达到救援力量的有效利用,尤其是在讲究效率的黄金72 h中显得格外重要。在各救援点优先等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利用图论的路径分析功能在地图上实现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城市交通网络模型的建立、空间数据的拓扑分析、几何网络的构建和最佳路径。通过具体的实例,利用ArcGIS网络分析工具,探讨了基于距离最短的最佳路径分析、基于时间最少的最佳网络分析和有障碍物的时间最少的最佳路径分析,阐述了GIS技术在城市交通网络最佳路径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以期通过GIS的网络分析技术来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网络体系,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