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61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周名  钟晨  赵赫  曹宏斌 《环境工程》2023,(9):187-193
磺胺类药物(SAs)是目前最常见的抗菌类抗生素之一,已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和自然水环境等检出,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但是目前水中微量SAs采用常规生物法降解处理效果并不显著。氧化法作为有效去除水体中SAs的方法之一,是水处理的研究热点。针对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药效机理和危害,系统综述了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氧化降解的研究进展,阐明了不同氧化方法、反应途径与产物毒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指出了高级氧化方法在加速磺胺类抗生素去除转化方面效果更好,而直接氧化在减少高毒性中间产物累积和减少抗生素抗性基因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开发高效的氧化方法需要密切关注磺胺类抗生素中间产物的累积和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32.
为探究不同过滤工艺运行条件对处理水中的抗生素抗性细菌去除效果的影响,该文设置不同滤料厚度、过滤停留时间和滤料粒径等工艺参数,分析处理后出水和滤料上残留的四环素抗性菌(TET)、诺氟沙星抗性菌(NOR)、磺胺甲恶唑抗性菌(SUL)及克林霉素抗性菌(CL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石英砂滤料厚度由1 cm增加到5 cm,过滤停留时间由0 min增加到80 min及粒径由6 mm减小到0.3 mm时,出水中4类抗性细菌数目分别下降了56%~65%、34%~54%及44%~64%。相对于滤料粒径,滤层厚度和停留时间对出水和滤料上残留的抗性细菌丰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调节石英砂厚度及粒径更利于TET的去除及CLI的滤料存留;调节石英砂厚度及停留时间更利于SUL和CLI的去除及TET的滤料存留;调节石英砂厚度对NOR的去除及滤料存留效果均为最佳;调节石英砂粒径更利于SUL的滤料存留。  相似文献   
833.
为探究富油微藻-真菌共培养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构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的共培养体系,通过调节不同比例的微藻真菌初始接种量,对模拟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物去除、藻菌结合与采收、生物质干质量与生化组分以及生物柴油生产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C. vulgaris和A. oryzae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与C. vulgaris单独处理相比,共培养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最优藻菌接种比例为25∶1,TN、NH4+-N、TP、COD和Cu(Ⅱ)的去除率分别达72.51%、71.19%、92.23%、91.47%和90.38%.藻菌共培养对3种磺胺类药物(SAs)也具有显著的生物去除效果,磺胺二甲嘧啶(SMZ)、磺胺甲恶唑(SMX)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的去除率分别达57.61%、58.31%和50.48%.(2)丝状真菌易于与微藻形成球状体,在菌丝强力支撑作用下,C. vulgaris在废水中呈现悬浮状态,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并实现对微藻的高效采收,最高采...  相似文献   
834.
刘佳  隋铭皓  朱春艳 《四川环境》2011,30(2):111-114
抗生素是用于防治人类和动物病菌性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的一大类化学品.基于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本文针对抗生素对环境水体造成的污染,从环境水体中抗生素的来源入手,分析了抗生素在环境水体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并讨论了目前国内外抗生素去除的研究情况,主要对常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吸附3种手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抗生素...  相似文献   
835.
5种典型滨海养殖水体中多种类抗生素的残留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敏  俞慎  洪有为  孙棣棣 《生态环境》2011,20(5):934-939
水产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抗生素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尤其是环境残留抗生素对微生物耐药性的诱导和抗生素在食物中的残留,直接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以及人类健康。应用固相萃取-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SPE-LC-MS/MS)研究不同生物养殖水体(鱼塘、螃蟹池、蛏池、虾池、鸭池)中残留抗生素类型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基于LC-MS/MS分析的固相萃取方法对滨海养殖水体中5类14种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并且检测方法回收率在63%~124%之间;在典型滨海养殖区不同养殖水体中检出了3类7种抗生素(含磺胺类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残留,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诺氟沙星(3.54 ng.L-1,虾池)、氧氟沙星(14.8 ng.L-1,蛏池)、磺胺嘧啶(5.36 ng.L-1,鸭池)、磺胺二甲嘧啶(7.35 ng.L-1,虾池)、磺胺甲噁唑(18.5 ng.L-1,虾池)、氟甲砜霉素(5.00 ng.L-1,虾池)和甲氧苄氨嘧啶(40.2 ng.L-1,鸭池),均低于已有的报道质量浓度水平。养殖水体中残留抗生素种类和质量浓度与养殖生物类型有关,螃蟹养殖水体抗生素残留种类(4种)最少,鱼和鸭养殖水体抗生素残留检出达6种,而检出的抗生素最高残留质量浓度主要来自于虾养殖水体。  相似文献   
836.
磺胺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持续排放导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处理水中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过氧乙酸(PAA)氧化磺胺类药物的性能,研究了PAA与磺胺甲恶唑(SMX)反应的动力学,阐明了SMX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pH=7条件下,10 mmol·L-1 PAA可在240 min内完全降解20 μmol·L-1的SMX,该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0.018 min-1,是过氧化氢的360倍;相对于分子态的SMX,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SMX(SMX-)更容易被PAA氧化;增加PAA浓度可有效促进SMX的 氧化降解;加入过量甲醇(甲醇与PAA的浓度比分别为20和100),SMX的降解率未明显降低,表明SMZ的降解主要是PAA氧化所致,自由基在其中的贡献很小.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SMZ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发现PAA氧化SMX的位点为SMX分子中苯环上的氨基和五环杂环上的甲基;PAA氧化也对其它的磺胺类药物有效,如磺胺二甲恶唑(SMOX)、磺胺噻唑(STZ)、磺胺吡啶(SPY)和磺胺甲基嘧啶(SMR). Br-的存在促进了PAA对SMX的氧化, I-存在下在反应初期加快了SMX的氧化降解,而HCO3-、Cl-和腐殖酸的存在则显示出抑制效果.同时, 在实际环境水样(南湖水和长江水)中,PAA依然能有效氧化降解SMX,表明PAA具有应用于天然水体中磺胺类药物的氧化消除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7.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在多种环境介质(大气、土壤、水体、沉积物)中均有广泛检出.微塑料能够通过表面形成的生物膜结构携带抗性基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微塑料在抗性基因的长距离传播以及水平转移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以及微塑料传播耐药性所导致的生态与环境效应还尚不明晰.本文重点对不同环境中的微塑料与抗性基因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对微塑料传播抗性基因的主要方式与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概述了微塑料参与调控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机制,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促进微塑料污染问题的科学解决.  相似文献   
838.
为了系统地了解厌氧消化及其强化工艺对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削减效果,明确抗性基因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降解机制,从几种常见的厌氧消化工艺入手,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高温厌氧消化、预处理和投加外源添加剂等强化工艺对污泥中不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削减效果和影响因素,发现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归趋主要与污泥中选择性压力的大小、宿主菌群的丰度、水平转移的效率和抗性基因的耐药机制等有关。厌氧消化及其强化工艺主要通过破坏污泥细胞结构,减少宿主菌群丰度或降低抗性基因水平转移风险的作用机制来实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高效削减。  相似文献   
839.
以复合磁性纳米凝胶球(Fe3O4@PVA-SA-PAC)为吸附剂,探究其对水中磺胺甲噁唑(SMX)、环丙沙星(CIP)、甲氧苄啶(TMP)抗生素类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分析pH、投加量、污染物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H=3时最有利于抗生素吸附;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增大而上升,随着投加量增加而下降;3种抗生素吸附表现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均质单分子层吸附与非均质多分子层吸附共同作用的状态。其中SMX与CIP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TMP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温度为308 K时,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均达到较高拟合度(0.938≤R2≤0.998),此时SMX、TMP和CIP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188,59.649,96.468 mg/g;竞争性吸附试验表明复合凝胶球可同时吸附多种目标抗生素污染物,具备良好吸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0.
为研究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的有机磷农药(OPs)和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量和生态风险,在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流域水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水样中目标污染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水体检出敌百虫(TRC)、毒死蜱(CHP)、磺胺甲基嘧啶(SMR)、磺胺二甲嘧啶(SM2)和磺胺甲恶唑(SMZ),浓度分别为nd~17.2、nd~2.32、0.05~20.6、0.07~15.37和0.87~17.48 ng/L (nd为未检出). ②SAs和OPs残留量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SAs浓度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OPs浓度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③使用蛋白核小球藻对单一及其混合物进行毒性试验,得出OPs和SAs五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在低于5%和19%~21%效应范围内呈现加和作用,5%~19%效应范围呈现协同作用,21%~26%效应范围内呈现拮抗作用,混合物在环境中检出最高浓度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产生加和作用. ④基于整体混合物风险熵的风险评估结果,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OPs和SAs混合污染对蛋白核小球藻产生中等生态风险;而基于单一污染物风险熵计算的混合物风险熵结果,OPs和SAs混合污染对蛋白核小球藻无生态风险,低估了混合污染物实际风险. 研究显示,不同方式获得的污染物预测无效应浓度对风险评估结果产生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