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50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624篇
基础理论   356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原代培养背角无齿蚌鳃细胞的镉毒性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背角无齿蚌鳃细胞的原代培养途径,并阐释其在评价水体Cd2+毒性效应上的潜力,本研究比较了不同酶分解方法(链霉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鳃细胞存活率差异,并分析了L-15培养基中不同血清浓度(10% FBS、20% FBS)对鳃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细胞置于20℃生化培养箱中培养.进而根据Cd2+对鳃细胞的LC25值设定0.0625、0.125、0.25、0.5和1.0 mg·L-1 5个Cd2+理论浓度梯度,对原代培养的鳃细胞进行24 h暴露,分析了细胞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0.025%链霉蛋白酶在4℃分解16 h的鳃细胞存活率为98.2%±0.2%,显著高于0.25%胰蛋白酶在26℃分解30 min的89.4%±3.5%鳃细胞存活率(p<0.05);L15培养基加入10% FBS的细胞存活率总体显著高于添加20% FBS的细胞存活率(p<0.05).在上述较佳的分解和血清浓度组合条件下,细胞培养120 h后,其存活率仍高达90.1%±4.7%.鳃细胞活力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两者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随着Cd2+浓度的增加,SOD和AcP含量总体增加,而CAT含量呈现出"诱导-抑制"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较为适宜的背角无齿蚌鳃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揭示了其原代培养鳃细胞的细胞活力及SOD、CAT、AcP水平,具有作为评价水环境Cd2+毒性/污染的生物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23.
浮游微藻携带和传播WSSV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 unaliella salin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四种浮游微藻为实验对象,研究其是否可以携带和传播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病病毒(WSSV).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微藻和WSSV病毒粗提液混合后,经PCR检测发现在混合后96 h内微藻都可以携带WSSV,其中湛江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在144 h内为WSSV阳性,盐藻在120 h内为阳性,然后在不同时间呈现WSSV阴性.采取病毒-浮游微藻吸附法,用携带WSSV的微藻投喂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5d,经套式PCR检测,美丽猛水蚤为病毒阳性.这说明浮游微藻可以携带并且传播WSSV.  相似文献   
24.
实验表明,即使病毒剂量低到一个感染性病毒也可使人感染,并可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因此,水环境的病毒污染深为人们关切。 水中的致病性病毒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及医院废水。目前已从各种水体中检测出120多种危及人类健康的肠道病毒和其它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用最灵敏的方法试验,在100—1000L饮用水中应不含病毒。因此,病毒的浓缩技术是监测水中病毒的前提。 现在国内外使用的浓缩技术方法很多,但都不甚理想。我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回收自来水和污水厂出水中实验性污染的病毒,以便选择具有快速、简便、适用性广泛、浓缩水样体积大和回收病毒效率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25.
杨骏 《世界环境》2004,(6):58-58
英国科学家最近在英国布菜德福市发现一种奇怪的生命体。这种生物体基因代码多达120万个字符,比典型的病毒至少长10倍。它含有大量用于蛋白质转化的基因和用于DNA修复酶和其他蛋白质的基因,而这些特征过去都被认为是细胞生物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26.
稀土元素镧对金鱼藻生长生理及细胞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金鱼藻叶绿素总量、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代谢指标和细胞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金鱼藻对镧的吸收积累作用,结果表明,短期内低浓度(2-110mg/L)的镧对金鱼藻生长有一定刺激促进作用,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及处理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并破坏细胞叶绿体结构;金鱼藻对镧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27.
采用直接吸入染毒法,对SO2吸入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AM)进行提取,测定了大鼠吸入SO2后AM细胞膜表层和疏水区膜脂流动性、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结果表明,AM细胞膜脂荧光偏振度升高,细胞膜疏水区和表层膜脂流动性均显著降低;AM细胞膜结合酶ATPase活性与SO2浓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AM细胞膜SOD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各项指标与SO2浓度之间均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8.
大气飘尘对大鼠肺细胞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白鼠气管内注入飘尘后分析肺灌洗液的方法,比较了上海不同地区飘尘对大鼠肺细胞的毒性;再运用毒性指数及效应指数,综合评价了上海市不同地区大气飘尘污染的状况。研究表明:从肺灌洗液的生化成份分析及细胞分类显示,以彭浦新村、隆昌路平凉路、康定路胶州路3个点的飘尘毒性较大。综合评价结果,彭浦新村的效应指数最大,以后依次为康定路胶州路、鲁班路斜土路、青云路、隆昌路平凉路等。  相似文献   
29.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虹  张志杰 《陕西环境》1998,5(3):27-29
对于焦化废水,目前普遍采用的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COD仍较高,主要是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低焦化废水出水COD的关键是去除这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有关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这些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特性.降解机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地评述。  相似文献   
30.
微囊藻毒素导致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以鲫鱼(G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微囊藻毒素microcystm-LR(MC-LR)和microcystin-RR(MCRR)在低浓度下(1nmol·L-1,5 nmol·L-1和10 nmol·L-1)对鲫鱼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鲫鱼淋巴细胞分别经两种微囊藻毒素体外诱导2h后,出现细胞核固缩的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特征梯状DNA(DNA ladder);并且两种藻毒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该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导致鱼类淋巴细胞产生凋亡,因而可能影响鱼类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