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性能稳定、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75%以上的菌株20株,其中编号为Ⅰ-18的菌株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85%以上,经鉴定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实验表明,该菌株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为碳源,以质量分数均为0.15%的蛋白胨与尿素组合为氮源;生长与分泌絮凝剂的合适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7.0,最佳培养时间为80 h.利用该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效果明显,15 min浊度去除率达98.7%.  相似文献   
32.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J-1降解BDE-209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环境有增效修复作用。本文通过考察鼠李糖脂、蔗糖脂肪酸酯和茶皂素对BDE-209的增溶作用、对菌J-1生长的影响及菌J-1对表面活性剂的利用,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菌J-1降解BDE-209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BDE-209的增溶能力大小为:鼠李糖脂>蔗糖脂肪酸酯>茶皂素。低浓度鼠李糖脂(<100 mg/L )、蔗糖脂肪酸酯(<50 mg/L)和茶皂素(<50mg/L)都能促进J-1对BDE-209的降解,且促进作用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增强,最高分别可将BDE-209降解率提高23.18%,16.47%和12.64%。3种表面活性剂中、高浓度均对J-1降解BDE-209有抑制作用,当鼠李糖脂、蔗糖脂肪酸酯和茶皂素浓度为1000 mg/L时,J-1对BDE-209的降解率分别降低35.32%、16.54%和27.76%。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的促进作用是增溶和协同代谢的综合效应;中等浓度的蔗糖脂肪酸酯(200-700mg/L)和茶皂素(100-200mg/L)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底物竞争或(/和)表面活性剂胶束内裹BDE-209阻碍了菌J-1 与其接触所致;而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抑制作用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对菌J-1的毒害所致。  相似文献   
33.
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Ⅱ cDNA片段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是蔗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在蔗糖积累和碳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茎组织中SPSⅡ表达量占SPS转录总量的40%,表明SPSⅡ cDNA的克隆与表达对蔗茎中蔗糖的积累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克隆分离SPSⅡ基因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包含1个3 183 bp的开放读码框,可编码1 060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EU269038.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SⅡ基因在甘蔗糖分积累的不同时期、不同组织部位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糖分积累初期蔗茎中的SPSⅡ相对表达量最大,在糖分积累中期蔗叶中的SPSⅡ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峰;同组织部位中,糖分积累初期SPSⅡ相对表达量高于糖分积累中期、后期.图6参11  相似文献   
34.
紫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三氯蔗糖动力学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余韵  陆金鑫  吕贞  彭明国  徐彬焜  杜尔登  郑璐 《环境科学》2020,41(10):4626-4635
以新兴污染物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SUC)为对象,研究紫外活化过硫酸盐(UV/PS)对其的降解效果.考察UV光强、PS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和阴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解析UV/PS降解SUC过程中的降解产物并评估其生态毒性.结果表明,对比单一UV和单一PS,UV/PS降解SUC效果更为明显,SUC降解反应速率常数随光强、PS投加量增加而增大,中性条件更有利于SUC降解,背景离子NO3-和HCO3-对UV/PS降解SUC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Cl-和SO42-促进降解过程.基于高分辨质谱HRMS和GC-MS解析出16种中间产物,降解过程主要涉及羟基化、氧化和醚裂解等反应.发光细菌毒性实验和ECOSAR预测结果表明,UV/PS降解SUC过程中会产生毒性高于母物质的中间产物,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5.
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sucralose,SU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因其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且具有高极性、持久性等特点,被US EPA(美国环境保护局)列为新兴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EC),相关检测、降解及毒理学研究逐渐增多.在比较了水环境中微量三氯蔗糖检测方法,总结了其在各地水环境中检出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水处理工艺中三氯蔗糖的控制及转化.研究表明:固相萃取-液质联用(SPE-LC/MS)是检测水环境中人工甜味剂最常用的方法,可实现痕量三氯蔗糖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限低至几ng/L.以生物处理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三氯蔗糖降解效果甚微,大部分三氯蔗糖随排放进入水环境,继而进入饮用水处理及供水系统.欧美地区污水及地表水环境中三氯蔗糖检出浓度约为几至几十μg/L,饮用水中约为几百ng/L,国内水环境中检出水平与之相当,但资料数据相对匮乏.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三氯蔗糖几乎没有控制效果,实际处理系统中氯和臭氧等氧化工艺控制效果甚微.试验研究中以产生羟基自由基、硫酸自由基等为主的高级氧化工艺可有效降解三氯蔗糖,但由于成本高,操作条件限制等难以大规模应用,此外三氯蔗糖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副产物.我国已经成为三氯蔗糖的第二大产地,人工甜味剂生产及使用规模大,理论上国内存在水环境污染范围广、污染水平高的分布特征,是水源中不容忽视的一类微量有机污染物.目前国内净水厂推广应用以臭氧为主的深度处理工艺,但三氯蔗糖在该工艺中因不完全降解可能导致多种含氯或脱氯产物的产生,对饮用水供水安全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