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91.
土壤微生物链霉菌6803菌株被证明对高等植物具有化感作用。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液体发酵碳源、氮源、无机盐、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发酵时间等对链霉菌6803菌株菌丝体产量及发酵液化感作用的影响,用均匀试验设计法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链霉菌6803菌株生长和产生化感作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淀粉)=26.67g·L-1,p(蔗糖)=25.15g·L-1,p(NH4C1)=0.30g.L-1,黄豆饼粉浸液8.88%,所(NI-h)H2P04]=O.18g·L-1,p(FeS04.7H20)=O.002g·L-1,p(NaCl)=0.75g·L-1,pH值7.6,装量系数O.16,接种量3%,温度36℃,转速200r·min-1,发酵144h。本研究为利用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作为天然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2.
22种常用除草剂对蚯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22种常用除草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滤纸法染毒48 h,特丁净、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和莎稗磷对蚯蚓为中等毒性,其LC50值为10.32(8310~12.23)~34.69(29.16~43.99) μg·cm-2;其次为...  相似文献   
193.
张淑花  周利军  张雪萍 《生态环境》2013,(10):1706-1710
土壤动物是土壤污染的敏感指示生物,对土壤环境变化表现出比较灵敏的反映,为了解低质量浓度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推动除草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采用除草剂2,4滴丁酯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室内染毒模拟试验,参照农田施用常规参考质量浓度,设置4个质量浓度梯度和一个不喷施除草剂的对照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最高限于参考喷施质量浓度的3~4倍,一次染毒后分别于12、24、48和72 h后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并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试验共获得土壤动物18655个,隶属于2门,4纲,12目,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2,4滴丁酯导致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有所减少,但减少的程度并不大。个体数量变化与质量浓度增高之间呈现较明显负相关(r=-0.856,P〈0.05),种类数变化与质量浓度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动物种类数的减少主要取决于稀有类群和极稀有类群,数量的变化则主要是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的增减。2,4滴丁酯的施加使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降低,均匀度指数增高。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变化与染毒后经历的时间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染毒后不同时间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相差较大,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历时时间段内相差不大。综合各分析结果能够看出,低质量浓度2,4滴丁酯处理会对土壤动物群落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194.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研究酰胺类除草剂在稻田常规使用浓度(丙草胺0.0021 mL·L-1;丁草胺0.0045 mL·L-1)下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丙草胺和丁草胺对幼虾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幼虾体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草胺组幼虾淀粉酶(1 d、3 d)和脂肪酶(6 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丁草胺组幼虾胰蛋白酶(1 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11 d时,3组之间幼虾各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天时,丙草胺组幼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升高(P<0.05),丁草胺组幼虾GPx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2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3天时,丁草胺组幼虾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草胺组和丁草胺组幼虾G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T-AOC显著升高(P<0.05).至第17天时,3组之间幼虾各抗氧化酶指标,除丁草胺组GPx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草胺和丁草胺在稻田常规使用量下可以影响幼虾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幼虾体质量损失率增大,存在短期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95.
为评估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斑马鱼(Danio rerro)为受试动物,配制4种分别含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以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的试验饲料,并以商业饲料为对照,通过98 d喂养实验,调查斑马鱼的摄食、生长、繁殖和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不同喂养阶段斑马鱼的组织病理和敏感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 表明:抗虫转基因玉米和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斑马鱼的生长表现、肝脏、肠道和性腺的组织病理、产卵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转基因大豆组斑马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组和商业饲料组,且雄鱼显著高于雌鱼(P<0.05).斑马鱼脏器组织中敏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随时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喂养时间与组别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试验饲料组斑马鱼的生长表现、肝脏中SOD活性以及mRNA表达量与商业饲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上的差异有关.总体上看,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斑马鱼没有明显的生态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6.
乙酰羟酸合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类、磺酰胺类和嘧啶水杨酸类等乙酰羟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获得能抗此类除草剂的AHAS突变基因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从长期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到2株抗性细菌HR9和HR11,根据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菌株HR9和HR11对甲磺隆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达到9 600 μmol/L和8 200 μmol/L,且对各种乙酰羟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交叉抗性.利用PCR技术从HR9、HR11和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除草剂敏感型克雷伯氏菌LB-2的总DNA中克隆到编码AHAS的基因ilvIH,其中ilvI编码大亚基即催化亚基,ilvH编码小亚基即调节业基.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R11与菌株HR9的ilvI有6个位点的氨基酸存在差异,HR9、HR11与LB-2的ilvI各有20和16个位点的氨基酸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7.
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斌  张超兰 《生态环境》2008,17(2):580-583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采用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提取液中的有机碳采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提取液中的氮采用凯氏消煮法测定;采用直接吸收法滴定测定土壤呼吸作用.研究了阿特拉津、甲磺隆、丁草胺3种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呼吸强度的影响,揭示了3种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消长过程及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较高使用浓度胁迫条件下,培养前20 d 3种除草剂都明显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抑制土壤呼吸.但这种抑制效应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20 d以后,它们对这些能表征土壤环境生态效应的生物学指标的影响随之降低.甲磺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呼吸作用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大于阿特拉津和丁草胺也可能与它们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8.
综述了检测酰胺类除草剂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色质联机法以及一些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9.
除草剂生产废水经微生物降解前后的毒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田土壤中分离到3株能降解含有阿特拉津、扑草净和扑灭津的除草剂生产废水的假单胞菌.这些菌株在接种后的2~6d内对除草剂废水的降解速率最快,12d后可将原水中的CODCr值降低79.54%.此类废水在降解过程中对鱼类的急性毒性也逐渐下降,对受试鱼类24~96h的LC50值随着降解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废水在降解后的4~6d内,经Ames试验测试具有较强的致突变活性,表明此类废水在微生物的降解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致突变物质.因此对此类废水要严加管理和控制,注意其在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00.
以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甲黄隆在甲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的光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均为一级反应。甲黄隆在甲醇中的光解速率与在水中相差不大,而丙酮可明显促进其光解。甲黄隆在甲醇中光解先断裂脲桥,生成磺酰胺和取代三嗪,磺酰胺继续光解生成苯甲酸甲酯和微量的硫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