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648篇
基础理论   30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Gradients of genetic distances (GGDs) between 26 adjacent cenopopulations of Scotch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along the transects through the distinct landscape-ecotopic isolation borders were analyzed graphically. The results made it possible to reveal and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gradients and borders of gene-pool structural patterns in populations of this specie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ern Eurasia. In lowland areas, the most distinct borders were found between pine populations growing on dry lands and bogs (Pineta sphagnosa) in the forest zone of the Transural region, as well as between the Arakaragaiskii and Amankaragaiskii island pine forests in the steppe zone (Northern Turgai). In highland areas (the Urals and the Carpathians), the greatest GGDs were observed between low-mountain (about 600 m above sea level) and middle-mountain (850–900 m) populations. Analysis of GGDs is a promising gene-geograph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pulation borders and studying the chorogenetic structure of species.  相似文献   
92.
93.
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新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检验已订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解决各单项水质指标的评估结果的不相容性问题,提高水质等级模型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质评价模型-逻辑斯谛曲线(LOG)模型,它的水质等级是连续的实数值;根据LOG模型的参数值可以分析各水质指标值对水质等级的影响程度,从而检验原订水质等级标准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基于实码遗传算法的LOG建模的实施方案.实例研究说明,这套方案是实用的和通用的,在其它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慢生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REP1R1和REP21DNA为引物,对22株四川土著慢生花生根瘤菌染色体DNA的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RepetitiveExtrogenicpalindromicsequenceREP)进行了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并对电泳结果的指纹图型进行了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四川土著慢生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指纹图形是根瘤菌多样性研究中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为快速、准确预测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基于投影降维思想,建立一种遗传算法(GA)投影寻踪回归预测方法。选取煤层瓦斯原始含量、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采出率、临近层瓦斯含量、临近层厚度、临近层层间距、岩层岩性、开采深度作为评价因子,对某矿15个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GA投影寻踪回归预测模型。利用该矿3个实测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并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利用GA投影寻踪回归预测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平均误差为3.43%,最大误差为5.7%,精度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由于较低的自然老化速率,微塑料在实际水体长期户外暴露过程中老化行为的数据仍较缺乏.通过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微塑料在长江表层水样的18个月户外暴露试验以揭示自然老化过程对微塑料表面特征及对金属离子(Cr6+和Co2+)吸附行为的重要影响.结果显示,户外暴露改变了PC微塑料的理化性质,包括表面开裂、粒径降低、亲水性和熔点增加以及表面氧化(产生羰基和羟基).同时,户外老化过程明显影响微塑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原始和低老化程度PC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通过物理作用控制,而高老化程度微塑料由于产生含氧功能团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由化学过程如络合和共价键等作用控制.并且,不同老化程度PC微塑料对Cr6+和Co2+的吸附性能不同.对于Cr6+,PC的吸附性能随其老化程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然而对于Co2+,平衡吸附性能随老化程度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户外老化过程产生含氧官能团、破碎和开裂以及生物膜可能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证实了长期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