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77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use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for the detection of trisomy 21 in interphase nuclei of uncultured amniotic fluid cells. Five hundred cases were analysed in situ and classified as normal or abnormal; the results were subsequently checked against the cytogenetic findings. Four hundred and ninety-three we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normal with an 86·6 per cent average frequency of scored nuclei exhibiting two signals; six cases we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trisomic for chromosome 21 with 81·7 per cent of scored nuclei exhibiting three signals; and one abnormal case involving an unbalanced chromosome 21·21 translocation was falsely scored as normal due to poor hybridization/detection efficiency. The method has bee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and simplified so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trisomy 21. As aneuploidy detection in interphase does not identify structural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t is not a substitute for fetal chromosome analysis.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分别于夏季和冬季采用GDX—12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中、下游5个断面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进行有机物的浓缩提取。用体外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结果显示,源水有机提取物均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其类雌激素活性中、下游均高于上游,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63.
纳米氧化锌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其生态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纳米氧化锌诱导的呼吸道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尚不广泛.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粒径(30 nm和90 nm)的氧化锌颗粒物处理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at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RTE cells),暴露时间为12 h,通过检测细胞内锌元素含量,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caspsae 3基因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内金属硫蛋白活性,ROS和MDA含量、细胞内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来分析纳米氧化锌诱导细胞毒效应机理.在90 nm纳米氧化锌高浓度暴露时,其细胞内锌元素浓度为0.845μg·L~(-1),约为低浓度暴露组的4.7倍,是30 nm低浓度暴露组的9倍;纳米颗粒物诱导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毒效应具有剂量和尺寸依赖效应;30 nm处理组的pro-caspase 3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90 nm暴露组;暴露浓度为10 mg·L~(-1)的90 nm处理组的金属硫蛋白增加量为0.533μg·L~(-1),增幅达到46%;不同粒径氧化锌颗粒物处理后,细胞内ROS和MDA含量显著上升,且30 nm处理组结果均高于90 nm处理组;纳米氧化锌颗粒物暴露诱导细胞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显著下降,30 nm氧化锌颗粒物暴露组,其Na~+/K~+-ATP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8倍和3.5倍.纳米氧化锌颗粒物进入RTE细胞,通过干扰锌在细胞内代谢,诱导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升高,产生氧化应激,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是导致纳米氧化锌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纳米氧化锌会导致细胞内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下降,离子通道失调,破坏细胞内离子平衡,进一步造成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4.
Decabromodiphenyl ether (BDE-209) is a prevalent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PBDE) congener known to have neurotoxicity. Effects of BDE-209 on Neuro-2a cells were perform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the possible apoptotic pathway was discuss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DE-209 induced Neuro-2a cell apoptosis, in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Fas and 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FADD) and activated the caspase-8 and -3 activitie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inferring the death-receptor pathway was involved in the apoptotic process. Meanwhile, BDE-209 exposure increased the Bax/Bcl-2 ratio and decreased the cellula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which led to cytochrome C released to the cytoplasm. The intracellular caspase-9 was elevated simultaneously, which caused downstream caspase cascade and triggered cell apoptosis. Moreover, BDE-209 exposure increased 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level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addition of N-acetyl-l-cysteine (NAC), known as ROS scavengers, obviously reduced the apoptotic rate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degree of apoptosis blocking and the loss of MMP and ROS production. We thus concluded that BDE-209 induced Neuro-2a cell apoptosis via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ath-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e mitochondrial signaling pathway. The elevated ROS production was considered to magnify the intracellular apoptosis signal and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apoptosis of Neuro-2a cells induced by BDE-209.  相似文献   
65.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王磊  兰淑澄 《环境科学》1995,16(6):76-78,75
综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硝化、生物脱氮中的应用,包括固定化材料与固定化工艺;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在较大规模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对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6.
固定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降解活性艳红X-3B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聚集-交联法固定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用于处理活性艳红X-3B染液。比较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和固定化细胞的某些性质,2种细胞的反应最适温度均为30-40℃,固定化细胞的反应最适pH值范围较宽,为7.5-9.4,热稳定性较好。Cu(2+)对2种细胞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比较聚集-交联固定化细胞和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细胞的脱色能力,前者比后者酶活力较高,半衰期长,成本低,操作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7.
对油田井场的特定部位进行声强测定及频谱分析,发现其噪声强度均已超过国家标准。选健康,耳廊反射正常豚鼠30只,分别置于柴油机旁(8只),钻井平台(8只)和值班房(8只),余6只为正常对照。每天暴露6h,连续21d,记录豚鼠脑干电位及扫描电镜下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虽然钻井平台上的噪音强度低于柴油机组,但它对人耳的损伤程度却高于柴油机组。  相似文献   
68.
利用组织透明法、石蜡制片法和薄切片法比较研究了樟科5属13种植物叶片中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结果表明:5属11种植物叶片中有油细胞分布,其形状多为圆形,体积较小且大小基本一致,d30~45μm;4属8种植物叶片中有粘液细胞分布,其形状多为椭圆形,体积较大,d60~100μm.根据透明叶片观察,不同植物油细胞的分布密度不同;从叶片横切面观察,有些种油细胞分布于整个叶肉中,有的分布于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间及海绵组织中,有的仅分布于栅栏组织内.粘液细胞有些种分布于整个叶肉,而有的仅分布于栅栏组织中.因此,叶片内油细胞的分布密度、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分布位置及其大小在种与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此种结构特征具有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4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原代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s,MEF)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选择4种典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单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颗粒悬液,设立5个剂量组(5、10、20、50、100μg·mL-1)对BALB/c小鼠MEF细胞进行24、48、72h染毒培养,利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上述4种纳米材料对MEF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染毒24h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探讨纳米颗粒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纳米材料均能明显影响MEF细胞的生长形态.染毒24h后,MEF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回缩变形,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稀疏,胞内颗粒物增多,细胞透明度下降.2)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对ME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膜完整性的损伤作用均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致死浓度(24h-IC50)分别为21.85、21.94、461.10μg·mL-1;碳纳米管组的剂量-效应之间不呈对数线性关系,未能得出其24h-IC50.3)在不同染毒剂量水平上,4种纳米材料的毒性对比差异显著:低剂量水平上纳米碳与碳纳米管的毒性强于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硅,随着剂量的升高纳米氧化锌的细胞毒性升高最为显著.结果提示,纳米材料能够对MEF细胞造成毒性损伤,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可能只是作用途径之一;纳米材料的毒性可能受粒径、形状、化学组成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双酚A(BPA)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类疾病密切相关.在这项研究中,旨在探讨BPA直接暴露以及围产期暴露对本体和子代胰岛β细胞影响的差异,从而实现对不同易感人群的精准预防与治疗.通过对GEO数据库中GSE126297和GSE82175两个数据集进行分析,共筛选出108个共有的差异基因,其中28个表达趋势一致,而另外80个表达趋势相反.随后对本体和子代单独的差异基因,以及共有差异基因进行了GO和KEGG对比分析.此外,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分析PPI网络中的紧密联系的基因,并将其可视化,进一步从28个表达趋势一致的基因中筛选出相互作用最为紧密的基因集1(Iqgap2,Igf2r和Rab18);从80个表达趋势相反的基因中筛选出相互作用紧密的基因集2(Polr2f,Ccnt2,Polr2e,Kdm7a,Fbl)和基因集3(Atp5g2,Atp5o和Ndufa6).最后,通过GEPIA在线验证上述基因在胰腺癌样本中的表达,研究发现Rab18,Polr2f,Polr2e,Fbl,Atp5g2,Atp5o和Ndufa6在胰腺癌病例中的表达均显著上升.同时,上述基因在本体中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对于子代,只有Rab18显著上升,其他基因则呈下降趋势.综上,BPA对本体和子代的影响有一定的关联,其中关联的关键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会增加本体罹患胰腺癌的风险,而对于子代则会影响代谢过程和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