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88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本研究开展了印染废水臭氧氧化影响因素、降解动力学和淬灭实验,测定了自由基物种、降解产物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苯胺去除效率随着pH值、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投加速率的增加分别逐渐减小、增加和减小,且臭氧浓度为24 mg·L-1时苯胺去除效率最高.臭氧氧化苯胺的适宜条件为:臭氧浓度为24 mg·L-1、臭氧投加量为200 mg·L-1和臭氧投加速率为4 mg·min-1,此时苯胺的去除效率为47.2%.臭氧氧化苯胺是直接氧化为主结合羟基自由基反应的作用过程.苯胺脱氨基和裂解苯环后生成戊二酸或L-焦谷氨酸直至矿化.大肠杆菌在原水和臭氧氧化后废水中的酶抑制率分别为83.4%和24.7%.臭氧氧化前处理后,混凝去除色度、SS、COD、总氮、总磷、硫化物和苯胺的效能分别提高了0.72%、0.46%、31.40%、9.40%、22.80%、31.40%和63.30%.研究结果为臭氧氧化印染工业园废水前处理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2.
张忠兴  樊晓燕  李星  高玉玺  赵君如 《环境科学》2022,43(10):4536-4544
抗生素共暴露对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及微生物群落聚集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历史抗生素接触胁迫差异(遗留效应)是否能决定微生物和ARGs对抗生素复合污染的响应尚不清楚.通过选择高浓度(30 mg ·L-1)磺胺甲唑(SMX)和甲氧苄啶(TMP)作为历史接触胁迫条件,探究SMX和TMP复合污染对ARGs、细菌群落及其交互作用的短期影响.基于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共检测出13种ARGs,它们的绝对丰度介于2.21~5.42 copies ·μL-1(对数值,以DNA计,下同),其中sul2ermBmefAtetM-01是样品中最主要的亚型,绝对丰度在2.95~5.40 copies ·μL-1之间;SMX和TMP复合污染会引起ARGs和可移动基因元件(MGEs)的富集,但其对各亚型的影响不同,且SMX的历史遗留效应高于TMP;不同接触史的复合污染下,ARGs间的共现与互斥模式均存在;MGEs (尤其是intI-1)与磺胺类(sul1sul2)、四环素类[tet (32)]和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霉菌素类抗性基因(ermB)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微生物全尺度分类发现各类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复合污染的响应不同,且条件丰富菌属(CAT)得到了显著富集;陶厄氏菌属(Thauera)、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是优势的抗性菌属;网络分析共发现31个ARGs的潜在宿主,以条件稀有菌属(CRT)为主,尤其是Candidatus_Alysiosphaera和纺锤状菌属(Fusibacter)与多种ARGs呈现正相关,是多种ARGs的潜在公共细菌宿主;部分稀有菌属[RT,变异杆菌属(Varii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管道杆菌属(Cloacibacterium)等]是转座子IS 613的潜在宿主,在ARGs的增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研究揭示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历史胁迫对ARGs赋存特征和及其宿主细胞的遗留效应,可为削减抗生素复合污染引起的ARGs污染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捕集阱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地表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捕集阱顶空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相关系数0.995,加标回收率为90%~110%,方法检出限为0.08~0.39μg/L,相对标准偏差(n=7)为0.7%~4.8%,仪器检出限低于0.04μg/L。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较好,可以满足对地表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4.
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类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优化了CBF的培育条件。同时解析了CBF活性物质在发酵液中的分布,并对CBF的活性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效纤维素降解菌HIT-3的作用下,秸秆类纤维素发酵3天产糖量达到高峰,此时接入CBF产生菌于灭菌后的纤维素发酵液中,在30℃、140r/min的旋转式摇床上培养36h,整个过程中只需将纤维素发酵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7.2。在上述条件下CBF可获得较优的絮凝效果;多糖是CBF的主要组成成分,CBF的热稳定性良好。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45.
阴极催化剂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制备成本低廉、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高的阴极催化剂来替代Pt/C对于实现MFC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前驱物、以黑珍珠2000或乙炔炭黑作为碳源,外加醋酸亚铁作为铁前驱物,合成了两种铁氮掺杂碳纳米管/纤维复合物(FeNCB和FeNCC),作为MFC的阴极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环电极分析FeNCB、FeNCC和Pt/C的ORR催化活性的差异,并用MFC验证其差异.结果表明,FeNCB性能与Pt/C相当,优于FeNCC,其催化路径是通过4电子途径催化氧还原反应;MFC-FeNCB性能略优于MFC-Pt/C,显著优于MFC-FeNCB有助于MFC的扩大化,其最大功率密度为1 212.8mW·m~(-2),开路电压为0.875 V,电池稳定电压为(0.500±0.025)V.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光谱、拉曼光谱等进一步分析显示,复合物中碳纳米管管径的大小、铁氮掺杂的类型和含量以及氧含量是引起制备的复合物催化氧还原性能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6.
Biocomposites were made by a novel high volume processing technique named biocomposite sheet molding compound panel (BCSMCP)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is process design was inspired by the commercial glass fiber–polyester resin composite fabrication method called sheet molding compounding (SMC). This process yields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biocomposites on a large scale, and thus can be easily adopted in industries. A unique fiber dispersion method, which enabled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ibers, was used in this process. Consistency of the process was tested by evaluating the repeatability of the resultant material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low cost biocomposites produced as a result of the processing will be used for various panel applications such as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The molded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various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procedures. The biocomposites were made with various natural fibers including, big blue stem grass, jute, and industrial hemp. By combining different natural fibers in varying mass fractions, hybrid biocomposites were made using this process. Gr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ester biocomposites processed by the SMC line showed very promis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47.
中国加油站VOC排放污染现状及控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沈旻嘉  郝吉明  王丽涛 《环境科学》2006,27(8):1473-1478
应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02年度全国加油站VOC的排放量.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等各方面因素后,通过调整现有的活动水平估算了未来20a内全国的燃油消耗情况,以及VOC排放的增长趋势.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加油站VOC排放量为187.6×103t,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7.5×108元人民币.在维持现有控制水平情况下,到2030年VOC排放量将达到1196×103t,经济损失高达47.8×108元人民币.比较了StageⅠ、StageⅡ油气回收系统以及ORVR的回收效率和成本,并对其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回收技术的引进将会大规模的消减加油站VOC的排放,并且选择性的措施组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相对于StageⅡ回收系统,ORVR的效率更高费用更低.但是ORVR的引进需要比StageⅡ更长的时间,为了达到80%的普及率至少需要11a左右.为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控制要求,可优先考虑StageⅡ回收技术;但是从长期的环境和经济效应来看,ORVR才是最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8.
有机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西华  宋秀贤  俞志明  王奎 《环境科学》2006,27(8):1522-1530
研究了季铵化合物改性粘土的制备条件对其去除赤潮藻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该粘土体系高效除藻的机制.实验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铵(HDTMA)可以有效地提高粘土的絮凝能力,同时HDTMA改性粘土中含有亚稳态HDTMA,增加了该改性粘土对赤潮生物的灭杀能力.改性粘土去除赤潮藻的能力与所吸附季铵化合物的杀藻能力、吸附量正相关,当老化时间延长、吸附季铵化合物稳定性增强时改性粘土除藻能力大大降低.结构不同的粘土对于吸附HDTMA的稳定化产生的空间阻力不同,在吸附量相同的情况下3层结构的蒙脱土中会有更多的亚稳态HDTMA产生;由于同离子效应,反应介质中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存在提高了亚稳态HDTMA的量,因此相应的改性粘土具有更高的赤潮藻去除能力.在60℃条件下吸附的HDTMA会更有效地占据粘土中的阳离子交换位,达到稳定态;而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有利于亚稳态HDTMA的出现,相应的改性粘土具有更高的赤潮藻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49.
The pure decomposition behavior of 2,2′-azobis (isobutyronitrile) (AIBN) and its physical phase transformation were examined and discusse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is self-reactive azo compound was explor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o elucidate the stages in the progress of this chemical reaction. DSC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kinetic and process safety parameters, such as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SADT), time to maximum reaction rate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s (TMRad), an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under isothermal and adiabatic conditions with thermal analysis models. Moreover, vent sizing package 2 (VSP2) wa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runaway reaction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for 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of AIB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is reaction process can identify AIBN as a hazardous and vulnerable chemical during upset situations. The sublimation and melting of AIBN near its apparent onset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contributed to the initial steps of the reaction and explained the exothermic attributes of the peaks observed in the calorimetric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50.
内标法与外标法测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多使用外标法。实验对比了内标法与外标法测定时存在的差异,发现大多数VOCs内标法的回收率均高于外标法,且内标法的相对标准偏差普遍小于外标法,内标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内标法的标准曲线可使用更长时间,对于大量样品的测定非常有利;而外标法必须每次测定时重新绘制新曲线。故废气中VOCs测定工作推荐使用内标法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