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建筑机械管理进行定量的综合评判,以期能够定量地预警。  相似文献   
52.
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瞬变物种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中烯烃臭氧化反应产物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的重要前体物. 运用自行组建的低温基质隔离系统研究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的瞬变物种产生机制. 采用程序升温方法,将温度从6 K升至115 K,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活性中间体,并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文献报道值进行对比,以确定中间体构型. 结果表明: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生成的中间体——POZ(初级臭氧化物)、SOZ(二次臭氧化物)和CI(一分子羰基氧化物和一分子醛或酮)被成功检测到. 其中,POZ的特征吸收峰在705和946 cm-1处,对应O—O—O反对称伸缩振动和环变形振动;SOZ特征吸收峰在939 cm-1处,对应C—O伸缩振动;CI的特征吸收峰在1 733和853 cm-1处,分别对应CO伸缩振动和O—O伸缩振动. 据此,环戊烯臭氧化反应遵循Criegee机制. 采用4种量子化学计算方法——B3LYP/6-311++G(d,2p)、B3LYP/6-311++G(3df,3pd)、MP2/aug-cc-pvdz和PW91PW91/6-311++G(3df,3pd),计算POZ、SOZ和CI特征吸收峰的振动频率,其中POZ在705 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725、698、703、680 cm-1;SOZ在1 030 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1 017、1 018、1 025和993 cm-1;CI在1 733 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1 796、1 803、1 732和1 745 cm-1.表明MP2/aug-cc-pvdz计算的特征振动频率与试验值最接近.   相似文献   
53.
氯自由基(·Cl)的高氧化性及其内陆来源的新发现使得·Cl在评估有机污染物的大气归趋方面起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含有NH_x(x=1,2)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不仅是大气中一类潜在的有机污染物,也是大气中致癌性亚硝胺的前驱体—N中心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前人研究发现,·Cl与含有NH_x(x=1,2)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相互作用且其反应具有结构依赖性。目前,大多数研究只关注链状含有NH_x(x=1,2)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而对于环状含有NH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使用量子化学和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Cl引发3种环状含有NH结构有机化合物(吗啉(MOR)、哌啶(PIP)和吡咯烷(PYR))的大气转化机制及动力学。结果发现,·Cl夺取3种环状含有NH结构有机化合物中N—H的H原子形成N中心自由基是最可行的反应路径。在298 K和1 atm下,计算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0!10-10(MOR)、5.1!10-10(PIP)和4.9!10-10(PYR) cm~3·molecule-1·s-1,且具有正的温度依附性。结合可获得的·OH引发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评估·Cl对MOR和PIP转化的贡献分别为·OH的2.6%~26%和6.9%~69%。上述研究结果为将来建立·Cl引发含有NH_x(x=1,2)结构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结构-活性关系、全面评估含有NH_x(x=1,2)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大气归趋和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4.
以乙二胺和抗坏血酸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水溶性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研究了N-CQDs的形貌特征、光学性能和应用分析.表征结果说明,N-CQDs形态为均匀分散的球形,有明显的晶格条纹,抗光漂白性能良好,表面富有含氧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此外发现N-CQDs还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和荧光稳定性,量子产率可以高达12.29%.分析得出,Hg2+对N-CQDs在1.0—120μmol·L-1范围内有一定的猝灭效应,可作为Hg2+的荧光探针,检出限达230 nmol·L-1.  相似文献   
55.
提出一种利用驾驶员模型反演方法来进行驾驶员疲劳诊断研究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预瞄神经网络建立适应于复杂路况条件下的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模型,然后定义特定行驶轨迹内理论数据与试验数据的近似度为目标函数,将驾驶员参数的反演问题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基于实数编码混沌变异量子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获得全局最优解。试验中采用脑电和主观疲劳心理评测结合的方法确定被试者的疲劳状况。在每种疲劳状况下对驾驶员参数进行辨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考虑到车型、道路曲率等因素条件下驾驶员参数分布与驾驶员的疲劳状况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阿拉善盟“十一五”主要污染物COD、SO2排放总量分析,找出排放规律,并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7.
IntroductionThephysicochemicalprofileoforganiccompoundslargelydeterminestheirdistributionbetweenenvironmentalmedia .Fortheenvironmentalbehavioroforganiccontaminants,theoctanol 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KOW)ismoresignificant.KOWhasbeenwidelyrelatedtobioc…  相似文献   
58.
微生物絮凝剂净化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从实验室得到的三种微生物絮凝剂A91、A92、A2净化各种废水的效果及净化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应用单因素测定与正交实验方法相结合,确定了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絮凝pH值、最佳助凝剂及助凝剂的最佳量.净化的废水有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涂料废水碳素墨水地表废水及生活污水(主要研究了前三种废水).从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研究证实了所研制出的微生物絮凝剂主要是对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和涂料废水有很好的净化效果,最高絮凝率达98.0%.且絮凝的pH值一般都在7.0~8.0 范围,絮凝剂的投加量为1.0 ml~2.0 ml(水样为100 ml),在絮凝剂作用上,Ca2 比Fe2 、Mg2 、Al3 等其他离子效果好,而且CaO的效果明显优于CaCl2.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废水处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以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对象,观察在不同浓度Cd Se/Zn S量子点(Cd Se/Zn S QDs)暴露下,斑马鱼胚胎形态发育、氧化应激以及金属硫蛋白MT基因和应激蛋白Hsp70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 Se/Zn S QDs对斑马鱼胚胎72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的半致畸效应浓度(EC50)为316.994 nmol·L-1.QDs暴露影响了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孵化率、自主运动频率和体长,以及引起胚胎卵凝集,心包囊肿,脊椎弯曲等多种毒性效应;同时导致斑马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QDs还诱导斑马鱼MT基因和Hsp70基因表达上调,斑马鱼机体产生一系列自我保护反应来减轻QDs所造成的伤害.这表明:Cd Se/Zn S QDs对斑马鱼胚胎产生了毒性效应,其毒性可能与其核心Cd2+的释放、粒径大小以及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0.
量子点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是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玻尔半径的一类半导体纳米晶,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且对称、最大发射波长位置可调、不易光降解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标记物,量子点因其独特而优良的光学性质已在生物和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对量子点在环境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量子点荧光淬灭法、荧光增敏法、量子点标记免疫分析法、量子点表面印迹法、荧光共振能量转换法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方法的检出限及所应用的环境样品进行了阐述,在重金属的检测中,对量子点和稳定剂不同时方法的检出限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