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综合评价法对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利用MapGIS绘制了分区图,结果表明,区内水质以Ⅳ类水为主,其次为Ⅴ类水,仅局部地区水质达到Ⅱ,Ⅲ类水。主要超标因子为TFe、Mn、溶解性总固体、Cl-、NO3-、NO2-和NH4+,分析了超标因子的成因及污染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
某高层建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地下1层,地上11层。本文通过对该高层建筑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本工程所属的地质条件、本地区常用的施工方法,预估本工程可能采用的基础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对基础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  相似文献   
93.
亚热带浅水池塘水-气界面甲烷通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研究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池塘水-气界面CH_4释放通量特征,以宜昌地区5个浅水池塘为对象,利用静态通量箱法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气界面CH_4通量监测.结果表明,这5个池塘CH_4的年释放量分别为4.495、12.702、6.827、8.920、17.560 mg·(m~2·h)~(-1).其中扩散通量分别为0.075、0.087、0.118、0.086、0.151 mg·(m~2·h)~(-1),冒泡通量分别为4.420、12.616、6.709、8.834、17.409 mg·(m~2·h)~(-1),CH_4冒泡量占CH_4释放总量的98%以上,并且CH_4释放量明显高于其他水域生态系统(湖泊、水库).可见在富营养化浅水水域中,CH_4释放量较大,且冒泡排放是CH_4的主要排放方式,而只关注扩散排放而忽略冒泡排放则会大大低估CH_4释放量.  相似文献   
94.
柳江盆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秦皇岛柳江盆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为研究对象,在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于2014年7月丰水期、2015年4月枯水期共采取浅层地下水样215组.基于变异函数模型和Arc GIS地统计模块,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硝酸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研究区东南部均为硝酸盐主要污染区域,含量达30~120 mg·L~(-1),但枯水期硝酸盐污染面积约为丰水期的1.4倍;硝酸盐空间分布受人类活动和地质条件影响显著,其次为Eh、DO、p H和地形地貌条件.北部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小于20 mg·L~(-1);中部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及农业种植中氮肥的流失,局部污染较严重;南部受隔水边界阻隔作用,表现为硝酸盐累积效应,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5.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and sources for heavy metals tha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sediment cores collected from typical urban shallow lakes (Xuanwu Lake and Mochou Lake) in Nanjing,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Cu, Pb, Zn, Cd, Cr, Ni, and for Pb stable isotopic ratio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 Ni and Cd among sediment layers from Xuanwu or in the levels of Cr and Ni among sediment layers from Mochou.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layer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 Zn and Pb in Xuanwu and Cu, Zn, Cd and Pb in Mochou. Based on geoaccumulation indexes and enrichment factors, Cd was the primary pollutant at all depths in the sediment cores. The ratios of (206)Pb/(207)Pb and (208)Pb/(206)Pb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sediment layers in Xuanwu.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 the ratios of (208)Pb/(206)Pb in Mochou, but the ratios of (206)Pb/(207)Pb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some of the sediment layers in Mochou. The range of (208)Pb/(206)Pb and (206)Pb/(207)Pb ratios was found to be 2.098-2.106 and 1.170-1.176, respectively, for sediment cores from Mochou Lake and 2.091-2.104 and 1.168-1.183, respectively, for cores from Xuanwu Lake. The differences in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b isotopic ratios with depth for the cores from Xuanwu and Mochou confirmed that the contamination sources chang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 sediment layers. Furthermore, the ratios of (206)Pb/(207)Pb demonstrated that gasoline and vehicular Pb were not the primary sources of Pb contamination at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sediment cores in Xuanwu Lake and Mochou Lake.  相似文献   
96.
地下水是影响崩岗发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地温场异常可以反映反推地下水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浅层地温法反演流动地下水脉分布的原理,分析并探讨了粤东五华典型崩岗侵蚀区的地下水分布、流向及与崩岗分布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脉复杂多变的区域,其崩岗侵蚀程度也越严重。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3点:(1)较活跃和集中分布的崩岗侵蚀群常具有更多的浅层地温冷点;(2)零散分布的单个崩岗体,其水脉形态常呈不连续性,且总体流动方向较均一,与崩岗前进方向相反;(3)在崩岗群中,地下水脉则呈树枝状或网状展布。应用浅层地温法间接探讨崩岗侵蚀与地下水分布关系,是研究崩岗侵蚀过程与机理的新手段,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上海市典型工业区地下水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地下水三氮、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指标分析,探讨典型行业地下水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及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石油化工业地下水的氨氮(NH+4-N)显著高于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和其他行业(P<0.05),分别高出64.49%、 32.46%和113.91%;有机物主要检出指标为总石油烃(TPH)和挥发酚,石油化工业的地下水挥发酚浓度显著高于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和其他行业(P<0.05);金属制品业砷(As)浓度显著高于石油化工业和其他行业(P<0.05),分别高出49.26%和50.59%;氯化物(Cl-)、锰(Mn)和硫酸盐(SO42-)等在不同行业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纺织业地下水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最高,达到3.14,金属制品业地下水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最低,分别为2.42和960.46.工业区地下水细菌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  相似文献   
98.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浅层地下水水质,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冗余分析,对近20年(2002~2020)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浅层地下水质变化进行分析,揭示长时间尺度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和2020年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20.91%和17.43%、43.21%和37.99%、22.11%和17.08%,2002~2020年间耕地向建筑用地和林地、林地向草地和耕地、草地向林地和建筑用地转移概率分别为22.59%和20.72%、13.16%和10.49%、26.30%和15.65%,耕地面积减少146km2,建筑用地面积增加279km2.2002~2020年滇池流域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2--Mg2+型转变为HCO3-·SO42--Ca<...  相似文献   
99.
为揭示湖泊近岸浅层地下水升降对菜地土壤剖面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的影响,以洱海湖滨带菜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地下水升降过程,分析了水位升高(S1)、水位降低(S2)及落干(S3)过程中土壤剖面AOA-amoA、AOB-amoA、nirK、nirS、nosZ基因丰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功能基因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S3阶段的土壤剖面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S1和S2;S1阶段的土壤剖面nirK、nirS、nosZ基因丰度均显著高于S2和S3.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AOB-amoA基因丰度,nirS基因丰度显著高于nirK、nosZ基因丰度;不同取样时期的土壤剖面AOA-amoA、AOB-amoA、nirK、nirS、nosZ基因丰度均表现为A层B层C层D层.水位升降对土壤剖面AOA-amoA、AOB-amoA、nirK、nirS、nosZ基因丰度有显著影响,且AOA-amoA和nirS基因对水位升降更敏感,分别在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中占主导地位;pH、有机碳(SOC)、全氮(TN)为功能基因AOA-amoA、AOB-amoA的环境驱动因子,而功能基因nirK、nirS、nosZ的环境驱动因子为土壤含水量(W)、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TN、SOC、pH.该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浅层地下水升降过程中菜地土壤剖面氮素循环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山东省临清市浅层地下水已成为当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地下水超采严重,且极易受到生活、农业生产等活动的污染。本研究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对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浓度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三氮”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特征进行分析,在分析研究区“三氮”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以“NH4+-N”为主,其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239~2.304 mg/L,超标率100%。受降水量影响,呈现出“三氮”质量浓度在丰水期高于平水期的时间变异特征;受土地利用与地形的影响,呈现出“三氮”质量浓度在研究区中部地形低处的旱地与农村居民用地不同的空间变异特征。生活污染和人畜排泄物是研究区地下水“NH4+-N”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埋深、pH、DO、Mn2+和Fe2+等均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的要素,是地下水氮污染治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了解研究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状况与控制治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